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三 (19)
卷之十三 (19)
1. 生地黃湯
治熱痢不止。
生地黃(半兩),地榆(三分),甘草(炙,一分)
上㕮咀,如麻豆大,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心日晚再服。
白話文:
-
生地黃(四錢二分):滋陰、補血、清熱。
-
地榆(一錢五分):滋陰、清熱、止血。
-
甘草(炙,五分):益氣、調和,解毒。
研磨成細末,如綠豆般大小,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去渣,分溫兩次服用,空腹時在白天和晚上各服一次。
2. 鬱金散
治一切熱毒痢,下血不止。
白話文:
治療各種由熱毒引起的痢疾,以及下血不止。
藥材用量
- 紫葛根、石膏、麥冬各15克
- 甘草、滑石、熟地黃各6克
- 赤芍藥、白芍藥、煨黃連各3克
川鬱金,槐花(炒,各半兩),甘草(炙,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食前用豆豉湯調下。
白話文:
川鬱金、槐花(炒過,各半兩),甘草(炙過的,一分)
份量很小,每次服用一至二錢,在飯前用豆豉湯送服。
3. 如聖湯
治下痢赤白甚重者。
人參,當歸(洗,各三寸),滴乳香(一塊,如黑豆大),甘草(二寸,炙),大北棗,烏梅(各七個),罌粟殼(一個,去穰,蜜炒),白豆蔻,縮砂仁,大丁香(各二十一個),生薑(三塊大者,濕紙裹,煨熟)
上為末,分三服,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服,不用粟殼亦可。
白話文:
人參、當歸(洗淨,各三寸長),滴乳香(一塊,如黑豆大小),甘草(二寸長,炙烤過),大北棗、烏梅(各七個),罌粟殼(一個,去除內膜,用蜂蜜炒過),白豆蔻、縮砂仁、大丁香(各二十一個),生薑(三塊大的,用濕紙巾包裹,蒸熟)。
分為三帖服用,以一盞半水煎煮,煎至七分,去除雜質後服用,不用粟殼也可以。
4. 艾葉丸
治赤白痢,血多,痛不可忍。
白話文:
急性腸炎,伴有大量血便,疼痛難忍。
艾葉炒,黃連(去須,炒),木香(一半生,一半炒),肉豆蔻(各三分),地榆(一兩),阿膠(炙燥),當歸(切焙,各半兩)
白話文:
-
艾葉:炒至香氣四溢。
-
黃連:去除須毛,炒至微焦。
-
木香:一半生用,一半炒至微焦。
-
肉豆蔻:各取三分。
-
地榆:取一兩。
-
阿膠:炙烤至乾燥。
-
當歸:切片後,焙炒至微焦,各取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治赤白痢。
歌曰:
三片生薑三個棗,一個烏梅三寸草。
更加罌粟與陳皮,赤白瀉痢一齊掃。
白話文:
將上述的中藥材仔細研磨成粉,再加入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以米湯送服。
此方可用於治療赤白痢疾。
附有歌訣:
生薑三片配三個棗,烏梅一枚與三寸草。 再加罌粟與陳皮,赤白瀉痢一掃而光。
5. 秘傳斗門散
治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或下瘀血,或成片子,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並,兼治噤口惡痢,裡急後重,久渴不止,全不進食,他藥不能治者,立見神效。
白話文:
治療八種毒痢,臟腑疼痛,膿血赤白,或排出瘀血,或成片狀,或有五種顏色相雜,晝夜不停,同時治療噤口、惡痢,裡急後重,長久口渴不止,完全不進食,其他藥物無法治療的,立即可見奇效。
黑豆(炒,去皮,十二兩),乾薑(炮,四兩),罌粟殼(蜜炒,半斤),地榆(炒),甘草(炙,各六兩),白芍藥(三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白話文:
-
黑豆(炒熟後去除豆皮,12兩)
-
乾薑(炮製後,4兩)
-
罌粟殼(用蜂蜜炒製,半斤)
-
地榆(炒製後)
-
甘草(經過炙製,各6兩)
-
白芍藥(3兩)
細嚼藥材,每服三錢,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下。
6. 金鳳散
治男子婦人赤白痢疾。
白話文:
治療男子和婦女患上的紅白痢疾,可用以下處方:
丹砂一兩,研磨成細粉二錢,半夏一兩,研磨成流動的糊狀。
鳳眼草,粟殼(去頂蒂,各三錢),紅棗(三個,燒存性),母黑豆(四十九粒,燒令煙盡)
上為粗末,加蜜一匙,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服此藥後仰臥睡,忌冷水。
白話文:
-
鳳眼草 :一種草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作用。
-
粟殼 ( 去掉頂部和底部): 一種殼類植物的果實,具有健脾益氣、清熱除濕等作用。
-
紅棗 ( 三顆,烘烤後備用): 一種水果,具有補氣養血、健脾胃等作用。
-
母黑豆 (49粒,烘烤直至冒煙): 一種豆類植物的種子,具有補腎黑髮、滋陰益精等作用。
加蜜一匙,水二碗,煎煮至剩一碗,過濾去除藥渣,空腹時溫熱服用。服用此藥後請仰臥睡覺,並避免飲用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