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中醫古代典籍:驗方新編
作者:鮑相璈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
醫方著作。八卷。清·鮑相璈撰。刊於1846年。作者廣泛收集內科雜病、婦科、小兒科、外科急救及時症等方面的驗方。這些驗方大多都是民間習用、用藥少、方便易得的簡便效方。共分99門,分別介紹其主治和臨床應用。本書所輯錄的單方、驗方數量較大,便於讀者從中選擇應用,是一部流傳很廣的驗方著作。
刊本種類頗多,除八卷本外,另有十六卷本、十八卷本、二十四卷等,均系以原書為基礎,或調整卷數,或增補內容。現存數十種清刻本及石印本、鉛印本。
內容補充:
本書是清代醫家鮑相璈所著的一部驗方著作。鮑相璈,字子謙,號東園,浙江仁和人。生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卒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鮑相璈自幼好醫,博覽群書,尤精內科雜病、婦科、小兒科、外科急救及時症等方面的驗方。他曾任仁和縣醫官,後來又在杭州開業行醫,廣受患者好評。
鮑相璈在臨床實踐中,十分重視驗方的作用,他認為驗方是臨床經驗的總結,是治療疾病的有效手段。他廣泛收集民間驗方,並加以整理、加工,編著成《驗方新編》一書。
《驗方新編》共八卷,收錄了內科、婦科、小兒科、外科等方面的驗方,共計99門。這些驗方大多都是民間習用、用藥少、方便易得的簡便效方。在書中,鮑相璈還詳細介紹了每個驗方的主治和臨床應用。
《驗方新編》是一部流傳很廣的驗方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張錫純就曾經引用《驗方新編》中的驗方。
《驗方新編》是一部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的醫學著作,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
鮑相璈序
梅啟照序
張紹棠序
潘仕成序
凡例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一 (16)
卷一 (17)
卷一 (18)
卷一 (19)
卷一 (20)
卷一 (21)
卷一 (22)
卷一 (23)
卷一 (24)
卷一 (25)
卷一 (26)
卷一 (27)
卷一 (28)
卷一 (29)
卷一 (30)
卷一 (31)
卷一 (32)
卷一 (33)
卷一 (34)
卷一 (35)
卷一 (36)
卷一 (37)
卷一 (38)
卷一 (39)
卷一 (40)
卷一 (41)
卷一 (42)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 油灰指甲
- 指頭麻木痛癢
- 指頭畏冷
- 手足指頭羅紋生瘡
- 指節生瘡
- 指甲下生瘡
- 十指節斷壞惟有筋連蟲出長數尺遍身綠毛
- 虎口並各手指縫生瘡或腫或爛痛不可忍
- 手丫枝痛不可忍
- 手指縫觸著紙角衣角痛癢破爛
- 手指斷落
- 手被咬傷
- 手指及掌生黃白膿疱痛癢無時纏綿不已內必有蟲
- 手指手掌皮厚如鐵
- 掌中紅絲斷之血流不止
- 手足心中忽然腫起或痛或不痛或爛或不爛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四 (1)
