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三十八 (7)
卷之三十八 (7)
1. 蠲痛丸
治風寒濕痹,筋骨重疼,走注攻刺,腰腳無力。
草烏(四兩,去皮尖,鹽炒煙出),南星(生用),地龍(去土,炒),破故紙(炒),五靈脂(炒),白膠香(熔開潑淨,石上冷研,以上各二兩),沒藥(一兩,別研),乳香(別研),京墨(煅,各半兩)
上為細末,醋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用溫酒送下,漸加丸數服之。
白話文:
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症,導致筋骨沉重疼痛,疼痛遊走不定且有刺痛感,以及腰腿無力。
藥材包含: 草烏(四兩,去除外皮及尖端,用鹽炒至冒煙),生南星,地龍(去除泥土,炒過),破故紙(炒過),五靈脂(炒過),白膠香(融化後潑在乾淨的石頭上冷卻研磨,以上各二兩),沒藥(一兩,另外研磨),乳香(另外研磨),京墨(煅燒過,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煮成的糊狀物將藥粉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用溫酒送服,可逐漸增加服用的丸數。
2. 木瓜虎骨丸
治風寒濕客於榮衛,合而成痹,腳重不仁,疼痛少力,足下癮痛,不能踏地,腰膝筋攣,不能屈伸,及項背拘急,手臂無力,耳內蟬鳴,頭旋目眩,及諸腳氣,行步艱難,並宜服之。
方風濕門
白話文:
這個藥丸(木瓜虎骨丸)是治療風寒濕邪侵入身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形成痹症的。症狀包括:腳部沉重麻木、疼痛無力、腳底隱隱作痛不能踩地、腰和膝蓋筋脈抽搐不能彎曲伸展、以及脖子背部僵硬、手臂無力、耳朵裡有蟬鳴聲、頭暈眼花,還有各種腳氣病,導致行走困難,這些情況都適合服用這個藥丸。這個藥方出自於治療風濕的類別。
3. 烏頭湯
治風寒濕痹,留於筋脈,拘攣不能轉側,亦治腳氣。
川烏,細辛,川椒,白芍藥,附子,秦艽,官桂,甘草(以上各七分),防風,乾薑,當歸,白茯苓(以上各一兩),獨活(一兩三錢半)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棗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若熱毒多服亦佳。凡中風,用續命,排風、風引、竹瀝諸湯,及神精丹、茵芋酒之類,更加以灸無不愈者。然此疾積習之久,非一日所能攻,皆大劑久而取效。《唐書》載王太后中風,喑默不語,醫者蒸黃耆數斛以熏之得瘥。
皆此類也。今人服三五盞求效責醫也亦速矣。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久而後知爾。
治腰腳不隨方。
上取虎腰脊骨一具,細銼訖,更以斧於石上捶碎。又取前兩腳全者,如前細捶之。兩件並於鐵床上以大炭火勻炙翻轉,候待脂出,甚則投濃美無灰酒中密封,春夏一七日,秋冬三七日,每日空心隨飲,性多則多飲,少則少飲,未飯前三度溫飲之。大戶以酒六七斗止。小戶二斗止,患十年以上者,不過三劑,七年以下者一劑,必瘥。
忌如藥法。一方以虎脛骨六七寸淨刮,去肉膜等,塗酥炙令極黃熟,細搗,以絹袋盛,用酒一斗,置袋子於瓷瓶中,然後以糠火微煎窨,七日後任情飲之,當微利便瘥。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風寒濕氣侵入,停留在筋脈,導致筋脈拘攣,身體僵硬難以轉動,也可用於治療腳氣病。
藥材成分包括:川烏、細辛、川椒、白芍藥、附子、秦艽、官桂、甘草(每種各七分),防風、乾薑、當歸、白茯苓(每種各一兩),獨活(一兩三錢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三錢,加一碗半水和兩枚紅棗,一起煎煮至剩八分,去除藥渣,空腹服用。如果體內有熱毒,多服此藥也很好。凡是中風,使用續命湯、排風湯、風引湯、竹瀝湯等藥方,以及神精丹、茵芋酒之類的藥物,再加上針灸,沒有不痊癒的。然而這種疾病是長期累積的,不是一天就能治好的,都需要大劑量長時間服用才能見效。《唐書》記載,王太后中風,說不出話,醫生用蒸過的黃耆數斛來薰蒸,病就好了。
這些都是同樣的道理。現在的人服用三五碗藥就想見效,責怪醫生,也太快了吧。孟子說:「病了七年,才找三年的艾草」,這需要時間啊。
以下是一個治療腰腿活動不便的藥方。
取一具完整的虎腰脊椎骨,細細剁碎,再用斧頭在石頭上搗碎。另外取虎的前腿兩隻,也像之前一樣細細搗碎。把這兩樣東西都放在鐵床上,用大炭火均勻翻轉烤炙,等油脂出來後,就投入濃烈且沒有灰的酒中密封,春夏泡七天,秋冬泡二十一天,每天空腹隨意飲用,喝多喝少都可以,飯前溫熱服用三次。大戶人家用六七斗酒,小戶人家用兩斗酒。患病十年以上的,服用不超過三劑,七年以下的,服用一劑,必定痊癒。
禁忌事項和一般的服藥規定一樣。另一個藥方是取虎脛骨六七寸,刮乾淨,去除肉膜等,塗上酥油烤至金黃,搗碎成粉,用絹袋裝起來,放入一斗酒中,把袋子放在瓷瓶中,然後用糠火微微煎煮,密封七天後,就可以隨意飲用了,喝後如果稍微腹瀉就表示病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