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9)

1. 陷胸丸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

白話文:

病由於陽氣發生,而反用瀉下之法,熱邪入裏,造成胸中結塊,頸項也強直,像得了「柔痓」一樣的症狀,如果此時用瀉下之法,病情就會好轉。

大黃(二兩),杏仁(去皮尖,炒黑),苦葶藶(炒),芒硝(各七錢半)

白話文:

大黃:二兩

杏仁:去皮尖,炒黑,七錢半

苦葶藶:炒,七錢半

芒硝:七錢半

上先將大黃葶藶二味為末,後研杏仁芒硝為泥,入前藥末和令勻,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抄甘遂末半錢,白蜜半兩,水二盞,煮取一盞,不拘時頓服,一宿乃下,如不下再服。甘遂性猛,宜斟酌量虛實服之。

白話文:

  1. 首先將大黃和葶藶兩味藥研磨成細末。

  2. 然後將杏仁和芒硝研磨成泥狀。

  3. 將前面研磨好的藥末和杏仁芒硝泥混合均勻。

  4. 將混合好的藥粉丸成如彈子般大小的丸劑。

  5. 每服一丸,同時將半錢的甘遂末、半兩的白蜜和兩盞水混合煮沸,取一盞藥液,不拘時間頓服。

  6. 服用後通常會在第二天早上排便,如果沒有排便,可以再服用一丸。

  7. 甘遂的藥性猛烈,應斟酌虛實酌量服用。

2. 五味子湯

治傷寒喘促,脈伏而厥,及汗下後氣閉咳血。

白話文:

治傷寒喘促,脈伏而厥,及汗下後氣閉咳血

方劑一:

  • 桂枝六兩
  • 白芍三兩
  • 生薑三兩
  • 甘草二兩
  • 大棗十二枚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劑。

**功用:**溫陽散寒,益氣止喘。

方劑二:

  • 麻黃六兩
  • 杏仁三兩
  • 甘草二兩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劑。

**功用:**發汗解表,宣肺止咳。

方劑三:

  • 人參三兩
  • 白朮三兩
  • 甘草三兩
  • 黃芪三兩
  • 當歸三兩
  • 生地黃三兩
  • 白芍三兩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劑。

**功用:**益氣養陰,生津止咳。

五味子(二錢),麥門冬(去心,二錢),人參(三錢),杏仁(一錢,去皮尖),陳皮(二錢)

白話文:

  • 五味子(12克)

  • 麥門冬(去核,12克)

  • 人參(18克)

  • 杏仁(6克,去掉皮和尖端)

  • 陳皮(12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七片,紅棗三個,煎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將藥材做成一帖,加兩碗水,生薑七片,紅棗三個一起煎煮,煎至剩一碗水即可,不限時間服用。

3. 溫膽湯

治傷寒瘥後調理。

半夏(湯泡),茯苓(去皮),陳皮(去白),枳實(炒,各二錢),甘草(半錢),竹茹(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半夏(用熱水泡過),茯苓(去皮),陳皮(去白色部分),枳實(炒過,各二錢),甘草(半錢),竹茹(一錢)。

做一帖藥,用兩碗水,生薑三片,煮到只剩一碗,不限時間服用。

4. 加味溫膽湯

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夢寐不安,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困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白話文:

治療心膽虛弱膽怯,遇到事情容易恐慌,作夢睡不安寧,氣鬱產生唾液,唾液和氣相互作用,就會產生各種症狀,可能呼吸短淺、疲倦無力,或者自發性盜汗,四肢浮腫,飲食沒有味道,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枳實(麩炒),半夏(湯泡),白茯苓(去皮),橘紅,人參(各一錢半),竹茹,香附,麥門冬,柴胡,桔梗(各一錢),甘草(半錢)

白話文:

  • 枳實(以麩皮炒過)

  • 半夏(以熱水浸泡)

  • 白茯苓(去除外皮)

  • 橘紅

  • 人參(每種各 1.5 錢)

  • 竹茹

  • 香附

  • 麥門冬

  • 柴胡

  • 桔梗(每種各 1 錢)

  • 甘草(0.5 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將所有的藥材混合,加入兩碗水和生薑三片、紅棗兩顆,煎成一碗。不拘泥於服用的時間。

5. 桂枝附子湯

治傷寒八九日不解,風濕相搏,身體煩疼。

白話文:

傷寒病已近八九天仍未痊癒,寒濕之氣糾纏,身體感到煩躁疼痛。

桂枝(三錢),附子(炮,去皮臍,半個),甘草(二錢)

白話文:

桂枝 (9 公克),附子 (3 公克,炮製後去皮去臍),甘草 (6 公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活人書》有芍藥大棗。

白話文:

取一份藥材,加兩碗水,再放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下其中一碗,無論何時都可以服用。在《活人書》中,有芍藥和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