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4)

1. 燥腸丸

治傷寒汗下後,大小便自利,腹中痛者。

附子(一枚,炮),乾薑(一兩),龍骨,吳茱萸,訶黎勒(去核),米殼(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痢止勿服。

治傷寒發汗吐下後,體虛元臟積冷,氣刺腰痛,轉動艱難。

原蠶蛾(半斤),糯米(半升)

上二味同炒,令米色焦,在後搗羅為末,每用半兩,以米醋調如稀糊,入銚子內,煎攪勻稠,乘熱攤於蠟紙上,貼痛處,以帛纏縛,冷即易之。

白話文:

燥腸丸:

治療傷寒病,在發汗或使用瀉藥後,出現大便和小便自行流出不止,腹部疼痛的情況。

使用炮製過的附子一枚、乾薑一兩、龍骨、吳茱萸、去除果核的訶黎勒、米殼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調製的糊狀物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水送服。腹瀉停止後就不要再服用。

另一藥方:

治療傷寒病,在發汗、催吐或使用瀉藥後,導致身體虛弱、體內臟腑積寒,氣機不順導致腰部疼痛,轉動身體感到困難的情況。

使用原蠶蛾半斤、糯米半升。

將上述兩味藥材一同炒製,直到糯米呈現焦黃色,然後將其搗碎磨成粉末。每次取半兩,用米醋調成稀糊狀,放入鍋中加熱攪拌均勻至濃稠。趁熱攤在蠟紙上,敷貼在疼痛處,再用布帛纏繞固定。藥膏冷卻後就更換新的。

2. 杜仲酒

治傷寒後體虛,元臟挾風冷,腰膝疼痛,行履不得。

杜仲(去粗皮,炙,二兩),獨活(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牛膝(各一兩),仙靈脾(三分)

上細銼,用生絹袋盛,以酒五升浸,密封頭,經七日後開,每日取三二合溫服,日三服,未瘥再浸服。

白話文:

這個杜仲酒可以治療傷寒過後身體虛弱,以及腎臟受到風寒侵襲引起的腰部、膝蓋疼痛,導致行走困難的狀況。

藥材包含:杜仲(去除粗糙外皮,用火烤過,二兩)、獨活(半兩)、附子(用火炮製使其裂開,去除外皮和臍,一兩)、牛膝(一兩)、仙靈脾(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細,用生絹布袋裝好,放入五升酒中浸泡,密封瓶口,七天後打開。每天取三到六合(約60-120毫升)溫熱服用,一天三次。如果還沒痊癒,可以再次浸泡服用。

3. 二瀝湯

治傷寒失音不語。

竹瀝,荊瀝,梨汁(各二合)

上攪令勻,以綿濾過,分溫四服,空心日晚各一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傷寒導致失聲、無法說話的狀況。

使用竹瀝、荊瀝、梨汁,各取二合(古代容量單位)。

將這三種液體攪拌均勻,用棉布過濾,分成四份,溫熱服用。早晨空腹和晚上各服用一份。

4. 人參湯

治傷寒後虛羸少力,嘔噦氣逆。

人參(二分),白茯苓(去皮,二分),麥門冬(去心,焙),黃耆(各一兩),半夏(湯洗七次,炒),陳皮(去白),白朮(各半兩),甘草(炙,一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棗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此藥方用於治療傷寒病癒後,身體虛弱消瘦、缺乏力氣,以及噁心嘔吐、氣逆上衝等症狀。

藥方組成: 人參(二分)、去皮白茯苓(二分)、去心焙乾的麥門冬、黃耆(各一兩)、用湯洗過七次並炒過的半夏、去白內膜的陳皮、白朮(各半兩)、炙甘草(一分)。

用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取五錢匙,加入一碗半水,放入生薑三片、掰開的紅棗三枚,一起煎煮至剩八分,去除藥渣,在飯前溫服。

5. 牡蠣散

治傷寒後虛損,心多怔悸,夜夢泄精。

牡蠣(燒為粉),桂心,白芍藥,鹿茸(酥炙),龍骨(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渣,食前溫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病癒後身體虛弱、心悸不安,以及夜間遺精的症狀。

藥材包含:牡蠣(燒成粉末)、桂心、白芍藥、鹿茸(用酥油炙烤過)、龍骨(各一兩),以及甘草(炙烤過,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入一大盞水,放入生薑半分和紅棗三枚,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濾掉藥渣,在飯前溫服。

6. 羚羊角丸

治傷寒夜夢精泄不禁,身體枯燥,瘦脊骨立者。

羚羊角屑,犀角屑,石龍芮,韭子(炒),龍骨,硃砂(細研,水飛),鹿茸(酒浸,炙),澤瀉(各一兩半),桂心,木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

白話文:

治療傷寒導致夜間做夢時精液不自主流出,身體乾枯、消瘦到脊椎骨突出的人。

藥材包含:羚羊角屑、犀角屑、石龍芮、韭菜子(炒過)、龍骨、硃砂(仔細研磨、水飛處理過)、鹿茸(用酒浸泡後烤過)、澤瀉(各一兩半),以及桂心、木香(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後,搗搗數百下(約五七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在飯前用溫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