- 卷四
- 脾胃
- 噁心吞酸
- 胃口虛脹手足厥冷
- 涼藥服多嘔吐惡食
- 冷水服多
- 胃脘冷痛
- 脾胃虛冷不思飲食
- 脾家冷積食後胸滿兼治一切痰氣
- 胸胃積滯
- 胃寒嘔吐黃水
- 偶然呃逆
- 氣熱呃逆
- 陰寒呃逆
- 體虛常呃逆二三聲
- 呃逆日久不愈一連四五十聲者
- 噎膈
- 反胃嘔吐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 飲食凝滯攻衝作痛或有形或無形
- 飲食過多脹滿不安
- 魚肉積滯
- 食魚積滯
- 生魚積滯
- 食犬積滯
- 食牛腹脹
- 食鴨積滯
- 鴨蛋積滯
- 雞蛋積滯
- 食整煮雞蛋積滯
- 食鹽蛋積滯
- 食索粉涼粉積滯
- 食瓜果腹脹作痛
- 食西瓜並諸瓜過度
- 食荔枝腹脹
- 食菱角腹脹
- 食豆不消
- 食麵不消
- 糯米積滯
- 飯食凝滯腹脹
- 食茶成癖
- 食積痞塊
- 噎膈
- 噎膈諸方
卷四 (6)
卷四 (7)
卷四 (8)
卷四 (9)
卷四 (10)
卷四 (11)
卷十八 (1)
- 呃逆
- 卷十八
- 手部
- 手指上一切疔瘡
- 螃蟹散
- 手指生蛇頭疔
- 手生舌頭毒
- 指上生疔瘡
- 手生天蛇頭方
- 天蛇頭生在指尖者
- 手指紅腫作痛
- 手指手掌受寒濕作痛
- 手生叉指
- 手掌心生毒
- 穿掌毒
- 手足疼痛及無名腫毒初起
- 手臂出血不止
- 鵝掌風癬
- 內外乳吹紅腫堅硬乳汁不行
- 乳癰及內吹外吹
- 乳頭破爛
- 乳上生疽
- 乳岩散
- 乳頭開花
- 韭汁飲
- 噎膈不通
- 噎食開關
- 五噎膈氣
- 噎食
- 反胃奇方
- 反胃吐食結腸方
- 反胃及膈食病
- 久瘧腹中結塊名曰瘧母
- 孕婦胎前發瘧乍寒乍熱
- 卻瘧痢百病法
- 新久瘧疾驗方
- 霍亂部
- 時疫痧氣霍亂良方
- 肚腹泄瀉部
- 水瀉初起
- 痢疾部
- 痢疾各方
- 萬應痢疾丸
- 治痢神方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卷五 (6)
卷五 (7)
卷五 (8)
卷五 (9)
卷五 (10)
卷五 (11)
卷五 (12)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
卷六 (4)
卷六 (5)
卷六 (6)
卷六 (7)
卷六 (8)
卷六 (9)
卷六 (10)
卷六 (11)
卷六 (12)
卷七 (1)
卷七 (2)
卷七 (3)
卷七 (4)
卷七 (5)
卷七 (6)
卷七 (7)
卷七 (8)
卷七 (9)
卷七 (10)
卷七 (11)
卷七 (12)
卷八 (1)
卷八 (2)
卷八 (3)
卷八 (4)
卷八 (5)
卷八 (6)
卷八 (7)
卷八 (8)
卷九 (1)
卷九 (2)
- 經來不止形如牛膜昏迷倒地
- 經來不止或下血胞大如雞蛋割開內如石榴子
- 經來有白蟲如雞腸滿腹疼痛
- 經來結成一塊如皂角一條痛不可忍不思飲食
- 腹大如鼓經來如蝦蟆子
- 經來如禽獸形
- 月經過期形如屋漏水
- 孕婦霍亂
- 孕婦中暑
- 孕婦中濕
- 孕婦中風
- 孕婦癱瘓
- 孕婦遍身搔癢
- 子懸
- 子滿
卷九 (3)
卷九 (4)
卷九 (5)
卷九 (6)
- 經閉腹大如孕
- 室女經閉遍身浮腫
- 婦女因開甑時為熱氣所沖面目腫大經水不通
- 婦女疳疾經水不調面色黃瘦咳嗽燒熱
- 經逆上行從口鼻出
- 臨產胡言亂語
- 臨產暈絕不省人事
- 臨產艱難及氣弱或矮小婦女交骨不開
