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20)

回本書目錄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20)

1. 誤下證

傷寒身熱固不可下,瘡疹熱亦在表,尤不可轉下者,蓋熱毒已在表故也。《活人書》云:小兒身熱耳冷,尻冷咳嗽,輒用利藥,必毒氣入里,則殺人。蓋熱在表,則表實而裡虛,故身雖熱,里無可下證,而便下之,則里無陽以應表,至於陷伏而死者多矣。大抵瘡疹血氣順,脾胃溫,則易發;若里無熱,而誤於疏轉,則令氣弱血澀脾冷,榮衛無以運化,而毒氣難泄,立見危殆,尤當審諦。又況小兒鼻塞唇焦,內伏熱也。

白話文:

傷寒時身體發熱本來就不可以治療瀉下,瘡疹的熱也是在體表,更不能進行瀉下治療。因為熱毒已經在體表了。《活人書》上說:小兒身體發熱,耳朵和屁股發冷,咳嗽,就用瀉藥來治療,必定會導致毒氣進入體內,那麼就會殺人。因為熱在體表,那麼體表就實而體內就虛,所以身體雖然發熱,體內沒有可以治療瀉下的證據,而卻瀉下治療,那麼體內就沒有陽氣來應合體表,因此而而陷伏而死的例子很多。一般來說,瘡疹的血氣順暢,脾胃溫暖,那麼就容易發作;如果體內沒有熱,而錯誤地進行疏導治療,那麼就會導致氣血弱、脾臟寒冷,榮衛不能運轉,而毒氣難以排出,就會立刻出現危險,這一點尤其要慎重審辨。況且小兒鼻塞脣焦,也是內伏熱的緣故。

脈細面色萎黃,或青色,皮膚又慢,口吐清涎者,此誤下證也。或服涼藥太過,或里無熱壅滯,則不可下也。

白話文:

脈象細小,面色萎黃或青色,皮膚乾燥粗糙,口中吐出清澈涎液,這是誤用瀉下藥物的徵兆。可能是服用過多寒涼藥物,或是體內沒有熱壅或氣滯,這時就不可以用瀉下藥。

2. 瘡疹當令大便過者有當溫者有當令下者

夫瘡疹傷寒風熱傷食諸證,身有熱者,如大便四五日或六七日不通者,須用少藥令潤過,非取峻快之意,亦有外證參之,須仔細辨認為宜。如仲景云:陽結陰結,大便秘者,至十四日十七日方劇。苟若至十四日十七日,因有他病損耗津液,而無結糞,腹不脹,不裡急後重,則不可攻之,蓋腸無結糞故也。

白話文:

對於瘡疹、傷寒、風熱、傷食等證,如果病人有發熱的症狀,而且大便四五天或六七天不通,需要用少量緩和的藥物來潤腸通便,但不是為了追求立竿見影的快意。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考慮外證的影響,需要仔細辨證來決定治療的方法。

如仲景所說:「陽結陰結,大便祕者,至十四日十七日方劇」。如果直到十四日或十七日,由於其他疾病的損耗津液,但沒有結糞,腹不脹,沒有裡急後重的症狀,那麼就不可以攻之,因為腸中沒有結糞。

今言六七日令潤過,氣升降則身熱者,不生他疾,緣小兒純陽,身熱而大便不通者易實,大便自利者易虛,易生他疾,當調令大便如常,最為候臟腑虛實之要法也。雖然大便秘非一證,有風秘,有氣秘,有熱秘虛秘冷秘,用藥當細辨也,且人能食,大便不通,結澀如下慄塊者,風秘也;煩躁引飲,小便赤而大便秘,腋下手掌心有汗者,熱秘也;腹脹腸中虛鳴,胸脅不利,腰腹引痛者,氣秘也;嘔吐清水,不能食,面青而瘦,冷秘也;或久病人不能乳食,腹不脹,不裡急後重,雖久不大便者,虛秘也。凡此五秘者,當隨證治之。

白話文:

現在說六七天的溫補治療後,身體出現發熱的情況,但是沒有患上其他疾病,這是因為小兒身體純陽,發熱但大便不通容易實證,大便自己拉得出來容易虛證,容易出現其他疾病,因此必須調理使大便正常,這是觀察臟腑虛實最重要的方法。

雖然大便祕結不是一種疾病,但有風祕、氣祕、熱祕、虛祕和冷祕。用藥時必須仔細辨別。另外,人能吃東西,但大便不通,結澀如乾硬的栗子塊,這是風祕;煩躁口渴、小便紅赤、大便祕結、腋下、手心有汗,這是熱祕;腹脹、腸中鳴叫、胸脅部不適、腰腹疼痛,這是氣祕;嘔吐清水、不能吃東西、面色青白而消瘦,這是冷祕;或者是長期患病的人不能喝奶,肚子不脹,不急著上廁所,也不覺得腹中墜脹,雖然很久沒有大便,但這是虛祕。以上五種祕證,必須根據證狀進行治療。

