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 (14)

1. 牛黃膏

治驚化痰,祛邪熱,止涎嗽。

白話文:

治驚化痰,祛邪熱,止涎嗽。

綠豆粉(二兩,錢氏用寒水石五錢細研),牛黃(一錢,另研),腦子(少許),甜硝(三錢),甘草末(半錢),硼砂(二分半),一方硃砂(半錢)

白話文:

  • 綠豆粉:二兩(錢氏用寒水石五錢細研)。

  • 牛黃:一錢,另研。

  • 腦子:少許。

  • 甜硝:三錢。

  • 甘草末:半錢。

  • 硼砂:二分半。

  • 一方硃砂:半錢。

上為末和勻,煉蜜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或一丸或半丸,薄荷湯磨化服,不拘時。

白話文:

將上藥磨成細末,和均勻後,煉成蜜丸,每個蜜丸的大小約如芡實一般,再用金箔將蜜丸包裹起來,每次服用一丸或半丸,用薄荷湯磨化後服用,不限服用時間。

2. 龍腦飲子

此瀉脾經熱,可代瀉黃散。用治小兒蘊熱,咽喉腫痛,赤眼口瘡,心煩鼻衄,咽乾多渴,哺臥不寧,及除痰熱咳嗽,中暑煩躁,一切風壅。

白話文:

這種方法能夠瀉脾經之熱,可以代替瀉黃散。用於治療小兒體內積熱、咽喉腫痛、眼睛發紅、口腔潰瘍、心煩、流鼻血、咽喉乾燥口渴、吃奶和睡覺都不安寧,以及清除痰熱引發的咳嗽、中暑煩躁、一切風壅疾病。

甘草(四兩,炙),大梔子(三兩,炒),藿香葉(半兩),石膏(一兩),縮砂,栝蔞(各七錢半)

白話文:

甘草(四兩,須經過烘烤)、大梔子(三兩,先炒過)、藿香葉(半兩)、石膏(一兩)、縮砂、栝蔞(各七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蜜水調服,不拘時。治傷寒餘毒,潮熱虛汗,加竹葉煎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蜜水調和服用,不拘泥於時間。用來治療傷寒的餘毒,潮熱虛汗,可以加竹葉煎服。

3. 地黃煎丸

治小兒風壅,上膈熱煩,鼻衄口瘡,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或血熱,五心常熱,多渴飲水。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治小兒風壅,上膈熱煩,鼻衄口瘡,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或血熱,五心常熱,多渴飲水。

現代白話文:

治療小兒因風熱壅滯,導致上胸腔有熱感,煩躁不安,鼻出血、口腔潰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或血熱,手心、腳心常發熱,口渴頻頻飲水。

生地黃熟地黃(各一兩),薄荷葉(一兩一錢),甘草(微炙),山梔子仁,玄參(各七錢半),片腦(半錢)

白話文:

生地黃、熟地黃(各 30 克),薄荷葉(15 克),甘草(微炙),山梔子仁,玄參(各 22.5 克),片腦(1.5 克)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磨化,乳後服。

白話文:

碾碎為粉,加入蜂蜜製成如芡實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熱水調服,並在服用後喝牛奶。

4. 克效湯

治潮熱往來,久而不解,煩渴昏倦,肌瘦減食。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汗出惡風,潮熱往來,久而不解,煩渴昏倦,肌瘦減食。

現代白話文:

身體出汗後怕風,潮熱時常出現,持續時間長,經常覺得口乾舌燥、頭昏眼花、疲倦不堪,身體消瘦,食慾不振。

地骨皮(一兩),柴胡防風黃芩甘草(炙),葛根(各七錢半)

白話文:

地骨皮(60克),柴胡、防風、黃芩、甘草(炙)、葛根(各45克)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煎至三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內容研磨得很細碎,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六分水,煎煮至剩三分之一的水量,不拘泥於特定時間服用。

5. 竹葉石膏湯

治小兒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四體煩熱。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治小兒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四體煩熱。

現代白話文:

治療小兒身體虛弱、氣息微弱,氣往上衝欲嘔吐,四肢發熱。

石膏(三兩),半夏(洗),人參(各七錢半),麥門冬(去心,二兩),甘草(炙,七錢半),淡竹葉(半把)

白話文:

石膏(120 公克),半夏(洗淨),人參(各 30 公克),麥門冬(去核,80 公克),甘草(炙,30 公克),淡竹葉(一把)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粳米三四十粒,生薑二片,煎至三分,去渣,不拘時服。

白話文:

將上藥材研磨碎,每次服用二錢,用六分的水、三四十粒的粳米、兩片生薑,一起煎至剩下三分之一的量,去除渣滓,不拘泥於服用時間。

6. 金蓮飲子

治小兒蘊積壯熱,赤眼口瘡,心煩躁悶,咽乾多渴,潮熱不止。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小兒蘊積壯熱,赤眼口瘡,心煩躁悶,咽乾多渴,潮熱不止。

現代白話文:

治療小兒飲食積滯引起的壯熱,眼睛發紅,口腔生瘡,心煩意亂,心情抑鬱,喉嚨乾燥多渴,潮熱不退。

防風甘草(炙),連翹柴胡(去蘆),山梔子(各半兩),

白話文:

防風、甘草(炒過的)、連翹、柴胡(去除蘆葦)、山梔子(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煎至三分,食後服。

白話文:

量取二錢藥材,加入水六分,煎煮至三分湯水,在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