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九 (5)
卷之十九 (5)
1. 十珍餅子
治大人小兒嘔吐痰涎,粥藥難停,無問久新皆治。
白話文:
治大人小兒嘔吐痰涎,粥藥難停,無論發病時間長短,此方均可治療。
丁香,沉香,官桂(去粗皮),藿香,肉豆蔻,吳茱萸(湯洗焙乾),木香(各半兩),水銀(結砂子),舶上茴香(各七錢),半夏(湯洗七次,焙乾,生薑汁製,一兩)
白話文:
丁香、沉香、官桂(去除粗皮)、藿香、肉豆蔻、吳茱萸(用湯清洗並焙乾)、木香(各半兩)、水銀(結晶狀)、舶上茴香(各七錢)、半夏(用湯清洗七次,焙乾,用生薑汁製成,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搗作餅子,每服十餅,不拘時生薑湯下,或化服亦得,量病加減。
白話文:
把上藥研磨成細末,與蜂蜜混合製成丸藥,藥丸的大小如同小豆子,搗成餅狀服用即可。每次服用十粒藥餅,不限服用時間,可以用生薑湯送服,也可以直接服用。根據病情加減調整藥量。
2. 助胃膏
治嘔吐不食。
白話文:
治療嘔吐不思飲食。
人參,白朮,茯苓,橘皮,縮砂仁(各一分),丁香,木香,肉豆蔻(煨),草果仁(各一錢半),白豆蔻(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生薑煎湯化下。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橘皮、縮砂仁各一份,丁香、木香、肉豆蔻(煨過)、草果仁各一錢半,白豆蔻一錢。
將細末的藥材煉煮成蜜膏,搓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以生薑煎煮的熱湯送服。
3. 一物湯
治卒吐逆,粥飲入口即吐,困弱無力。
人參(二兩,拍破)
上以水一大升,煎取四合,頓熱服,兼以人參汁煮粥吃立愈。徐郎中患反胃,諸方不瘥,只服參而愈。
白話文:
人蔘湯
材料:
- 人蔘(80 公克,拍碎)
- 水(500 毫升)
做法:
- 將人蔘和水放入鍋中。
- 煎煮至水量剩下約 200 毫升。
- 立即熱服。
用法: 兼用人蔘汁煮粥食用,立即可見療效。
案例: 徐郎中患有反胃症狀,服用多種方藥都無效,後僅服用人蔘湯即痊癒。
4. 炮附子丸
治胃脘有熱,胃中有寒,嘔吐不止。
白話文:
胃部熱盛,連續嘔吐不止。
上用附子炮去皮臍,碾為細末,以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就濕以大黃末為衣,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薑湯送下。
白話文:
用炮附子去皮並去除臍,研磨成細末,以麵糊和成丸狀,大小約梧桐子,在潮濕的情況下,以大黃粉末為外衣,每次服用十丸,逐漸增加至二十丸,並以薑湯送服。
5. 加味二陳湯
治胃熱嘔吐不已。
半夏(湯泡七次),陳皮(各半兩),白茯苓(三錢),甘草(一錢半),刮筀竹,青(四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啜服。
白話文:
半夏(在水中浸泡七次),陳皮(各半兩),白茯苓(三錢),甘草(一錢半),刮筀竹,青(四錢)
生甘草,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煎至七分,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服用。
6. 麥門冬湯
療煩熱嘔逆,食下則出。
白話文:
治療煩躁發熱、噁心嘔吐,吃東西就會吐出來。
麥門冬(去心),青竹茹(各三兩),茅根,生薑(各五兩),人參,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
麥門冬(去心):三兩
-
青竹茹:三兩
-
茅根:五兩
-
生薑:五兩
-
人參:一兩
-
甘草(炙):一兩
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溫三服,如人行五里進一服,不吐利,忌海藻菘菜。
白話文:
用七升水煮成二升五合藥汁,分三次溫服,服用後像人走五里路後再服下一劑,如果沒有嘔吐、腹瀉,不要吃海藻、菘菜。
7. 竹茹湯
治胃受邪熱,心煩喜冷,嘔吐不食。
白話文:
投石散配方:生薑汁三勺,蜂蜜一勺。
葛根(三兩),半夏(湯泡七次,一兩),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
葛根(三兩):葛根是一種中藥材,通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
半夏(湯泡七次,一兩):半夏是一種中藥材,通常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痰多等症狀。湯泡七次是指將半夏在水中浸泡七次,以去除其辛辣味和毒性。
-
甘草(炙,一兩):甘草是一種中藥材,通常用於治療咳嗽、咽喉疼痛、胃痛等症狀。炙是指將甘草經過火烤製,以增強其藥效。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竹茹如棗許,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取清汁,微冷細細服,不拘時。有熱,手足心熱,政和中,一人病傷寒,得汗身涼,數日忽嘔吐,藥與飲食俱不下,醫者皆進丁香藿香滑石等藥,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後餘熱留胃,孫兆竹茹湯正相當爾。即治藥與之,即時愈。《良方》槐花散亦相類。一方加棗一枚同煎。
白話文:
上㕮咀,每次服用五錢,清水二碗,加入如棗子大小的竹茹和五片生薑,煮至七分水,將渣滓去除,取清汁,待溫涼後慢慢服用,不拘泥於時間。如有發熱,手足心發熱,像是中暑的狀況,某人患上傷寒,出汗後身體涼爽,幾天後忽然嘔吐,藥物和食物都吃不進去,看診的醫生都進了丁香、藿香、滑石等藥物,但吃了就吐。我說:這正是汗後餘熱留在胃裡,孫兆的竹茹湯正適合你。於是開藥治療,很快就康復了。《良方》中的槐花散也有類似的功效。另一種方法是加入一顆棗子一起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