- 難產
- 救逆產
- 救橫產
- 救側產
- 救礙產
- 一切橫生逆產
- 盤腸生
卷九 (7)
卷九 (8)
卷九 (9)
卷九 (10)
卷九 (11)
卷九 (12)
卷九 (13)
卷九 (14)
卷九 (15)
卷九 (16)
卷九 (17)
卷九 (18)
卷九 (19)
卷九 (20)
卷九 (21)
卷九 (22)
卷九 (23)
卷九 (24)
卷九 (25)
卷九 (26)
卷九 (27)
卷十 (1)
卷十 (2)
卷十 (3)
卷十 (4)
卷十 (5)
卷十 (6)
卷十 (7)
卷十 (8)
卷十 (9)
卷十 (10)
卷十 (11)
卷十 (12)
卷十 (13)
卷十 (14)
卷十 (15)
卷十 (16)
卷十 (17)
卷十 (18)
卷十 (19)
卷十 (20)
卷十 (21)
卷十 (22)
卷十 (23)
卷十 (24)
卷十 (25)
卷十 (26)
卷十 (27)
卷十 (28)
卷十 (29)
卷十 (30)
卷十 (31)
卷十 (32)
卷十 (33)
卷十 (34)
卷十 (35)
卷十 (36)
卷十 (37)
卷十 (38)
卷十 (39)
卷十 (40)
卷十一 (1)
卷十一 (2)
卷十一 (3)
卷十一 (4)
卷十一 (5)
卷十一 (6)
卷十一 (7)
卷十一 (8)
卷十一 (9)
卷十一 (10)
卷十一 (11)
卷十一 (12)
卷十一 (13)
卷十一 (14)
卷十一 (15)
卷十一 (16)
卷十一 (17)
卷十一 (18)
卷十一 (19)
卷十一 (20)
卷十一 (21)
卷十二 (1)
卷十二 (2)
卷十二 (3)
卷十二 (4)
卷十二 (5)
卷十二 (6)
卷十二 (7)
卷十二 (8)
卷十二 (9)
卷十二 (10)
卷十二 (11)
卷十二 (12)
卷十二 (13)
卷十三 (1)
卷十三 (2)
卷十三 (3)
卷十三 (4)
卷十九 (1)
- 湯火傷
- 腰痛驗方
- 腰脊脹痛
- 濕氣腰痛陰天更甚
- 肝氣不足腰痛
- 腰腳軟痛
- 閃挫腰痛不能屈伸
- 腿瘡不愈
- 積年爛腿
- 腳肚轉筋疼痛欲絕
- 腳趾縫濕氣
- 腳上生瘡亂孔如蜂窩
- 腳受濕氣癢痛並下疳方
- 陰濕腳瘡久爛
- 驢眼瘡
- 腳氣上攻衝入心腹欲絕
- 腳氣結成腫核
- 腳氣成漏
- 乾腳氣痛不可忍者
- 腳突腫大
- 腳大趾腫痛
- 木瓜酒
- 男女諸淋
- 血淋砂淋
- 濕熱下注成淋
- 真元不足淋症
- 五淋
- 小便不通小腹脹懣
- 尿後有鮮血
- 小便撒血
- 溺時其痛如刺
- 夜多小便
- 房勞小便溺血
- 小便淋瀝
- 小便不禁遺尿
- 大便不通
- 大便不通肚腹作脹
- 年老及虛弱或病後便閉
- 腸紅下血糞前糞後
- 大腸下血
- 小兒科
- 小兒初生不啼
- 小兒瘧疾
- 小兒遺尿
- 小兒神色論
- 三關紋色主病歌
- 陰症腹痛欲死
- 救脫陽危症
- 陰陽痧絞腸痧霍亂等症
- 陰症肚痛面青
- 吊腳痧
- 急救誤服生鴉片煙方
卷二十三 (1)
卷十三 (5)
卷十三 (6)
卷十三 (7)
卷十三 (8)
卷十三 (9)
卷十三 (10)
卷十四 (1)
卷十四 (2)
卷十四 (3)
卷十四 (4)
卷十四 (5)
卷十四 (6)
卷十四 (7)
卷十四 (8)
卷十四 (9)
卷十四 (10)
卷十五 (1)
卷十五 (2)
卷十五 (3)
卷十五 (4)
卷十五 (5)
卷十五 (6)
卷十五 (7)
卷十五 (8)
卷十五 (9)
卷十五 (10)
