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 (14)

1. 牛黃膏

治驚化痰,祛邪熱,止涎嗽。

綠豆粉(二兩,錢氏用寒水石五錢細研),牛黃(一錢,另研),腦子(少許),甜硝(三錢),甘草末(半錢),硼砂(二分半),一方硃砂(半錢)

上為末和勻,煉蜜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或一丸或半丸,薄荷湯磨化服,不拘時。

白話文:

這個藥膏可以治療驚嚇、化解痰液,驅除身體的邪氣和熱氣,並止住流口水和咳嗽。

藥材包含:綠豆粉(二兩,錢乙的配方使用寒水石五錢磨成細粉),牛黃(一錢,另外磨成細粉),冰片(少許),芒硝(三錢),甘草末(半錢),硼砂(二分半),以及另一個配方使用硃砂(半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藥丸,大小如芡實一般。外層包上一層金箔。每次服用一丸或半丸,用薄荷湯磨開後服用,服用的時間沒有限制。

2. 龍腦飲子

此瀉脾經熱,可代瀉黃散。用治小兒蘊熱,咽喉腫痛,赤眼口瘡,心煩鼻衄,咽乾多渴,哺臥不寧,及除痰熱咳嗽,中暑煩躁,一切風壅。

甘草(四兩,炙),大梔子(三兩,炒),藿香葉(半兩),石膏(一兩),縮砂,栝蔞(各七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蜜水調服,不拘時。治傷寒餘毒,潮熱虛汗,加竹葉煎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来清瀉脾經的熱,可以替代瀉黃散使用。主要治療小孩體內積熱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咽喉腫痛、眼睛紅腫、口瘡、心煩、流鼻血、咽喉乾燥、口渴、睡不安穩,以及消除痰熱咳嗽、中暑煩躁、各種風邪引起的症狀。

藥材組成: 炙甘草(四兩)、炒梔子(三兩)、藿香葉(半兩)、石膏(一兩)、縮砂(七錢半)、瓜蔞(七錢半)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用法:每次服用一錢,用蜂蜜水調服,服用時間不限。如果治療傷寒後遺留的熱毒、潮熱虛汗,可以加入竹葉一起煎服。

3. 地黃煎丸

治小兒風壅,上膈熱煩,鼻衄口瘡,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或血熱,五心常熱,多渴飲水。

生地黃,熟地黃(各一兩),薄荷葉(一兩一錢),甘草(微炙),山梔子仁,玄參(各七錢半),片腦(半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磨化,乳後服。

白話文:

治療小兒風熱引起的症狀,例如胸膈以上部位發熱煩躁、流鼻血、口瘡、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或是因為血熱導致的手心、腳心、胸口常有發熱感,並且經常口渴想喝水。

使用生地黃、熟地黃(各一兩)、薄荷葉(一兩一錢)、稍微烤過的甘草、山梔子仁、玄參(各七錢半)、片腦(半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大小如芡實一般。每次服用一丸,用白開水研磨化開後服用,於餵奶後服用。

4. 克效湯

治潮熱往來,久而不解,煩渴昏倦,肌瘦減食。

地骨皮(一兩),柴胡,防風,黃芩,甘草(炙),葛根(各七錢半)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煎至三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克效湯」,是用來治療像潮水一樣忽冷忽熱,持續很久都無法痊癒的症狀,同時伴隨口渴煩躁、精神昏沉疲倦、肌肉消瘦、食慾不振等情況。

藥方組成包含:地骨皮(一兩)、柴胡、防風、黃芩、炙甘草、葛根(各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二錢,加入六分水煎煮至剩下三分,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

5. 竹葉石膏湯

治小兒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四體煩熱。

石膏(三兩),半夏(洗),人參(各七錢半),麥門冬(去心,二兩),甘草(炙,七錢半),淡竹葉(半把)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粳米三四十粒,生薑二片,煎至三分,去渣,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療小兒身體虛弱消瘦、氣短無力、氣往上衝想吐,以及四肢煩躁發熱的症狀。

藥方組成:石膏(約112.5克),半夏(洗淨),人參(各約28克),麥門冬(去除中心,約75克),甘草(炙烤過,約28克),淡竹葉(半把)。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約7.5克,加入約180毫升的水,以及30-40粒粳米,兩片生薑,一起煎煮至約90毫升,去除藥渣,不論何時皆可服用。

6. 金蓮飲子

治小兒蘊積壯熱,赤眼口瘡,心煩躁悶,咽乾多渴,潮熱不止。

防風,甘草(炙),連翹,柴胡(去蘆),山梔子(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煎至三分,食後服。

白話文:

此方劑能治療小孩因積滯導致的高燒不退,眼睛紅腫、口舌生瘡,心煩意亂、躁動不安,喉嚨乾燥、口渴多飲,以及持續不斷的潮熱。

使用防風、炙甘草、連翹、去蘆柴胡、山梔子,各取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六分水煎煮至剩三分,在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