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七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 (9)

1. 吳茱萸丸

大理脾胃,胸膈不通,調中順氣。方治冬三月,陰氣在外,陽氣內藏,當外助陽氣,不得發汗,內消陰火,勿令泄瀉,此閉藏周密之大要也。盛冬乃水旺之時,水旺則金旺,子能令母實,肺者腎之母,皮毛之陽,元本虛弱,更以冬月助其令,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寒甚出濁涕,嚏不止,比常人大惡風寒,小便數而欠,或上飲下便,色清而多,大便不調,夜寒無寐,甚則為痰咳,為嘔為噦,為吐為唾白沫,以致口開目瞪,氣不交通欲絕者,此藥主之。

白話文:

理脾胃,促使胸膈通暢,調和中氣,使氣順暢。方劑治療冬天的三個月,陰氣在外,陽氣在內,應該在外幫助陽氣,不能發汗;在內消滅陰火,不要讓它泄瀉,這是閉藏周密的大要點。盛冬是水旺的時候,水旺則金旺,子能使母實,肺是腎的母親,皮毛的陽氣本來就虛弱,再加上冬月助水旺其令,所以病人容易打噴嚏,流鼻涕,嚴寒會流濁涕,打噴嚏不止,比常人更怕風寒,小便數次並欠伸,或者上身出汗而下身排泄,顏色較清淡而較多,大便不調,夜間因寒冷而無法入睡,嚴重時則會痰咳、嘔吐、乾嘔、吐出或吐出白色泡沫,以至於口開目瞪,呼吸不暢,想絶氣的樣子,用此藥即可治療。

吳茱萸,草豆蔻仁(各二錢二分),益智仁人參黃耆升麻(各八分),白殭蠶,澤瀉薑黃柴胡(各上分),當歸身,甘草(炙,各六分),木香(二分),青皮(三分),半夏(一錢),大麥櫱(一錢五分),橘皮(八分)

白話文:

吳茱萸、草豆蔻仁(各9公克),益智仁、人參、黃耆、升麻(各3公克),白殭蠶、澤瀉薑黃、柴胡(各上公克),當歸身、甘草(炙,各2.4公克),木香(0.8公克),青皮(1.2公克),半夏(4公克),大麥櫱(6公克),橘皮(3.2公克)

上為細末,用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細嚼,用白湯送下,無時。夏三月大暑,陽氣在外,陰氣在內,以此病而值此時,是天助正氣,而勝其邪氣,不治而自愈。然亦有當愈而不愈者,蓋陰氣極盛,正氣不能伸故耳。且如膈噎不通,咽中如梗,甚者前證俱作,治法當從時利膈丸瀉肺火,以黃耆補中湯送下。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熱水浸泡蒸熟的餅為藥丸,每個藥丸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細細咀嚼,用白開水送服,不限時間。夏季的三個月是酷暑,陽氣在外,陰氣在內,在這個時期若患上這種疾病,這是天助正氣,而勝過邪氣,不治而自愈。然而,亦有應該痊癒而不痊癒的,那是因為陰氣極盛,正氣不能伸展的緣故。另外,如膈肌梗塞不通,咽中如有東西梗塞,嚴重的連以前所有的症狀都出現,治療方法應當從時利膈丸瀉肺火,以黃耆補中湯送服。

如兩足酸厥,行步頹然,欹側欲倒,䚡臑如折,及作痛而無力,或氣短氣促而喘,或不得倚息,以黃耆人參甘草白朮蒼朮澤瀉豬苓茯苓橘皮等作湯送下滋腎丸一百五十丸。六七月之間,濕熱之令大行,氣短不能言者,加五味子麥門冬。如心下痞,膨悶,食不下,以上件白朮蒼朮等湯,下消痞丸五七十丸,更審而用之。

白話文:

如果雙腳痠痛、麻木,走路無力、不穩,身體歪斜容易跌倒,小腿肚像是要斷了,疼痛無力,或是呼吸短促、喘氣,或是沒辦法躺著休息,可以用黃耆、人參、甘草、白朮、蒼朮、澤瀉、豬苓、茯苓、橘皮等藥材加水煮成湯,再送下滋腎丸一百五十顆。六、七月份,濕氣和暑熱交加的季節,如果有呼吸短促、無法說話的情況,可以再加入五味子和麥門冬。如果有胸口痞悶、脹痛,吃不下的症狀,可以用前面的白朮、蒼朮等藥材熬煮成湯,再服用消痞丸五十到七十顆,依據病情審慎使用。

2. 溫脾散

青皮陳皮,縮砂仁,乾葛,舶上茴香(炒),桔梗白芷良薑厚朴(各一兩),木香香附子,麥櫱,白朮(各半兩),紅豆(三分),甘草(一兩半)

白話文:

青皮、陳皮、縮砂仁、乾葛根、舶上茴香(炒熟的)、桔梗、白芷、良薑、厚朴(各一兩),木香、香附子、麥櫱、白朮(各半兩),紅豆(三分),甘草(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服。

白話文:

服藥時要細嚼慢嚥,每服三錢重,加水一杯半,再加一顆紅棗,煎煮至剩七分,趁空腹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