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三十三 (2)
卷之三十三 (2)
1. 消渴門(附論)
用七味白朮散補之,世見渴甚者,不求所因,例用淡滲之劑,重竭其液故也。今推其所因,合而分之。夫渴本乎熱也,而熱有內外虛實之分。若傳經之熱,熱甚耗液而為渴者,氣分而受邪也,當與寒涼淡滲之劑,速清其熱,熱去而陰生,陰生而渴止矣;若胃虛亡液,陰虧而為渴者,血受病也,當與甘溫辛酸之劑,滋益其陰,陰生而燥除,燥除而渴已矣,豈可一概而治哉!且消渴之疾,三焦之病,火炎其心則危。邪熱熏蒸,漸漬日深,氣血凝滯,有患癰疽瘡愈渴,止則生瘡潰,渴甚則危。
叔和云:消渴之脈大者活,虛小病深厄難脫,此之謂也。古人論三焦者,消渴消中消腎是也,渴有虛實之分,皆立其論以啟後人之學,當以誠心鑑之。
白話文:
消渴門(附論)
使用七味白朮散來調理補充。世人遇到口渴嚴重的情況,不探究原因,就使用清熱利濕的藥物,結果反而加重了體液的損耗。現在我們來探討其病因,並根據病因進行區分治療。口渴的根本原因在於內熱,而內熱又分為內外、虛實不同的情況。如果是經絡傳導的熱邪,熱邪過盛耗損津液導致口渴,這是氣分受邪,應該用寒涼、利尿的藥物,迅速清除熱邪,熱邪去除後陰液就會生成,陰液生成後口渴自然就會停止;如果是胃氣虛弱,津液不足,陰液虧損導致口渴,這是血分受病,應該使用甘溫、辛酸的藥物,滋補陰液,陰液生成後乾燥的症狀就會消除,乾燥消除後口渴也就好了,怎麼能一概而論呢!而且消渴病是三焦的疾病,心火過盛則危急。邪熱熏蒸,日積月累,氣血凝滯,就會出現患有癰疽瘡瘍,口渴停止則瘡瘍又會潰爛,口渴嚴重則危及生命。
叔和說:消渴病脈象有力者容易痊癒,脈象虛弱細小則病情深重,難以痊癒,這就是這個道理。古人論述三焦的病理,消渴包括消中、消腎,口渴有虛實之分,他們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以啟迪後學,我們應該以誠心去仔細研讀理解。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