若大便如常,且不可以冷藥與服,恐冰住胃脈,榮衛不行,則瘡疹亦不出矣,又有患至五七日,自然瀉者,須用與理中丸等溫腸胃藥,若瀉住即止後服,亦不下過熱,此是當下當溫之證。又有瘡疹出正盛,喘粗氣急,腹脹小便赤澀,手掌心並腋下有汗,或睡中譫語,大便不通者,用四順飲子,得氣通喘定,腹不脹則已之,下之瘡紅快者,更不須通也。

白話文:

如果大便正常,不可服用寒涼藥物,以免寒邪侵襲胃脈,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瘡疹也就無法透發。還有一種情況是,患病五七天後,自然腹瀉,這時需要服用理中丸等溫暖腸胃的藥物。如果腹瀉停止,就停止服用藥物,不要服用過於溫熱的藥物,這是當下需要溫補的證狀。還有一種情況是,瘡疹正盛,喘粗氣急,腹脹,小便赤澀,手掌心和腋下出汗,或者睡夢中說胡話,大便不通,這時需要服用四順飲子,使氣機通暢,喘息平定,腹脹消失。如果瘡疹紅赤鮮明,就不需要再通便了。

3. 瘡疹或吐或瀉或不食

瘡疹之證,或吐或瀉,或不食者,此由脾胃虛弱也,小兒胃熱出斑瘡,大抵瘡疹多出於胃,緣熱毒方作之際,必多煩渴,燥熱引飲,或於風寒處坐臥,遂令冷熱相搏,冷氣入胃,故令胃冷則吐,脾冷則瀉,脾胃皆虛則不食也。當以治中益黃等,隨證與之,甚者隨宜增減,以吐利止為度。

白話文:

瘡疹病症中,有的人會嘔吐或腹瀉,有的人會食慾不振,這是因為脾胃虛弱造成的。小兒胃火旺盛而發出斑瘡,一般來說,瘡疹大多是胃火引起的。因為當熱毒發作時,必然會煩渴,燥熱導致喝水,或者在風寒處坐臥,於是冷熱相搏,冷氣進入胃中,因此胃寒就會嘔吐,脾寒就會腹瀉,脾胃都虛弱就會食慾不振。此時應該根據症狀給予調理中氣、益氣補血的藥物。情況較嚴重的,可以適當增減藥物,以嘔吐腹瀉停止為標準。

又有熱吐熱瀉則不同,何以別之?蓋熱吐者,手掌心並液下熱而濈濈有汗,發渴而臉赤,而飲冷,未能言而渴者,則一向飲乳,聚其飲乳,滿於胸臆,不能消化,吐射出,是熱吐也。才吐了,又急欲食乳,是內熱而渴。但不能言其渴,醫者不審,見吐利便用燥藥,熱極生風者,害人甚眾。

白話文:

如果有人發熱而同時吐瀉,那和僅有發熱的吐瀉就不一樣。怎麼區別呢?發熱而吐的人,他的手掌心並指縫有液體流下,而且很熱,還很潮濕,有汗。他發口渴、臉發紅,喝冷水。他不能說自己口渴,如果有人一直喝牛奶,他喝的牛奶積聚在胸膛和胸膈中,不能消化,就會吐出來,這就是發熱而吐。他吐了以後,又很急切地想吃牛奶,這是因為內熱口渴。但他不能說自己口渴,醫生不仔細審察,看到他吐瀉就用燥熱的藥物,這會使熱極生風,傷害很多的人。

非特瘡疹有此,他證亦不用此。分熱吐熱瀉尤審,熱瀉者,小便澀而渴,口燥咽乾,皆當用五苓散竹葉半夏湯主之。小兒不食,亦有虛實二證:或吐或利,面青而目睛青黑色,而不食乳者為虛,寒而不食也,宜溫之。大小便如常,面赤而壅,或渴或睡中驚,或咬唇,目白睛黃赤氣喘,或身熱而不食乳者,此為實熱,中滿而不食乳也。又如伏熱者,亦不思食,胸膈滿悶故也,尤宜詳審。

白話文:

不僅是瘡疹會有這個症狀,其他病症也不必用這個。區分熱症,吐熱或者瀉熱要尤為審慎。表現為瀉熱的,小便澀滯而口渴,口乾咽燥,都應當用五苓散和竹葉半夏湯為主藥治療。小兒不思飲食,也有虛實兩類症狀:有的嘔吐或腹瀉,臉色青黑,不喝奶的,是虛證,因為是寒證導致的不思飲食,宜溫補。大小便正常,臉色紅赤而壅脹,有的口渴或者睡覺中受驚,或是咬嘴脣,眼白發黃而呼吸急促,或身體發熱而不思飲食的,這是實熱證,中滿不思飲食。還有像是伏熱的,也不思飲食,胸膈滿悶的緣故,尤其宜詳細審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