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3)

1. 氣門(附論)

其或沉滑,氣兼痰飲,且人身稟天地陰陽以生,藉血肉以成其氣,一氣周流以成其神,形神俱備,乃謂全體,故陰陽升降,血脈流行,營衛運轉,五臟六腑,相養相生,皆氣之使也。蓋天地有五行,而變化生風寒暑濕燥之順逆,順之平,逆之害;人有五臟,亦生喜怒憂思恐。故曰根於化育者,天地之泰和,其體自安,發於疢疾者,陰陽之乖戾。

大抵氣鬱在上,宜以散之,氣鬱在下,當以利之。此則舉其大略言之,工於醫者,當推脈證治之。

白話文:

氣門(附論)

有些人脈象沉滑,是氣虛夾雜痰飲的表現。人體依靠天地陰陽之氣而生,藉由血肉滋養而形成自身的元氣。元氣周流全身,才能使神氣充盈;形體與神氣都完備,才算是健康完好。所以,陰陽的升降,血脈的運行,營衛氣的運轉,五臟六腑的互相滋養,都依靠元氣的運作。天地有五行,產生風寒暑濕燥等氣候變化,順應自然則身體健康,違逆自然則會生病;人體有五臟,也產生喜怒憂思恐等情緒。所以說,人體的健康來自於天地間的平和,身體自然安康;疾病的產生則源於陰陽的失調。

總而言之,如果元氣鬱結在上焦,就要用疏散的方法治療;如果元氣鬱結在下焦,就要用通利的方法治療。這只是大概的說明,精通醫術的人,應該根據脈象和病症來進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