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五 (4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43)

1. 蘇合香丸

治小兒卒暴心腹疼痛,亦能順氣化痰,驚搐瘴瘧等證。

方見氣門。

白話文:

治療小兒突然發作的心腹疼痛,也能夠理順氣機、化解痰液,以及治療驚風抽搐、瘴氣瘧疾等病症。

藥方請參閱氣門相關內容。

2. 當歸散

治小兒胎寒腹痛,面唇青,身溫肢冷多啼。

當歸(炒),黃耆(蜜炙),北細辛(去土葉),肉桂(去皮),陳皮(去白),白姜(炮),縮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糯米五十粒,煎至六分,空心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當歸散」,是治療小兒因為先天體質虛寒引起的腹痛,症狀表現為臉色和嘴唇發青,身體溫熱但四肢冰冷,並且常常哭鬧。

藥方組成有:當歸(炒過)、黃耆(用蜂蜜炮製過)、北細辛(去除泥土和葉子)、肉桂(去除外皮)、陳皮(去除白色內膜)、白薑(炮製過)、縮砂仁、甘草(烤過),這些藥材的用量都相等。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約15克),加入一杯水,三片生薑,以及五十粒糯米,一起煎煮至剩餘六分(約60%)的藥液,在空腹時服用。

3. 五積散

治小兒中寒腹痛,手足厥冷,寒顫口噤暈悶,口吐涎,不能啼哭。

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當歸(去蘆),肉桂(去皮),芍藥(各三錢),陳皮(去白),枳殼(去穰,麩炒),麻黃(去根節,各六錢),厚朴(四錢,去皮,薑製),桔梗(去蘆,一兩二錢),蒼朮(米泔浸,一兩四錢),乾薑(四錢,泡),半夏(湯泡七次,二錢),加附子(炮),吳芙萸(炒,各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盅半,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七分,子母同服,不拘時。

一方用食鹽同茱萸炒,裝絹袋內,熨兒臍腹上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五積散,用來治療小孩因為身體受寒引起的肚子痛,手腳冰冷,發抖,嘴巴緊閉,頭暈昏沉,嘴裡吐口水,無法哭鬧的症狀。

藥方組成如下:白芷、川芎、炙甘草、去皮茯苓、去蘆的當歸、去皮的肉桂、芍藥各三錢,去白瓤的陳皮、用麩皮炒過的去瓤枳殼、去根節的麻黃各六錢,用薑汁製過的去皮厚朴四錢,去蘆的桔梗一兩二錢,用米泔水浸泡過的蒼朮一兩四錢,泡過的乾薑四錢,用熱水泡過七次的半夏二錢,另外加上炮製過的附子和炒過的吳茱萸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盅半的水,三片生薑和兩枚紅棗,一起煎煮到剩七分。大人小孩都可以服用,不拘時間。

另外有一個輔助方法,將食鹽和吳茱萸一起炒過,裝入絹布袋內,用來熨燙小孩的肚臍腹部上下。

4. 心痛

5. 鉤藤膏

治小兒稟受虛怯,邪干心痛,及內吊夜啼,面唇青冷。

乳香(用粉心研末),五靈脂,沒藥,當歸(各一兩),麝香(一字)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碗豆大,百日內兒一丸,煎鉤藤湯化下,一歲二丸,三歲三丸,或乳香湯化,不拘時服。

白話文:

此藥膏用來治療小孩體質虛弱、容易受邪氣侵擾而引起的心痛,以及因內在不適而導致的夜間啼哭、臉色嘴唇發青冰冷的症狀。

藥材包含:乳香(取其粉末中心部分磨成粉)、五靈脂、沒藥、當歸(各一兩),以及麝香(少許,約一字)。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碗豆一般。未滿一百天的嬰兒,每次服用一丸,用鉤藤湯化開後服用。一歲的孩童服用兩丸,三歲的孩童服用三丸。也可以用乳香湯化開服用,服用的時間不拘。

6. 乳附丸

治小兒胃冷腸寒,心腹疼痛,便清泄瀉,啼叫有汗。

附子(炮,去皮臍),乳香,當歸,訶子(炮,去核),桂心,乾薑(炮),吳茱萸(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鉤藤湯或米湯食前送下,量兒大小加減與服。

白話文:

治療小兒因為胃部寒冷、腸道虛寒引起的腹部疼痛,大便清稀且腹瀉,哭鬧時會流汗。

使用炮製過的附子(去除外皮和中心),乳香,當歸,炮製過的訶子(去除果核),桂心,炮製過的乾薑,吳茱萸(以上藥材各取等量)。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製的糊狀物做成藥丸,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三十顆,用鉤藤湯或米湯在飯前送服,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調整用藥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