卷十五 (11)
卷十五 (12)
卷十五 (13)
卷十五 (14)
卷十五 (15)
卷十五 (16)
卷十五 (17)
卷十五 (18)
卷十五 (19)
卷十六 (1)
卷十六 (2)
卷十六 (3)
卷十六 (4)
卷十六 (5)
- 奇病
- 頭頂生瘡
- 連皮剝脫至足
- 眉毛搖動晝夜不眠呼喚不應飲食如常
- 頭面發熱身有光色
- 面腫如斗眼中見人只三寸長
- 見一物如有兩物
- 見一物如兩物或三四物又見桌椅等物
- 醉後嘔吐視物顛倒
- 眼見諸般飛禽走獸以手摸捉則無
- 眼見五色之物忽又變成美女
- 愛食豬肉或生油生菜
- 口鼻流出臭水以碗盛之內有魚蝦走動
- 口鼻中氣常出不散凝如黑蓋過十日後
- 身發寒熱四肢堅硬如石敲之作鐘磬聲
- 周身皮肉內滾滾如波浪聲癢不可忍
- 面如蟲行不時燒熱
- 身如蟲行癢不可忍
- 身如蛇蟲行走作咬或腹中蛇蟲鳴動
- 皮膚中如有蟹行走有聲如小兒啼哭
- 皮膚手足之間如蚯蚓鳴
卷十六 (6)
- 周身發斑眼赤鼻脹氣喘毛髮硬如銅鐵
- 身上忽現蛇形痛不可忍
- 遍身忽然肉出如錐癢而且痛不能飲食
- 遍身生燎泡如甘棠梨破則水流
- 自頭麻至心窩而死或自足心麻至膝蓋而死
- 臨臥遍身蝨出血肉俱壞漸生漸多
- 忽有人影與己隨行坐臥久則成形與己無異
- 人前不食背地偷食見人則避面色黃瘦
- 臥床四肢不能舉動口說大話並喜說食物
卷十六 (7)
卷十六 (8)
卷十六 (9)
卷十六 (10)
卷十六 (11)
卷十六 (12)
卷十六 (13)
卷十六 (14)
卷十七 (1)
- 卷十七
- 眼部
- 葉天士先生秘傳眼科
- 痘風眼時發時愈
- 眼皮赤爛
- 明目去胬赤息肉(並治爛弦風)
- 小兒眼生白點
- 遠年近日目疾洗方
- 病後眼蒙
- 眼皮外滿瞼生瘡潰爛疼痛
- 治爛弦眼神方
- 面上生粉刺
- 面上生黑斑
- 面上生雀斑
- 面上生贅瘤息肉
- 面上生紅黑丹如疥
- 治壁虎尾入耳
- 治臭蟲入耳
- 小兒耳前耳後生瘡
- 耳瘡耳鳴
- 忽然耳聾
- 耳內痛
- 耳後生血瘤時流鮮血不止
- 耳底痛
- 頭面部
- 偏頭風
- 偏正頭風外治法
- 頭痛熏鼻法
- 久年偏正頭風
- 腦流臭氣
- 偏正頭疼眼花生翳
- 頭面發腫豬頭風
- 豬頭風方
- 羊頭風方(俗名羊纖風)
- 頭頸後結核或赤腫硬痛
- 項後生疙瘩
- 鬈毛瘡
- 火珠瘡
- 頭上癩瘡
- 鼻孔生干蟲
- 赤鼻
- 鼻血時來不止
- 鼻淵並治鼻瘡
- 鼻渣鼻瘤等症
- 鼻痔
- 鼻塞不知香味
- 酒渣鼻
- 風牙痛
- 火牙痛
- 一切牙痛
- 治蟲牙痛方
- 取牙蟲法
- 蟲牙漱口方
- 蟲牙擦藥方
- 牙齒搖動方
- 齒落重生方
- 唇裂生瘡
- 人中白散
卷十七 (2)
- 葉天士先生秘傳眼科
- 爛弦風眼一抹膏
- 痘瘡入眼
- 眼珠忽突
- 點眼多淚
- 風眼
- 鐵屎爆入目內
- 洗眼復明神方
- 雞盲眼方(大小並治)
- 雞盲雀目
- 明目補腎兼治筋骨疼痛
- 面上生疔瘡
- 面上頸上生癬
- 面癬如錢
- 頸面花癬
- 面上點痣方
- 面目打傷青腫
- 鬚髮部
- 立刻烏須
- 烏鬚髮
- 拔白轉黑
- 令髮長黑
- 令發不落
- 諸風上攻頭目昏重風痛
- 風寒濕頭痛
- 寒熱頭痛
- 尋常頭痛奇方
- 頭風痛極急救方
- 貼太陽穴法
- 太陽痛方
- 老年頭風眩暈
- 頭昏方
- 巔頂頭痛一切腦寒風疾
- 偏腦疼痛
- 遠年頭風
- 雲頭風塊
- 年老氣血虛頭痛
- 頭上生腦疽
- 天羅散
- 頭上生蛆
- 頭風耳內常鳴
- 頭面突腫
- 頭面生小瘡
- 鼻赤
