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三十九 (2)
卷之三十九 (2)
1. 腳氣門(附論)
然婦人亦病腳氣者,必因血海虛,乘七情,遂成斯疾。且婦人病此者眾,皆因血海虛而得之,與男子腎虛相類矣。男女用藥固無異,但兼以治憂恚之藥,無不效也。須量人盛衰,微加滋補,不然則氣血日衰,必使年年遇蒸熱而作,理之必然,陳無擇曰:腳氣不專主一氣,亦不專在一經,故與中風寒暑濕為異耳。兼有所雜生諸病,未易分別,須尋三陰三陽病所在後,察脈虛實為治。
《發明》曰:《內經》論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江東嶺南,大率如此。春夏之交,山川蒸菀,風濕毒氣為甚,感之遂成瘴毒腳氣。《外臺秘要》云:第一忌嗔,嗔則心煩,煩則腳氣發。又禁大語,大語則傷肺,肺傷亦發動。又不得露足當風,冷水洗足,雖夏月常須閉護,慎之慎之,《發明》曰:第一凡酒及湩酪勿使過度,過度則損傷脾胃,下注於足脛胕腫,遂成腳氣。第一欲不可縱,嗜欲則腳氣發。
凡飲食之後宜緩行,經云:逸者行之。又云:病在脾,忌溫食飽食,濕地濡衣。楊大受云:腳氣之疾,自古皆當疏下,為疾壅故也。然不可太過,則損傷脾胃,使營運之氣,不能上行,反下注為腳氣也。又不可不及,不及則使氣壅不得消散,立方於後,詳虛實而用之。羌活導滯湯、導水丸、除濕丹,此藥如腳氣在表在氣血之分而疏下,隨宜而用之。
《活人書》云:凡腳氣服補藥及用湯渫洗者,皆醫之大禁也。楊大受云:腳氣是為壅疾,當以宣通之劑,使氣不能成壅也,壅既成而盛者,砭惡血而去其重勢。經曰:蓄則腫熱,砭射之也。夫前代各人所論,其腳氣所感不一,有在表而得之,有在氣血之分而得之,或從風寒暑濕得之,或因虛實而得之,在乎醫者診視果決而治之。
白話文:
腳氣門(附論)
婦女患腳氣,多因血虛,加上七情鬱結,才會導致此病。許多婦女患腳氣,都是因為血虛所致,這與男子腎虛相似。男女治療方法大致相同,但需加入疏肝理氣、解鬱的藥物,療效必佳。用藥時需根據患者的體質強弱,稍微加強滋補,否則氣血日衰,每年遇到暑熱季節就會發作,這是必然的規律。陳無擇說:腳氣並非單純由一種氣或一條經絡引起,因此與中風、寒、暑、濕等病症有所不同。腳氣常伴隨其他疾病,不易區分,需先辨明三陰三陽的病灶所在,再觀察脈象虛實,據此治療。
《發明》記載:《內經》提到南方地區,地勢低洼,水土虛弱,易於聚集霧露。江東、嶺南等地多屬此類。春夏之交,山川濕熱,風濕毒氣盛行,容易感染而導致瘴毒腳氣。《外臺秘要》記載:第一忌諱發怒,發怒則心煩,心煩則腳氣加重。也忌諱大聲說話,大聲說話傷肺,肺傷也會誘發腳氣。還要注意不要讓腳露在風中,也不可用冷水洗腳,即使是夏天也要注意保暖,務必謹慎小心。《發明》還記載:第一,飲酒及飲用乳酪等都要適量,過量會損傷脾胃,導致水液下注足脛,造成腫脹,進而形成腳氣。第二,不可縱慾,縱慾也會誘發腳氣。
飯後宜緩慢行走,《經》書上說:「身體舒適的人也要經常活動」。又說:「脾胃有病,忌諱溫熱食物及飽食,也忌諱腳踏濕地、衣著潮濕。」楊大受說:腳氣病自古以來都應當疏通排洩,因為是氣血壅滯所致。但是不可過度,否則會損傷脾胃,使營氣運化不能上行,反而下注而導致腳氣。也不可不及,不及則氣血壅滯不能消散。後面會詳細介紹處方,根據虛實情況使用。羌活導滯湯、導水丸、除濕丹等藥物,如果腳氣在表或氣血分佈處,就可以根據情況使用這些疏通瀉下的藥物。
《活人書》記載:凡是腳氣患者服用補藥或用湯藥洗腳,都是醫治的大忌。楊大受說:腳氣是氣血壅滯的疾病,應當使用宣通之劑,使氣機暢通,不致壅滯。如果壅滯已經形成且嚴重,就要放血去除瘀血,減輕病情。《經》書上說:「氣血鬱滯則腫脹發熱,可用針刺放血。」歷代醫家對腳氣病因的論述不一,有的認為是外感所致,有的認為是氣血分佈失調所致,有的認為是由於風寒暑濕所致,有的認為是因虛實而致。這就需要醫生仔細診斷,果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