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四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 (16)

1. 錢氏白朮散

治小兒脾胃虛弱,昏困多睡,乳食減少,調中和氣,止吐逆除煩渴。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藿香,乾葛(各二兩),木香(一兩)

上為末,一歲用二錢,水五分,煎至三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小孩子因為脾胃虛弱引起的各種症狀,像是精神不濟、容易睏睡、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腸胃脹氣、想吐、煩躁口渴等。

藥材有: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藿香、乾葛,各用二兩,以及木香,用一兩。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一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二錢,用五分的水煎煮到剩下三分,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

2. 補肝腎地黃丸

治小兒肝腎虛,恆由胎氣不成,面色㿠白,其顱即解,不語多啼泣,畏明體骨重,白膜遮睛,喜臥冷地。

熟地黃(八錢,焙乾),山茱萸,乾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三歲以下,每用三五丸,白湯化下,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帖藥方是治療小孩因為肝腎虛弱引起的疾病,通常是因為先天體質不足所導致。患兒會臉色蒼白、頭頂囟門遲遲不閉合、不愛說話且常哭鬧、怕光、身體沉重、眼睛被白膜遮蔽、喜歡躺在冰冷的地方。

藥方組成: 熟地黃(八錢,要烘乾),山茱萸、乾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三歲以下的孩童,每次服用三到五顆,用溫開水化開後服用,不限服用時間。

3. 人參生犀散

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日晡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四肢困倦,及大病瘥後,餘毒不解,或傷寒病後食羊肉,體熱不思食。

羚羊角(鎊),地骨皮肉,秦艽(去土),麥門冬(去心),枳殼(麩炒),川大黃(蒸),柴胡(去蘆),赤茯苓(去皮),赤芍藥,桑白皮(炒),黃耆,人參,鱉甲(去裙,醋炙黃,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半盞,烏梅半個,煎至三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人參生犀散,是用來治療小孩子因為骨蒸勞熱,導致肌肉消瘦、臉頰發紅、口乾舌燥、午後發熱、晚上盜汗、手心腳心及胸口煩躁、四肢疲倦無力的情況。也適用於大病痊癒後,體內還有殘餘毒素未清,或是傷寒病後吃了羊肉,導致身體發熱、沒有食慾的狀況。

藥方成分包含:羚羊角(磨成粉)、地骨皮肉、秦艽(去除泥土)、麥門冬(去除心)、枳殼(用麩皮炒過)、川大黃(蒸過)、柴胡(去除蘆頭)、赤茯苓(去除外皮)、赤芍藥、桑白皮(炒過)、黃耆、人參、鱉甲(去除邊緣,用醋炙烤成黃色),以上藥材都等量使用。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半杯水,再加半顆烏梅,煎煮至剩三分即可,服用時間不拘。

4. 地骨皮飲

治小兒骨蒸,潮熱往來,心膈煩悸,及傷寒後氣未解。

柴胡(去蘆),地骨皮(各三兩),知母,甘草(炙),鱉甲(醋炙黃),黃芩,人參(各二錢半),赤茯苓(半兩)

上銼碎,一歲二錢,水六分,姜梅各一片,煎三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地骨皮飲」是用來治療小孩骨蒸發熱,也就是發燒時像潮水一樣,時高時低,並且感到心胸煩悶、心悸,以及傷寒病癒後,身體的氣息仍然沒有完全恢復的情況。

藥材包括:柴胡(去除根部的粗糙部分)和地骨皮,各取三兩;知母、炙甘草、用醋炙烤過的鱉甲、黃芩、人參,各取二錢半;赤茯苓,取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一歲的小孩服用二錢,加入六分的水,以及生薑和烏梅各一片,一起煎煮至剩下三分。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

5. 金爪丸

治小兒疳熱,身多壯熱,黃瘦,久服令兒肥白。

黃連,黃柏,甘草(微炙),青橘皮(去穰,各等分)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獖豬膽汁和,入石器鬲湯煮五七沸,掛風處一宿,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五七丸至十五丸,不拘時,日三服。

白話文:

治療小兒因營養不良引起的發熱,身體經常發高燒,面黃肌瘦,長期服用可以使孩子變得肥胖白皙。

黃連、黃柏、甘草(稍微烤過)、青橘皮(去掉裡面的白絲,各用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用公豬的膽汁調和,放入石製容器中隔水煮沸五到七次,掛在通風處一個晚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每次五到七丸到十五丸,不拘時間,一天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