- 肺火赤鼻
- 治鼻內生疔
- 齒部
- 齒縫出血不止
- 牙宣露痛
- 牙齦腫痛
- 牙齦臭爛
- 牙疳臭爛
- 走馬牙疳
- 骨槽風痛
- 牙齦潰爛及穿唇破頰並口瘡
- 牙關出血如一線
- 牙齦潰爛或痘後遺毒
- 男婦齒痛腮頤潰爛
- 固齒明目散
- 擦牙藥方
- 立止齒痛一笑散
- 取痛齒法
- 口舌部
- 口瘡
- 口瘡牙癬
- 口舌生瘡(即口糜)
- 滿口潰爛
- 治嘴爛極凶者
- 嘴唇生疔
- 痄腮腫痛
- 咽喉
- 咽喉部位
卷十七 (3)
- 治迎風下淚方
- 治瞳人散大方
- 凡小兒痘後餘毒攻眼
- 治腎虛眼見黑花及金星方
- 洗眼藥方
- 鎮肝明目
- 目永無疾
- 清肝明目散
- 眼目昏花
- 眼目腫疼
- 昏花眼淚
- 明目去風爛
- 眼皮沿爛
- 風火時眼屢驗方
- 治眼流冷淚烏珠痛及羞明怕日
- 疳積壞眼
- 眼生內障
- 婦女頭髮黃白
- 婦女禿髮再生
- 髮際出血
- 小兒頭髮枯黃
- 鬚眉脫落頭禿髮落一切風疾
- 蛀發毒癬
- 鬢疽
- 眉毛忽長奇病方
- 雲頭白癜
- 頭上生癩
- 頭上肥瘡似癩非癩
- 頭上發癩皮厚生瘡
- 禿頭瘡方
- 牙痛擦藥神效諸方
- 牙痛噙藥經驗諸方
- 牙痛漱口經驗諸方
- 牙痛煎劑經驗諸方
- 口出臭氣胃熱
- 口臭
- 口疳及口癰
- 口舌糜爛
- 口舌糜腐
- 口疳驗方
- 口吐清水
- 舌上生胎
- 舌菌
- 木舌腫硬不痛
- 舌腫塞喉
- 舌伸出不能入
- 舌忽發脹滿口不能出聲
- 舌長數寸
- 統治男婦木舌重舌
- 臨症要訣
卷十七 (4)
- 除翳膜吹耳內藥驗方(又名紫龍丹)
- 治眼圈邊生泡
- 洗眼七仙丹
- 痘花餘毒入目致目失明
- 洗眼方
- 洗眼珠有云翳方
- 洗藥方
- 眼生偷針(又名挑針)
- 眼圈邊生泡
- 煙渣入目
- 灰塵土屑入目
- 面部
- 鬢邊疽數年不愈者
- 耳部
- 專治耳聾耳沈氣閉底枯等症
- 諸般耳聾
- 年久耳聾方
- 耳閉不通
- 病後耳聾
- 治耳聾神效方
- 耳忽大痛
- 耳中常鳴
- 耳內常流水
- 頭上白禿
- 白禿癩瘡
- 禿頭癬癩
- 鼻部
- 鼻衄不止
- 鼻流黃臭水
- 牙痛通治方
- 舌上出血如簪孔者
- 舌衄出血
- 治重舌經驗方
- 治重舌方
- 人咬舌斷方
- 又補舌方
- 舌腐潰爛
- 搶舌風
- 腮嘴部
- 兩腮紅腫
- 專治時疫白喉症論
卷十七 (5)
- 眼科方
- 治眼起雲翳方
- (梅啟照序)
- 眼科七十二症問答症因丸散
- 耳內出血
- 耳內流膿
- 耳爛流膿血
- 耳內外生瘡
- 耳聾
- 耳閉
- 耳聾不疼痛
- 饞耳
- 耳凍腫痛
- 耳內拔膿法
- 耳內生粒
- 鼻中臭氣
- 鼻淵腦漏
- 鼻出臭氣或鼻膿腥臭
- 兩腮腫痛
- 風熱腮腫
- 痄腮(又名撐耳風)
- 抱耳風
- 撐耳風方
- 嘴唇紅腫而癢
- 大笑脫腮
- 專治時疫白喉症論
卷十七 (6)
卷十七 (7)
卷十七 (8)
卷十七 (9)
卷十七 (10)
卷十七 (11)
卷十七 (12)
卷十七 (13)
卷十七 (14)
卷十七 (15)
卷十七 (16)
卷十七 (17)
卷十七 (18)
卷十七 (19)
卷十七 (20)
卷十七 (21)
卷十七 (22)
卷十七 (23)
卷十八 (2)
- 指甲潰爛
- 指頭腫毒痛甚
- 手足麻木不知痛癢
- 手指掣痛
- 手足腫痛欲斷
- 治手足痛風方
- 風寒洗藥方
- 治風熱臂痛
- 手足裂縫
- 手足凍裂
- 手足諸病
- 手足閃拗
- 手足痠痛微腫
- 乳部
- 治乳不痛
- 乳癰初起
- 簾珠倒掛
