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9)

1. 三和丸

治三焦不和,氣不升降,心胸痞悶,脅肋疼痛,療因傷冷傳化。

白話文:

古代文字:

三焦不和,氣不升降,心胸痞悶,脅肋疼痛,療因傷冷傳化。

現代白話文:

三焦系統失衡,導致氣機升降失常,胸悶憋氣,兩肋疼痛。治療的著眼點是因受寒傷及三焦,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相關症狀。

枳實(麩炒),檳榔半夏(湯浸),莪朮(各三兩),木香青皮(去白),陳皮(去白),赤茯苓(去皮),丁香皮,蘿蔔子(炒),白朮(各一兩),荊三稜(四兩),白豆蔻,桂心,沉香藿香(各一兩)黑牽牛(一斤,炒碾頭末,半斤)

白話文:

枳實(用麩皮炒),檳榔,半夏(用湯浸泡),莪朮(各三兩),木香,青皮(去掉白色的外皮),陳皮(去掉白色的外皮),赤茯苓(去掉外皮),丁香皮,蘿蔔子(炒熟),白朮(各一兩),荊三稜(四兩),白豆蔻,桂心,沉香,藿香(各一兩)黑牽牛(一斤,炒熟碾成細末,半斤)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食後用生薑湯下。

白話文:

藥材上等粉末,加入糯米粉、水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的果實。每次服用30到50丸,餐後用生薑湯送服。

2. 寬中丸

治氣不升降,痰涎鬱塞,飲食不化。

白話文:

繁體中文:

調氣養脾湯 治氣不升降,痰涎鬱塞,飲食不化。

現代白話文:

調氣養脾湯

治療氣機升降失常,痰濕內結,飲食難以消化吸收。

檳榔(麵裹煨熟),半夏生薑汁製),木香(各二兩),荊三稜(七錢半),青皮陳皮(各半兩),黑牽牛(四兩,微炒,取頭末二兩)

白話文:

  • 檳榔:用麵粉包起來烤熟

  • 半夏:用薑汁加工製成

  • 木香:各兩兩

  • 荊三稜:七錢半

  • 青皮、陳皮:各半兩

  • 黑牽牛:四兩,微炒過,取頭尾末二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用生薑湯送下。

白話文:

將藥材細細研磨成粉末,然後用水和麵糊煮成丸子,丸子大約是梧桐子的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服藥後喝一杯生薑湯送服。

3. 沉香升降散

治一切氣不升降,脅肋刺痛,胸膈痞塞。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治一切氣不升降,脅肋刺痛,胸膈痞塞

現代白話文:

治療一切氣機升降不調,兩脅肋部刺痛,胸腔膈肌痞堵。

沉香檳榔(各二錢半),人參大腹皮(炒),訶子(各半兩),白朮烏藥香附子(炒)紫蘇葉厚朴(去粗皮,薑製),神麯(炒),麥櫱(炒,各一兩),荊三稜莪朮(煨),益智仁(各二兩),陳皮(去白),薑黃甘草(炒,各四兩)

白話文:

沉香、檳榔(各二錢半),人參、大腹皮(炒)、訶子(各半兩),白朮、烏藥、香附子(炒)紫蘇葉、厚朴(去粗皮,薑製),神麯(炒)、麥櫱(炒,各一兩),荊三稜、莪朮(煨)、益智仁(各二兩),陳皮(去白)、薑黃、甘草(炒,各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沸湯調服。一方加紅花

白話文:

細末,每服二錢,飯前用熱湯調服。另有一方加入紅花。

4. 木香檳榔丸

治一切氣滯,心腹滿悶,脅肋膨脹,大小便結滯,不快利,噦逆酸臭,宿食不消。

此名木香檳榔,元是子和之方。

治腎水陰不足,久服養陰發陽。

諸虛腫滿流濕,又能潤燥通腸。

破積通和血氣,痰涎不利胸膛。

酒積食傷同治,泄瀉腹脹膀胱。

手足四肢無力,飲食麵色萎黃。

脾肺骨蒸勞嗽,更兼口舌生瘡。

打撲內傷閃墜,驢踢馬咬蛇傷。

與販往來客旅,不服水土他鄉。

諸般雜證同治,調理偏宜此方。

白話文:

此藥名為木香和檳榔,原本是和子醫師的方子。

可用於治療腎水陰虛不足,長期服用可以滋陰養陽。

對於各種虛腫滿流濕的症狀,也能夠潤燥通腸。

可以化解積滯,通暢血氣,消除胸膛中的痰涎不利。

能治療因飲酒或飲食不當導致的積食、泄瀉、腹脹、膀胱不適等症狀。

對於手足無力、飲食不佳、面色萎黃也有效。

能治療脾肺骨蒸勞嗽,以及口舌生瘡。

對於打撲傷、內傷、閃傷、驢踢、馬咬、蛇傷等外傷也有治療效果。

對外來客旅不服水土的各種不適症狀也有效。

對於各種雜症都有治療效果,調理身體時特別適合使用此方。

木香,檳榔,青皮,商枳殼(麩炒),陳皮莪朮(煨),黃連(各一兩),黃柏香附(炒),大黃(各三兩),黑牽牛(生半斤,取頭末,四兩)

白話文:

  • 木香:1兩

  • 檳榔:1兩

  • 青皮:1兩

  • 商枳殼(麩炒):1兩

  • 陳皮:1兩

  • 莪朮(煨):1兩

  • 黃連:1兩

  • 黃柏:3兩

  • 香附(炒):3兩

  • 大黃:3兩

  • 黑牽牛(生半斤,取頭末,四兩):4兩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和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加至微利為度,食後生薑湯下,如不利,加丸數服,常服快氣消食,通潤大腸。一方無黑牽牛,一方有當歸黃芩(各一兩)。

白話文:

少量研磨成細末,加入適量水,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30~50丸,直到達到輕瀉的作用為止。飯後用生薑湯送服,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增加丸子的數量服用。這種藥方常服可以調理氣血,促進消化,通潤大腸。其中一種方子沒有牽牛子,而另一種方子有當歸和黃芩,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