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二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二 (1)

1. 青蒿散

治虛勞骨蒸,咳嗽聲嗄,皮毛乾枯,四肢倦怠,夜多盜汗,時作潮熱,飲食減少,日漸瘦弱。

青蒿,秦艽,香附子(炒,去毛),桔梗(去蘆),天仙藤,鱉甲(醋炙),前胡(去苗,各一兩),烏藥(半兩),川芎(二錢半),甘草(炙,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六分,濾去渣,食後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叫做青蒿散,是用來治療因虛勞引起的骨蒸(感覺骨頭裡面發熱)、咳嗽聲音沙啞、皮膚乾燥、四肢疲勞無力、晚上容易盜汗、時常出現像潮水般發熱、食慾減退、身體日漸消瘦等症狀。

藥方組成包含:青蒿、秦艽、炒過的香附子(去除毛須)、桔梗(去除蘆頭)、天仙藤、醋炙過的鱉甲、前胡(去除苗)、各一兩,烏藥半兩,川芎二錢半,炙甘草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三片生薑、一顆紅棗一起煎煮到剩六分(約剩下一半多一些),過濾掉藥渣後,在飯後服用。

2. 清骨散

治男子婦人五心煩熱,欲成勞瘵。

北柴胡,生地黃(各二錢),熟地黃,人參(去蘆),赤茯苓,防風(去蘆),秦艽(各一錢),薄荷葉(七分),胡黃連(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清骨散,用來治療男女因為體內虛熱引起的五心煩熱,這種情況若不處理可能會發展成勞瘵(肺結核)。

藥材包含:北柴胡、生地黃(各八克),熟地黃、人參(去除蘆頭)、赤茯苓、防風(去除蘆頭)、秦艽(各四克),薄荷葉(約三克),胡黃連(約二克)。

將以上藥材加兩盅水煎煮,煮至剩下一盅時,在飯後服用。

3. 團參飲子

治憂思善怒,飢飽失宜,以致臟氣不安,咳唾膿血,增寒壯熱,肌膚消瘦,將成勞瘵。

人參,紫菀(去土),阿膠(蛤粉炒),細辛(去葉),杏仁(去皮尖),款冬花,天門冬(去心),經霜桑葉,半夏(湯泡七次。),五味子,百合(蒸,各一錢),甘草(炙,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七分,食後服。因氣而成嗽者,加木香。

吐血有絲者,加生地黃。

咳而唾血有寒者,加鍾乳粉。

因疲極而咳嗽者,加黃耆。

因損嗽而唾血者,加沒藥藕節。

咳而嘔逆,腹滿不食者,加白朮,仍倍加生薑。

咳而小便多者,加益智仁。

咳而大便溏者,去杏仁加鍾乳粉。

咳而氣逆者,加沉香橘皮同煎。

白話文:

這個藥方「團參飲子」是用來治療因為憂愁思慮、容易生氣,或是飲食不定時、忽飢忽飽,導致內臟機能失調,引起的咳嗽、咳膿血、發冷發熱、身體消瘦,快要變成肺癆(肺結核)的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紫菀(去除泥土)、阿膠(用蛤粉炒過)、細辛(去除葉子)、杏仁(去除皮和尖端)、款冬花、天門冬(去除心)、經霜的桑葉、半夏(用熱水泡七次)、五味子、百合(蒸過,以上各一錢)、甘草(炙烤過,半錢)。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做為一帖,加入兩盅水,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七分,飯後服用。如果是因為氣不順而引起的咳嗽,可以加入木香。

如果咳血且帶有血絲,可以加入生地黃。

如果咳嗽咳血且有怕冷症狀,可以加入鍾乳粉。

如果是因為過度疲勞而引起的咳嗽,可以加入黃耆。

如果是因為損傷而引起的咳嗽且咳血,可以加入沒藥和藕節。

如果咳嗽且伴隨噁心、嘔吐、腹脹、食慾不振,可以加入白朮,並且加倍生薑的用量。

如果咳嗽且小便頻繁,可以加入益智仁。

如果咳嗽且大便稀溏,可以去除杏仁並加入鍾乳粉。

如果咳嗽且氣喘逆行,可以加入沉香和橘皮一起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