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11)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11)
1. 瘡疹面青者逆
《素問》云:內臟心肺,聲色彰明。大凡病在臟腑,其證皆見於外。所以瘡疹病而煩躁面赤者,心也,面黃體倦者,脾也,面青多怒者,肝也,喘嚏面浮而白者,肺也,面黑善恐欠,耳尻手足厥者,腎也。此五臟有五色,常與寸口尺內相應,其不相應者,病也。又曰:色之與脈,當參相應。
其不相應者病。今瘡疹屬心,令人身熱煩躁,驚悸面赤,皆屬於心。其赤者順,今面色青,是色不與病相應,為不順也。當更察外證防備之。故《素問》云:色以應日,脈以應月。今瘡疹臨時觀之,豈不以色應日也?瘡疹當唇紅頰赤,而反青色,其為病實者必生風。大小便秘而燥渴者,實也,虛者必下利不食,四肢厥者,虛也,各宜用藥預製之。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內臟的心、肺等器官,它們的聲音和氣色都會明顯表現出來。一般來說,疾病發生在內臟,它的症狀都會在外表顯現。所以,長瘡疹這種病,如果煩躁不安、臉色發紅,這是心臟的問題;如果臉色發黃、身體疲倦,這是脾臟的問題;如果臉色發青、容易發怒,這是肝臟的問題;如果呼吸急促、打噴嚏、臉色浮腫發白,這是肺臟的問題;如果臉色發黑、經常恐懼、打哈欠、耳朵、臀部和手腳冰冷,這是腎臟的問題。這五臟各有對應的顏色,常常會和手腕的寸口、尺脈的狀況相互呼應,如果兩者不相符,就是生病了。另外,又說:氣色和脈象應該互相參照,如果兩者不相符,就是生病了。
現在說到瘡疹這種病,它屬於心臟的疾病,會讓人身體發熱、煩躁不安、心悸、臉色發紅,這些都屬於心臟的症狀。臉色發紅是順應病情的表現,但現在臉色卻發青,這是氣色和疾病不相符,是不順利的狀況,應該進一步觀察其他外在症狀,做好防範。所以《黃帝內經》說:氣色會隨著白天的變化而變化,脈象會隨著月份的變化而變化。現在觀察瘡疹的病況,不也是根據氣色隨著每天的變化來判斷的嗎?瘡疹應該是嘴唇紅潤、臉頰發紅,如果反而出現青色,這表示病情嚴重,很可能會生風。大小便不通暢、口乾舌燥,這是病情屬實的狀況;如果腹瀉不止、不想吃東西、四肢冰冷,這是病情虛弱的狀況。應該根據不同情況,及早用藥治療。
2. 瘡疹身熱而脈反遲
脈數為熱,脈遲為寒,此最驗也。數熱屬腑,遲寒屬臟。今瘡疹在表屬腑,而外發熱脈反遲者,屬臟而為寒,是脈不應其病,陽病而得陰脈也。宜當溫之,以活血散當歸散人齒散之類。臟寒下利脈遲者,以甘草乾薑湯豆乳散之類。蓋得胃氣既溫,榮衛以和,則或汗或疹而解矣。其脈遲者,是胃氣虛冷,榮衛不足故也。
白話文:
脈象快速代表身體有熱,脈象緩慢代表身體有寒,這是最靈驗的判斷方式。脈象快速的熱證屬於六腑,脈象緩慢的寒證屬於五臟。現在瘡疹發於體表,屬於六腑,外在發熱但脈象反而緩慢,這是病邪深入五臟而轉為寒證的表現,這是脈象和病情不相符,是陽性的疾病卻出現陰性的脈象。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當歸散、人齒散之類的方劑。如果是五臟虛寒而導致腹瀉,脈象又緩慢的,可以使用甘草乾薑湯、豆乳散之類的方劑。當胃氣被溫養後,身體的營養和防禦功能就會調和,這樣就會發汗或出疹而痊癒。脈象緩慢,是因為胃氣虛弱寒冷,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不足的緣故。
3. 瘡疹非微汗則表不解
