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二十六 (1)
卷之二十六 (1)
1. 沉香降氣湯加乳香
方見氣門。治陰有陽不和,心腹刺痛。
白話文:
這個方子出自《氣門》。用來治療體內陰陽失調,導致心腹部出現刺痛的症狀。
2. 燒脾散
治食啖生冷果菜,寒留中焦,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人霍亂吐瀉。
乾薑(炮),厚朴(薑製),麥櫱(炒),草果仁,神麯(炒),良薑(銼炒),橘紅,縮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不拘時用熱鹽湯調服。
白話文:
治療因為吃了生冷的瓜果蔬菜,寒氣停留在中焦,導致心脾冷痛到難以忍受,以及老年人發生的霍亂吐瀉。
藥材組成: 乾薑(炮製過)、厚朴(用薑汁炮製過)、麥芽(炒過)、草果仁、神麴(炒過)、良薑(切碎炒過)、橘紅、縮砂仁、甘草(炙烤過),每種藥材等量。
製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不拘時間,用熱鹽水調和後服用。
3. 紫沉煎丸
治虛寒積冷伏滯,陰氣膨脹,心腹疼痛,兩脅刺痛妨悶,用之如神,重者緊服。
沉香(一兩,煉蜜半斤,煎五十沸,別貯),阿魏(一兩,酒半升,研化盡),沒藥(一兩,酒半升搗研,研化盡,入阿魏),巴豆霜(一分,酒半升洗,入銀器內煮十餘沸),硇砂(一兩,酒半升煮化,去石入巴豆酒內,熬欲得如稀糊,次入沉香等三味,一處熬成膏,下後藥,研同丸),硫黃(滴水研細),木香(不見火),青橘皮(去白),人參(去蘆),胡椒,官桂(去皮,不見火),良薑(水煮六七沸,曝乾,以上各一兩),檳榔(一兩),乾薑(三分),丁香(不見火),硃砂(別研,各半兩)
上除硫黃硃砂外,先將諸藥為末,次入二味研勻,入煎膏搜和,入臼杵二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丸,橘皮湯送下。如卒暴心痛,嚼破,醋湯吞下,立效。
白話文:
此藥丸名為「紫沉煎丸」,用來治療因虛寒導致的積冷、停滯,造成陰氣膨脹、心腹疼痛、兩脅刺痛且感到胸悶的狀況,使用後效果神奇,病情嚴重者應立即服用。
藥丸製法如下: 先將沉香(一兩)用煉製過的蜂蜜(半斤)煎煮五十次沸騰,將藥汁另外存放備用。 接著將阿魏(一兩)用半升酒研磨至完全融化。 再將沒藥(一兩)用半升酒搗碎研磨至完全融化,然後加入阿魏的酒液中。 另取巴豆霜(一分)用半升酒清洗,放入銀器中煮十幾次沸騰。 另取硇砂(一兩)用半升酒煮至融化,去除雜質後加入巴豆的酒液中,一起熬煮成稀糊狀,再依序加入沉香等三種藥材,一起熬煮成膏狀,然後加入後面的藥材,研磨均勻後製成藥丸。 後續加入的藥材有:硫黃(滴水研磨成細粉)、木香(不可接觸火)、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人參(去除蘆頭)、胡椒、官桂(去除外皮,不可接觸火)、良薑(用水煮六、七次沸騰後曬乾,以上各一兩)、檳榔(一兩)、乾薑(三分)、丁香(不可接觸火)、硃砂(另外研磨成粉,各半兩)。
除了硫黃和硃砂外,先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硫黃和硃砂研磨均勻,然後加入前面熬煮好的藥膏中混合均勻,放入臼中搗杵二、三千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丸,用橘皮湯送服。如果是突然發生的心痛,可以將藥丸嚼碎,用醋湯吞下,效果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