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五十六 (15)
卷之五十六 (15)
1. 軍中一捻金散
金櫻葉,嫩苧葉(各二兩),桑葉(一兩)
上搗爛傅,若欲致遠,陰乾作末,用帛縛上,血止口合,名草蠍經進方。以五月五日或閉日收藥,良。
治金瘡出血內漏。
上用蝙蝠二枚,燒煙盡為末,以水調服方寸匕,令一日服盡,當下如水,血自消也。
治諸傷瘀血不散。
上於五六月收野苧葉,擂爛塗金瘡上。如瘀血在腹,用順流水擂爛服,即通,血皆化水,以死豬血試之可驗。秋月恰無葉,可早收之。
白話文:
將金櫻葉、嫩苧麻葉(各二兩)、桑葉(一兩)搗爛敷在傷口上,如果想要效果更持久,可以陰乾後磨成粉末,用布包好敷在傷口上,這樣就能止血、讓傷口癒合,這個藥方叫做「草蠍經進方」。最好在端午節或閉日採收藥材,效果比較好。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刀傷出血、內出血。
另外,用兩隻蝙蝠燒成灰,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服用一小匙,一天內服用完,會像拉肚子一樣,瘀血就會自行消散。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種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不散。
另外,在五、六月採收野生的苧麻葉,搗爛後塗在刀傷上。如果瘀血在腹部,就用流動的水把苧麻葉搗爛後服下,就能夠通暢瘀血,讓瘀血都像水一樣被化解掉,可以用死豬血來試驗,效果可見。秋天時沒有苧麻葉,可以提早採收備用。
2. 生乾地黃散
治金瘡煩悶。
生乾地黃,白芷,當歸(炒),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續斷,黃芩,赤芍藥,羚羊角屑,甘草(炙,各一兩),川芎,桂心(各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日三四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叫做「生乾地黃散」,可以用來治療外傷引起的煩躁不安。
藥材組成包含:生乾地黃、白芷、炒過的當歸、去皮去尖炒過的桃仁、續斷、黃芩、赤芍藥、羚羊角屑、炙甘草各一兩,川芎、桂心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在飯前用溫熱的酒調和後服用,一天服用三到四次。
3. 白薇散
治金瘡,煩悶不得眠臥,疼痛。
白薇,枳實(麩炒),辛夷仁,栝蔞根,赤芍藥,甘草(炙,各一兩),酸棗仁(二兩,微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日三四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刀傷或金屬外傷,導致心煩鬱悶、無法入睡、疼痛的狀況。
藥材包含:白薇、麩炒過的枳實、辛夷仁、栝蔞根、赤芍藥、炙甘草,各一兩,以及稍微炒過的酸棗仁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在飯前用溫熱的酒調和後服用,每天服用三到四次。
4. 琥珀散
治金瘡,弓弩箭中,悶絕無所識。
上用琥珀研如粉,以童子小便調一錢服,三服瘥。高祖時,寧州貢琥珀枕,碎以賜軍士,傅金瘡。
白話文:
治療刀劍等金屬器物造成的傷口,或是被弓箭射傷,導致昏迷不醒、失去意識的狀況。
使用琥珀磨成粉末,用童子小便調和一錢的量服用,服用三次就會痊癒。漢高祖時期,寧州進貢琥珀枕頭,將其敲碎賜給軍士,用來敷在金屬外傷的傷口上。
5. 蒲黃方
治金瘡中風,寒水露腫,痛入腹。
上用蒲黃並舊青布,內在小口瓶中,燒取煙,熏瘡,汗出愈。
白話文:
治療刀傷、中風,寒冷水氣引起的腫脹,以及疼痛深入腹部的情況。
將蒲黃和舊的青布一起放入小口瓶中,點燃使其產生煙霧,用煙熏患處,使之發汗,就會痊癒。
6. 虎骨散
治金瘡中風痙,肢節筋脈拘急。
虎脛骨(酥炙),當歸(微炒),敗龜板(酥炙),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乾蠍(微炒),川芎(以上各一兩),黑豆(五合),松脂(二兩),桂心(三分)
上先將松脂並黑豆炒令熟,後和諸藥,搗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下。
白話文:
治療刀傷、中風痙攣,以及肢體關節、筋脈拘急的症狀。
使用虎脛骨(用酥油炙烤過)、當歸(稍微炒過)、敗龜板(用酥油炙烤過)、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使用雙仁,用麩皮炒過)、乾蠍(稍微炒過)、川芎(以上各一兩),黑豆(五合),松脂(二兩),桂心(三分)。
首先將松脂和黑豆炒熟,之後與其他藥材混合,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間,用溫酒調和後服用。
7. 豆淋灑
治因金瘡中風,反強者。
大豆(六合),雞矢白(一合)
上炒令大豆焦黑,次入雞矢白同炒,乘熱瀉於三升酒中,密蓋良久,濾去滓,每服五合,如人行五里,更一服,汗出佳,未瘥即更作服之,汗出為度。服後宜吃熱生薑粥投之。
白話文:
治療因為刀劍外傷或中風,導致身體僵硬強直的症狀。
取用大豆(約六合),雞的白色糞便(約一合)。
先將大豆炒到焦黑,接著放入雞的白色糞便一起炒,趁熱倒入三升酒中,密封蓋好一陣子,過濾掉雜質,每次服用五合,喝完後如果像走五里路,再喝一次,發汗效果好,如果還沒痊癒就再照做服用,直到發汗為止。服藥後適合吃熱的生薑粥來幫助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