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9)

1. 陷胸丸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

大黃(二兩),杏仁(去皮尖,炒黑),苦葶藶(炒),芒硝(各七錢半)

上先將大黃葶藶二味為末,後研杏仁芒硝為泥,入前藥末和令勻,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抄甘遂末半錢,白蜜半兩,水二盞,煮取一盞,不拘時頓服,一宿乃下,如不下再服。甘遂性猛,宜斟酌量虛實服之。

白話文:

這個病原本是從身體的陽熱面發作,卻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導致熱邪進入體內,因此形成結胸的狀況,這個時候脖子也會僵硬,像得了柔痓一樣,用瀉下藥物治療就會好轉。

藥方組成:大黃(二兩)、杏仁(去皮尖,炒黑)、苦葶藶(炒過)、芒硝(各七錢半)。

製作方法:先將大黃和苦葶藶磨成粉末,再將杏仁和芒硝研磨成泥狀,然後把這兩種混合物跟之前的粉末均勻混合,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配上甘遂粉末半錢、白蜜半兩,加水兩碗煮成一碗,不拘時間一次服下,通常一晚就會排便,如果沒有排便就再服一次。甘遂藥性強烈,所以要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來斟酌用量。

2. 五味子湯

治傷寒喘促,脈伏而厥,及汗下後氣閉咳血。

五味子(二錢),麥門冬(去心,二錢),人參(三錢),杏仁(一錢,去皮尖),陳皮(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七片,紅棗三個,煎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五味子湯,用來治療因為傷寒而引起的呼吸急促、脈象微弱摸不到甚至昏厥,以及在發汗或瀉下後出現氣悶、咳嗽帶血的情況。

藥材組成是:五味子(八克)、麥門冬(去心,八克)、人參(十二克)、杏仁(去皮尖,四克)、陳皮(八克)。

使用方法是: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兩碗水,再放入生薑七片、紅棗三顆,一起煎煮成一碗,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

3. 溫膽湯

治傷寒瘥後調理。

半夏(湯泡),茯苓(去皮),陳皮(去白),枳實(炒,各二錢),甘草(半錢),竹茹(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傷寒病癒後身體調理的。

藥材包含:半夏(用熱水泡過),茯苓(去除外皮),陳皮(刮除白色內層),枳實(炒過,以上各用二錢),甘草(半錢),竹茹(一錢)。

將以上藥材混合做為一帖,加入兩盅水,再放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盅的量,不限時間服用。

4. 加味溫膽湯

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夢寐不安,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困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枳實(麩炒),半夏(湯泡),白茯苓(去皮),橘紅,人參(各一錢半),竹茹,香附,麥門冬,柴胡,桔梗(各一錢),甘草(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治療因為心和膽氣虛弱引起的膽小害怕,容易受驚,睡眠不安穩,因為氣鬱導致產生痰涎,痰涎與氣相互搏動,進而產生各種症狀,例如呼吸短促、疲倦乏力,或者反覆出汗、四肢浮腫、食慾不振、心虛煩悶、坐立難安。

藥方組成:

枳實(用麩皮炒過)、半夏(用熱水浸泡)、白茯苓(去掉外皮)、橘紅、人參(各一錢半),竹茹、香附、麥門冬、柴胡、桔梗(各一錢),甘草(半錢)。

使用方法:

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盅,放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一盅,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

5. 桂枝附子湯

治傷寒八九日不解,風濕相搏,身體煩疼。

桂枝(三錢),附子(炮,去皮臍,半個),甘草(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活人書》有芍藥大棗。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病發作八九天還沒好,風邪和濕氣互相侵襲,導致身體煩躁疼痛的狀況。

藥方組成:桂枝(三錢)、炮製過的附子(去除外皮和中間的臍,半個)、甘草(二錢)。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當作一劑,加入兩盅水,以及生薑三片,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盅,不限時間服用。《活人書》這個版本有加入芍藥和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