用藥之法,貴簡而當,則病重者輕,而危者安。且瘡疹證雖蘊久熱,然發斑之際,必因天氣暄暖,或感風而發熱,或驚熱,或傷食而熱。因熱而生斑疹。斑未出者,方其初發熱,得微汗散之,後雖為斑瘡亦輕,此由非微汗則表不解也。其證令人身熱頭痛,鼻中壅塞,咽喉不利,咳嗽目赤,毛焦皮膚緊而脈數,此皆熱極為瘡痘,雖順而出毒氣亦不輕。議者始以微汗解散,其毒漸輕矣,如水解散、控心散、麻黃湯等主之。
如斑點已出,則謹不可用此法。蓋自然出快,則不可表,表之成斑爛,又有用發散,隨汗為白珠子,或出小紅瘡,亦因汗而毒氣隨散,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用藥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簡單而恰當,這樣一來,病情嚴重的也能轉輕,危險的也能轉為平安。而且瘡疹這種病,雖然體內蘊藏著熱毒很久了,但是它發出斑點的時候,一定是因為天氣溫暖,或是受到風邪而發熱,或是受到驚嚇而發熱,或是因為飲食不當而發熱。因為這些熱而產生斑疹。斑疹還沒出來的時候,剛開始發熱,如果能用微汗的方式把熱散開,之後就算變成斑瘡也會比較輕微,這就是因為沒有微汗就無法解除表邪的緣故。這種病會讓人身體發熱、頭痛、鼻子不通暢、喉嚨不舒服、咳嗽、眼睛發紅、毛髮乾燥、皮膚緊繃且脈搏跳動快速,這些都是熱毒很盛要發成瘡痘的現象,就算順利發出來,毒氣也不會輕。所以應該在一開始用微汗的方式來解除,讓毒氣逐漸減輕,像是用水解散、控心散、麻黃湯等方劑來治療。
如果斑點已經出來了,就絕對不可以用這種發汗的方法。因為如果它自然地快速發出來,就不能再用發汗來治療,用發汗反而會讓斑點潰爛。又有人用發散的方法,結果汗水變成白色的小珠子,或是長出小紅瘡,這也是因為汗水讓毒氣散發出來,這是必須要知道的。
4. 瘡疹既出不盡透,透而不長血疱
瘡疹既出,隱隱在肌膚,不盡出透,盡透而不長血疱,此皆脾胃虛、榮衛怯弱使然也。良由一時被天氣暄暖,諸暴熱壅而成斑點。斑點既出,無陽氣以應之,故令在肌膚、隱隱而不出也。當此則先和脾胃,以行榮衛,榮衛既暖,毒無所容則出矣,故前人用人齒散、活血散,皆暖榮衛以發之,發之斑未出者,用乳香豬心血丸。
出而不盡透者,以豬血麝香塗手足心唇上,最為要妙,或以紫草散之類,並脫殼散,皆隨寒熱虛實而投之。又有當出被外風寒所逼而不能出者,其人必鼻流清涕頭痛,宜以解利藥,隨證溫散也。又有被風寒所迫而不能出,其人必鼻流清涕,頭痛發熱,宜以麻黃湯解利之。
白話文:
疹子發出來後,如果沒有完全透發出來,或是雖然透發出來了,卻沒有長出水泡,這些都是因為脾胃虛弱,以及身體的氣血不足所造成的。主要是因為一下子受到天氣溫熱的影響,導致身體內部的熱氣壅塞,形成斑點。斑點出現後,身體的陽氣卻無法應對,所以導致斑點隱藏在皮膚下,無法完全透發出來。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先調理脾胃,使氣血運行順暢。當氣血溫暖後,體內的毒素就沒有地方可以躲藏,自然就會發出來。所以前人使用人齒散、活血散等藥方,都是為了溫暖氣血,幫助疹子發出來。對於那些疹子還沒發出來的人,可以使用乳香豬心血丸。
如果疹子發出來但沒有完全透發出來,可以用豬血和麝香塗抹在手心、腳心和嘴唇上,效果最好,或是使用紫草散之類的藥物,以及脫殼散,這些藥物都要根據病人體質的寒熱虛實狀況來選擇使用。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疹子要發出來時,受到外來的風寒侵襲而無法透發出來,這種人一定會流鼻涕、頭痛,應該使用可以發散風寒的藥物,並根據症狀選擇適合的藥方。還有一種情況是被風寒所侵襲,疹子無法透發出來,這種人也一定會流鼻涕、頭痛、發燒,應該使用麻黃湯來發散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