- 治乳岩
- 乳痛良方
- 治乳結欲作瘡並退回乳方
- 乳頭開裂
- 乳癰乳岩乳串神方
- 治乳岩及一切吹乳腫爛神效屢驗方
- 胸膈部
- 治胸中脹悶
- 噎膈酒
- 虔制太陰丸
- 枳殼丸
- 膈食驗方
- 噎食轉食
- 翻胃嘔吐
- 翻胃吐食
- 翻胃
- 嘔逆
- 呃逆
- 久患吞酸諸藥不效
- 香圓丸
- 氣上暴逆
- 呃逆吞酸醋心
- 嘔吐不止
- 氣滯痛
- 香連丸
- 熱毒血痢
- 噤口痢神方
- 痢癡外治方
卷十八 (3)
- 專治乳癰乳疽乳中結核內外吹乳腫脹等症
- 積乳成癰良方
- 內外乳吹未潰方
- 治乳癰乳癤
- 治乳癰
- 治產母乳癰神驗方
- 治乳癤
- 治胸間食膈
- 治胸腹諸痛
- 胸膈忽然痰閉氣塞
- 百疾消散
- 心漏方
- 治鼠膈
- 治膈氣
- 細糠丸
- 噎膈秘方
- 無論虛實年月遠近噎膈
- 膈食初起
- 治翻胃噎膈
- 三焦氣滯
- 氣痛常發十年五年不愈者
- 諸般氣痛急救方
- 諸般鬱氣疼痛方
- 氣痛奇方
- 諸種氣痛
- 氣痛經驗方
- 治肝氣痛
卷十八 (4)
卷十八 (5)
- 栝蔞散
- 湧泉散
- 下乳簡便方
- 乳汁不痛
- 乳吹
- 乳吹極驗方
- 吹乳結痛
- 吹乳結乳乳滯
- 大小男女一切心氣疼痛
- 九種心胃氣痛因受寒而痛者尤效方
- 九種胃氣痛神方
- 急心氣痛
- 卒心痛
- 卒急心痛
- 心痛簡便方
- 心痛危急症奇效方
- 肺癰胸膈作痛
- 肺癰鼻不聞香臭
- 肺癰口吐臭痰膿血
- 肺癰吐臭痰
- 肺癰咳嗽唾膿血腥臭
- 脾弱不食
- 健脾能食
- 壯胃健脾方
- 大腸癰
- 小腸癰
- 腸癰試驗方
- 大小腸癰極驗方
卷十八 (6)
- 內外乳吹
- 乳頭腫痛
- 乳結硬痛
- 乳中有塊積久不消
- 治乳串久潰
- 一醉散
- 地丁膏
- 乳癖乳岩方
- 治乳岩乳癰方
- 乳癰無名腫毒
- 乳吹乳岩方
- 陶真君心痛方
- 胡麻散
- 治九種心痛及腹脅積聚滯氣
- 治心胸脅下邪氣結實硬痛脹悶
- 心痛連腰臍並痛
- 治食寒氣心痛
- 停痰心痛
- 蠱心痛
- 男女心痛
- 胃氣痛
- 肚腹部
- 男女腹痛緊急不識何症
- 治腹痛
- 護臍丸
- 熱天腹痛一時無藥
- 伏暑肚痛方
- 肚腹暴瀉方
- 肚腹水瀉方
- 腹內蟲痛
- 蟲積肚痛
卷十八 (7)
卷十八 (8)
卷十八 (9)
卷十八 (10)
- 五膈寬中丸
- 五香導氣丸
- 心腹冷痛
- 心腹卒然脹痛
- 心如刀刺口吐清水有蟲
- 口渴心熱
- 噁心煩躁
- 中惡心腹痛
- 三釐藥
- 治膀胱氣痛方
- 腎氣痛方
- 腎囊腫大如升腎核作痛
- 小腸疝氣經驗方
- 治寒疝方
- 疝氣疼痛危急
- 小腸氣連脅下引痛喘息不得
- 霹靂酒
- 偏墜腫痛
- 臌脹部
- 臌脹經驗十九方
卷十八 (11)
卷十八 (12)
卷十八 (13)
卷十八 (14)
卷十八 (15)
卷十八 (16)
卷十八 (17)
卷十八 (18)
卷十八 (19)
卷十八 (20)
卷十八 (21)
卷十八 (22)
卷十八 (23)
卷十八 (24)
卷十八 (25)
卷十八 (26)
卷十八 (27)
卷十九 (2)
- 纏腰火丹
- 腿部
- 洗腿各方
- 風濕腳痛
- 腳背潰爛經年不愈
- 腳面惡瘡
- 腳疽
- 足忽如錐刺痛
- 中肥足潰
- 流火瘡
- 腳上紫血瘡
- 多年爛腳
- 足上毛孔出血如線不止損命
- 腳脛無頭遍腫
- 男子下淋婦人赤白帶下
- 遺精白濁
- 心腎兩交湯
- 柏子養心丸
- 白龍湯
- 金櫻丸
- 玉鎖丹
- 小便不通出血痛甚
- 拭口法
