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二 (18)
卷之二 (18)
1. 牛黃定志丸
治心中風,精神不寧,壓驚鎮心,化涎安神。
牛黃(研),龍腦(研),乾蠍(炒),殭蠶(炒),白附子(炮,各半兩),雄黃(研,一兩),丹砂(研,二兩),天麻(酒浸,焙),甘草(炙,各一兩),半夏(湯洗七次,焙乾,炒黃用,二兩),琥珀(研,三分),麝香(研,一分),南星(牛膽制者半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炙,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細嚼,荊芥人參湯下,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這個藥丸能治療因為心中風(類似現代的腦部疾病或精神疾病)導致的精神不寧,能壓驚、鎮定心神,化解痰涎、使心神安定。
藥材包含:牛黃(磨成粉)、龍腦(磨成粉)、炒過的乾蠍子、炒過的殭蠶、炮製過的白附子(以上各半兩)、雄黃(磨成粉,一兩)、丹砂(磨成粉,二兩)、用酒浸泡後烘乾的天麻、炙甘草(以上各一兩)、用湯洗七次後烘乾炒黃的半夏(二兩)、琥珀(磨成粉,三分)、麝香(磨成粉,一分)、用牛膽處理過的南星(半兩)、用酒浸泡後去皮骨烤過的烏蛇(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像雞頭一樣。每次服用一丸,仔細嚼碎後,用荊芥人參湯送服,在飯後或臨睡前服用。
2. 開關散
治急中風,目瞑牙噤,無門下藥者。
用南星搗為末,白龍腦二件,各等分研,自五月五日午時合,患者只使一字至半錢,以中指點末,揩齒三二十揩,在牙左右,其口自開,始得下藥。
白話文:
治療突然中風,眼睛緊閉、牙關緊咬,無法從口中給藥的情況。
將天南星搗成粉末,再將白龍腦這兩樣藥材,取等量分別研磨成粉,在每年端午節中午時分將其混合。使用時,病人每次只需服用約一字到半錢的藥粉,用中指沾取藥粉,在牙齒左右兩側來回擦拭三十次左右,病人口腔自然就會張開,此時才能夠進行後續的給藥治療。
3. 牛黃丸
治風痙,身體強直,牙關緊急,心神昏昧。
牛黃(研),麝香(研),龍腦(細研,各一分),硃砂(細研,水飛,三分),白殭蠶(炒),赤茯苓,白芷,羌活,獨活,蔓荊子,麻黃(去根節),防己,木香,檳榔,藁本,防風,乾蠍(炒),當歸(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入研藥令勻,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不拘時用溫酒研化服。
白話文:
治療風引起的抽搐,身體僵硬,牙關緊咬,神志不清。
用牛黃磨成粉,麝香磨成粉,龍腦磨成細粉(各一份),朱砂磨成細粉用水淘洗(三分),白殭蠶炒過,赤茯苓,白芷,羌活,獨活,蔓荊子,麻黃去掉根節,防己,木香,檳榔,藁本,防風,乾蠍炒過,當歸炒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加入研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攪拌均勻,搗藥二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顆,不拘時間,用溫酒化開後服用。
4. 麻黃湯
治風痙,身體強直,口噤,不知人事。
麻黃(去節,先煎掠去沫,焙乾,二兩),甘草(炙),當歸(焙),黃芩(去黑心,各一分),石膏(捶碎,一兩),桂心,川芎,附子(炮,去皮臍),乾薑(炮,各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炒研,二十枚)
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入荊瀝半合,更同煎三五沸,溫服,日二夜一。一方治風痱,身體不能自收,不能言語,冒昧不知人者,不用荊瀝,每服六錢匕,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二服,空心夜臥各並二服,初服一日獨能自覺者,勿熱服,服訖,密室臥,用厚衣覆,微汗出,漸減衣,未汗出,更用熱生薑稀粥投之,汗出忌觸外風,並治上氣咳逆。若面目大腫,但得坐,不得臥,凡產婦並病人已曾大汗者,不可服,若虛羸人,但當少服。
白話文:
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痙攣,症狀為身體僵硬、牙關緊閉、失去意識。
藥材組成:麻黃(去除節部,先煎煮一下撈去泡沫,烘乾,二兩)、甘草(炙烤過的)、當歸(烘焙過的)、黃芩(去除黑心,各一分)、石膏(搗碎,一兩)、桂心、川芎、附子(炮製過去除皮臍,)、乾薑(炮製過的,各半兩)、杏仁(用熱水浸泡過,去除皮尖,炒過並研磨,二十枚)。
將以上藥材切碎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古代的量詞)的藥末,加入兩盞水煎煮至一盞,去除藥渣後加入半合荊瀝(荊瀝是一種植物汁液),再一同煎煮三五次,溫熱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另一個方子是用來治療風痱(一種風邪引起的疾病),症狀為身體無法自主活動、無法說話、意識模糊不認人。這個方子不需使用荊瀝,每次服用六錢藥末,加入三盞水煎煮至一盞半,去除藥渣後,分成兩次溫服,分別在空腹和晚上睡前服用。初次服用,若一天內能感覺到身體有知覺,則不宜熱服,服藥後,在密閉的房間裡,用厚衣服覆蓋身體,讓身體微微出汗,然後逐漸減少衣物。若未出汗,再喝些熱的稀薑粥幫助發汗。發汗後,要避免吹到外面的風。這個方子也可用來治療上氣咳逆。如果出現面部腫脹,只能坐著不能躺下,凡是產婦或病人已經大量出汗的情況,都不可服用此藥。若體質虛弱的人,則應減少藥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