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四 (6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 (62)

1. 通頂散

治眼疼風熱,腫脹作楚。

瓜蒂,黎蘆(各一錢),皂角肉(半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用少許,吹入鼻中。

白話文:

瓜蒂、黎蘆(各一錢)、皁角肉(半錢)、麝香(少許)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少許,吹入鼻中治療眼部疼痛風熱、腫脹疼痛。

2. 貼囟通關膏

治小兒被乳母鼻息吹著兒囟,令兒鼻塞不能吮乳。

白話文:

治療小兒被乳母鼻息吹著囟門,導致鼻塞無法吸吮乳汁。

荊芥(一兩),香附子(炒),白殭蠶(各七錢半),豬牙皂角(二錢半),川芎(一兩七錢半),細辛(五錢)

上為細末,用蔥白研爛,入前藥末研勻,捻作餅,貼囟門上。

白話文:

  • 荊芥:1 兩

  • 香附子(炒):7.5 錢

  • 白殭蠶:7.5 錢

  • 豬牙皁角:2.5 錢

  • 川芎:1.75 兩

  • 細辛:5 錢

將蔥白搗成泥,加入先前藥末攪拌均勻,捏製成餅狀,貼敷於囟門上。

3. 消風散

治鼻塞冒暈,頭目不清。

白話文:

鼻塞、頭暈,頭腦不清醒。

人參,川芎,羌活,白茯苓,白殭蠶(炒),藿香葉,防風,荊芥穗,甘草(炒),蟬殼(各一兩),厚朴(制),陳皮(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半錢,食後用防風荊芥湯調服。

白話文:

  • 人參:補氣益血,增強體力。

  • 川芎: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 羌活:祛風散寒,舒筋活絡。

  • 白茯苓:健脾利水,增強食慾。

  • 白殭蠶(炒):平喘止咳,化痰散結。

  • 藿香葉:芳香化濕,闢穢解暑。

  • 防風:祛風散寒,明目通竅。

  • 荊芥穗:祛風解熱,止咳平喘。

  • 甘草(炒):補氣益中,調和諸藥。

  • 蟬殼:鎮驚安神,清熱解毒。

  • 厚朴(制):行氣化濕,消積止瀉。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細微的用量,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服食後用防風湯或荊芥湯送服。

4. 辛夷散

治肺虛,為四氣相干,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氣息不通。

白話文:

肺氣虛弱,與其他三氣(肝、心、脾)協調失常,導致鼻腔閉塞,涕液不斷流出,呼吸不暢。

川芎,木通,防風(去蘆),甘草(各等分),辛夷仁,細辛(去土葉),藁本(去蘆),升麻,白芷(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茶清湯調服。

白話文:

川芎、木通、防風(去掉蘆葦皮)、甘草(各等份),辛夷仁、細辛(去掉泥土和葉子)、藁本(去掉蘆葦皮)、升麻、白芷(各等份)。

細末,每次服用一錢,進食後用茶或清湯送服。

5. 噙化蓽澄茄丸

治小兒鼻塞不通。

蓽澄茄(半兩),薄荷(三錢),荊芥穗(一錢半)

白話文:

蓽澄茄(半兩):蓽澄茄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

薄荷(三錢):薄荷是一種中藥,具有疏風清熱、消暑利咽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咽喉腫痛、暑熱煩躁等。

荊芥穗(一錢半):荊芥穗是一種中藥,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利咽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咽喉腫痛、鼻塞流涕等。

總體來說,以上三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疏風解表、消暑利咽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咽喉腫痛、暑熱煩躁等症狀。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噙化津咽,如小噙不得,用薄荷湯磨化服,不拘時。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和芡實差不多。每次服用一丸,含住,讓藥丸在口中融化,與津液一起吞嚥。如果藥丸太小,無法含住,可以用薄荷湯磨碎了服下。服藥時間不限。

6. 犀角飲子

治小兒風熱上壅,兩耳聾閉,內外腫痛,膿水流出。

白話文:

治療小兒因風熱上攻導致的雙耳失聰、內外耳腫痛、流出膿水的症狀。

犀角(鎊),菖蒲,木通,玄參,赤芍藥,赤小豆(炒),甘菊花(去枝根,各一兩),甘草(半兩,炙)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犀牛角(研磨成粉末)、菖蒲、木通、玄參、赤芍藥、赤小豆(炒過)、甘菊花(去除枝根,各一兩)、甘草(半兩,烤過)

將藥材研碎,每次服五錢,加入一碗水,再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水量剩下一半即可飲用,不限時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