- 斷臍法
- 裹臍法
- 臍風方
- 小兒瘟疫
- 小兒水腫腹脹小便不利
- 小兒疝症
- 小兒尿血
- 小兒驚風
- 小兒急驚風
- 火毒攻心方
- 花爆火藥沖傷眼睛
- 又湯火傷方
- 毒蛇咬傷
- 一切惡獸毒蟲傷
卷十九 (3)
- 小腿粗腫
- 兩腿陰面濕癬
- 赤遊丹腳腿紅腫
- 膝上生無名腫毒
- 腿上一切寒濕血風等瘡
- 金花散
- 行路足腫
- 腳底板紅腫熱痛
- 兩足無故發癢
- 腳底無故開裂
- 腳痔腳蛀方
- 腳趾脫疽
- 甲瘡
- 婦女足瘡
- 婦女足甲惡瘡
- 腳縫搔癢或瘡有竅出血不止
- 腳上諸瘡臭爛
- 遺精奇方
- 遺精白濁各方
- 赤白濁秘方
- 夢遺各方
- 浴方兒
- 開口方
- 乳兒法
- 小兒慢驚風
- 慢驚風外治方
- 慢驚慢脾聖藥
- 經驗癲狗咬傷方
- 惡犬咬傷方
- 人口咬傷
卷十九 (4)
- 傷濕腳腫
- 足趾生雞眼
- 足上雞眼或肉刺
- 腳趾生肉刺
- 腳跟因釘鞋擦破損傷
- 腳後跟損破方
- 修腳刀誤傷腳趾方
- 歷年腳患凍瘡
- 竹木石砂陷入腳底紅腫疼痛
- 瓷鋒嵌入腳板方
- 手足無故紅腫或癢不可忍者
- 男婦足底瘡泡
- 手足開裂破皮流膿
- 霍亂手足轉筋
- 前陰部
- 陰毛內生蟲生蝨
- 玉莖中痛
- 腎囊風癢
- 腎囊腎子腫大
- 腎囊濕爛欲潰裂
- 小兒初生調護
- 保嬰出痘經驗第一良方
- 異傳經驗稀痘奇方
- 稀痘各方
卷十九 (5)
卷十九 (6)
卷十九 (7)
卷十九 (8)
卷十九 (9)
卷十九 (10)
卷十九 (11)
卷十九 (12)
卷十九 (13)
卷十九 (14)
卷十九 (15)
卷十九 (16)
卷十九 (17)
卷十九 (18)
卷十九 (19)
卷二十 (1)
卷二十 (2)
卷二十 (3)
- 經來吊陰痛不可忍
- 經來未盡潮熱氣痛
- 經盡作痛
- 經來遍身浮腫
- 經來泄瀉
- (各方)
- 因怒滿悶
- 小腹重墜作痛
- 小腹虛脹閉滯
- 胎冷腹痛欲瀉
- 胎驚心悸氣促脹痛不安
- 子死腹中論
- 產後氣短髮喘
- 產後口渴或兼小便不利
- 產後便數淋症
- 產後傷脬小便淋數不止
- 產後水腫
- 妒乳吹乳乳癰論
卷二十 (4)
卷二十 (5)
卷二十 (6)
卷二十 (7)
卷二十 (8)
卷二十 (9)
卷二十 (10)
卷二十 (11)
卷二十 (12)
卷二十 (13)
卷二十 (14)
卷二十 (15)
卷二十 (16)
卷二十 (17)
卷二十 (18)
卷二十 (19)
卷二十 (20)
卷二十 (21)
卷二十 (22)
卷二十 (23)
卷二十一 (1)
卷二十一 (2)
卷二十一 (3)
卷二十一 (4)
卷二十一 (5)
卷二十一 (6)
卷二十一 (7)
卷二十一 (8)
卷二十一 (9)
卷二十一 (10)
卷二十一 (11)
卷二十一 (12)
卷二十一 (13)
卷二十一 (14)
卷二十一 (15)
卷二十一 (16)
卷二十一 (17)
卷二十一 (18)
卷二十一 (19)
卷二十一 (20)
卷二十一 (21)
卷二十一 (22)
卷二十一 (23)
卷二十一 (24)
卷二十一 (25)
卷二十一 (26)
卷二十一 (27)
卷二十一 (28)
卷二十一 (29)
卷二十一 (30)
卷二十一 (31)
卷二十一 (32)
卷二十一 (33)
卷二十一 (34)
卷二十一 (35)
卷二十二 (1)
卷二十二 (2)
卷二十二 (3)
卷二十二 (4)
卷二十二 (5)
卷二十二 (6)
卷二十二 (7)
卷二十二 (8)
