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9)

1. 四七湯

治喜怒憂思悲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噫不下,此七情所為也。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飲嘔逆噁心,並皆治之。

半夏(湯泡五次),茯苓(去皮,各二錢),紫蘇葉,厚朴(薑製,各二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七片,紅棗二枚,煎一盅,食遠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為情緒波動(喜、怒、憂、思、悲、恐、驚)導致氣機鬱結,痰液凝結成塊,形狀像破棉絮,或像梅子核,卡在咽喉之間,想吐吐不出來,想嚥也嚥不下去的狀況,這都是因為情緒不穩造成的。同時也治療胸口中脘部位脹滿不舒服、氣機不暢快,或是痰飲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

藥方組成是: 半夏(用熱水浸泡五次),茯苓(去掉外皮),各二錢; 紫蘇葉、厚朴(用薑汁炮製),各二錢。

以上藥材配成一劑,加入兩盅水,七片生薑,兩枚紅棗,一起煎煮成一盅,在飯後服用。

2. 沉香化氣丸

治諸氣。

茯苓,人參(去蘆),木香(不見火),青皮(去白),丁香,沉香(不見火),白朮,山藥,砂仁,三稜,莪朮,菖蒲,檳榔,橘皮,白豆蔻(各六錢),官桂(一兩),蘿蔔子(炒二兩),香附子(十兩),黑牽牛頭末(二十八兩)

上為細末,醋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時生薑湯下。

白話文:

此藥丸主治各種氣滯不順的症狀。

藥材包含:茯苓、人參(去除蘆頭)、木香(不經火炮製)、青皮(去除白色內膜)、丁香、沉香(不經火炮製)、白朮、山藥、砂仁、三稜、莪朮、菖蒲、檳榔、橘皮、白豆蔻(以上各六錢)、肉桂(一兩)、炒過的蘿蔔子(二兩)、香附子(十兩)、黑牽牛子的頭部磨成的粉末(二十八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煮成的糊狀物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七十丸,服用時間不拘,用生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