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5)

1. 葳蕤湯

風溫之病,脈陰陽俱浮,汗出體重,其息必喘,其形狀不仁,嘿嘿但欲眠,下之者則小便難,發其汗者必譫語,加燒針者則耳聾難言,但吐下之則遺失便利,如此病者宜服。

葳蕤,白薇,麻黃,獨活,杏仁,川芎,青木香,甘草(各一兩),石膏(三兩)

上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熱,加朴硝一分及大黃三兩下之,如無木香,可用麝香一分。《小品方》云:葳蕤湯治冬溫,春月中風傷寒,則發頭腦疼痛,咽喉干,舌強肉疼,心胸痞滿,腰背強。

白話文:

風溫這種疾病,脈象呈現陰陽兩脈都浮在表面,會出汗且身體感到沉重,呼吸一定會急促,身體感覺麻木不靈活,常常默默地想睡覺。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會導致小便困難;如果用發汗的方式治療,一定會胡言亂語;如果再用燒針來治療,會導致耳聾難以說話。如果只是用嘔吐或瀉下的方式治療,會造成大小便失禁。像這樣的情況,就應該服用這個藥方。

藥方組成: 葳蕤、白薇、麻黃、獨活、杏仁、川芎、青木香、甘草各一兩,石膏三兩。

服用方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加水八升煮成三升,濾掉藥渣,分三次服用,以求發汗。如果出現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的情況,要加入芒硝一分及大黃三兩來攻下。如果沒有木香,可以用麝香一分代替。《小品方》說:葳蕤湯可以治療冬季的溫病,以及春季中風引起的傷寒,這些疾病會導致頭痛、咽喉乾燥、舌頭僵硬、肌肉疼痛、心胸悶脹、腰背僵硬。

2. 柴胡石膏湯

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體疼,鼻塞咽乾,心胸煩滿,寒熱往來,痰實咳嗽,涕唾稠黏。

柴胡,石膏(煅),赤芍藥,前胡,乾葛(各十五兩),升麻(二十五兩),黃芩,桑皮(各三十七兩半),荊芥穗(三十七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三片,豉十餘粒,同煎七分,去滓熱服,小兒分作三服,更量大小加減,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時行的瘟疫,症狀有高燒怕風,頭痛身體痠痛,鼻塞喉嚨乾燥,胸口煩悶脹滿,忽冷忽熱,痰多咳嗽,鼻涕口水濃稠。

藥材包含:柴胡、煅石膏、赤芍、前胡、葛根(各十五兩)、升麻(二十五兩)、黃芩、桑白皮(各三十七兩半)、荊芥穗(三十七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水一杯、生薑三片、淡豆豉十幾粒,一起煎煮到剩下七分,濾掉藥渣後趁熱服用。小孩分三次服用,並且要根據年齡大小調整劑量,不拘泥於特定時間服用。

3. 茯神散

治傷寒後虛羸,心氣乏力弱,驚悸多忘。

茯神,黃耆,菖蒲(各一兩),白芍藥,人參(各半兩),遠志(去心,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傷寒病後身體虛弱,心氣不足、無力,容易心悸、健忘的。

藥材包含:茯神、黃耆、菖蒲(各一兩)、白芍藥、人參(各半兩)、遠志(去除中心的硬心,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的藥量,加入一碗水,放入三顆紅棗,煎煮到剩六分滿,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4. 龍齒丸

治傷寒後,伏熱在心,心虛驚悸。

龍齒,人參,生乾地黃,茯神(各一兩),遠志(去心),鐵粉(細研,各半兩),黃連(去須),馬牙硝(細研),防風(各三分),麝香(細研,半分),麥門冬(一兩半,焙)

上為細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竹葉金銀湯下,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病癒後,體內仍有餘熱潛伏在心,導致心氣虛弱、容易驚嚇心悸的狀況。

使用龍齒、人參、生地黃、茯神(各一兩)、遠志(去除內心)、鐵粉(細磨,各半兩)、黃連(去除鬚根)、馬牙硝(細磨)、防風(各三分)、麝香(細磨,半分)、麥門冬(一兩半,烘焙)等藥材。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竹葉金銀花湯送服,服用時間不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