卷二十二 (9)
卷二十二 (10)
卷二十二 (11)
卷二十二 (12)
卷二十二 (13)
卷二十二 (14)
卷二十二 (15)
卷二十二 (16)
卷二十二 (17)
卷二十二 (18)
卷二十二 (19)
卷二十二 (20)
卷二十二 (21)
卷二十二 (22)
卷二十二 (23)
卷二十二 (24)
卷二十二 (25)
卷二十二 (26)
卷二十二 (27)
卷二十二 (28)
卷二十二 (29)
卷二十二 (30)
卷二十二 (31)
卷二十二 (32)
卷二十二 (33)
卷二十二 (34)
卷二十二 (35)
卷二十二 (36)
卷二十二 (37)
卷二十二 (38)
卷二十二 (39)
卷二十二 (40)
卷二十三 (2)
- 十二時氣血流注歌
- 血頭行走穴道歌
- 左右論
- 用藥歌
- 藥中禁忌
- 發散方
- 十三味總方
- 青城山仙傳接骨方
- 腫痛圍藥方
- 破傷風方
- 斷臂斷指方
- 斷指方
- 治杖瘡不論已破末破俱效
- 銅鐵針刺入肉
- 治槍子入肉內方
- 又洗方
- 八寶丹
- 竹木刺入肉方
- 箭簇傷
- 箭簇入骨不能出
- 箭簇及針物不出或在咽喉
- 毒箭傷方
卷二十三 (3)
- 十四味加減方
- 七釐散
- 飛龍奪命丹
- 地鱉紫金丹
- 喉傷未斷方
- 八寶丹
- 四季金瘡藥
- 三黃散洗膿血方
- 春合口藥粉方
- 三黃敗毒散
- 夏合口藥粉方
- 鐵針入肉方
- 竹木製入喉
- 治刀箭入肉及咽喉胸膈曲隱等處不出方
- 治諸竹木及針刺入肉不出
- 刺入肉內不出
- 箭簇入目
- 鐵珠入肉
- 槍子傷肉方
- 外敷方
卷二十三 (4)
卷二十三 (5)
卷二十三 (6)
卷二十三 (7)
卷二十三 (8)
卷二十三 (9)
卷二十三 (10)
卷二十三 (11)
卷二十三 (12)
卷二十三 (13)
卷二十三 (14)
卷二十三 (15)
卷二十三 (16)
卷二十三 (17)
卷二十三 (18)
卷二十三 (19)
卷二十三 (20)
卷二十三 (21)
卷二十三 (22)
卷二十三 (23)
卷二十三 (24)
卷二十三 (25)
卷二十三 (26)
卷二十三 (27)
卷二十三 (28)
卷二十三 (29)
卷二十三 (30)
卷二十三 (31)
卷二十三 (32)
卷二十三 (33)
卷二十三 (34)
卷二十三 (35)
卷二十三 (36)
卷二十三 (37)
卷二十三 (38)
卷二十三 (39)
卷二十三 (40)
卷二十三 (41)
卷二十三 (42)
卷二十三 (43)
卷二十三 (44)
卷二十三 (45)
卷二十三 (46)
卷二十三 (47)
卷二十三 (48)
卷二十三 (49)
卷二十三 (50)
卷二十三 (51)
卷二十三 (52)
卷二十三 (53)
卷二十三 (54)
卷二十四 (1)
- 卷二十四
- 王洪緒先生《全生集》自序
- 又全生集凡例
- 魚口便毒初起即大於核桃者可以敷消
- 蔥蜜散
- 魚口初起
- 惡瘡有肉如飯粒突出破之流血隨生
- 天泡濕熱肥瘡等類
- 天火瘡
- 丹毒
- 驢馬汗瘡
- 翻花瘡
- 蛇纏瘡
- 天行發斑
- 痘爛生蛆
- 消化瘡毒驗方
- 肚癰發背奇方
- 癰疽腫硬如牛皮
- 惡瘡胬肉
- 頑瘡腫焮多年不已
- 多年惡瘡
- 火赤天疱瘡
- 黃水瘡並鬧瘡
- 手足瘭疽
- 腦漏鼻流臭膿
- 異疽似癰
- 瘡爛成孔
- 漆瘡發熱作癢
- 漆瘡腫腐
- 汗斑
- 消疔散
- 秘傳迎香散
- 碧玉錠
- 碧玉散
- 烏金散
- 遠志膏
- 銀花甘草湯
- 海浮散
- 麥靈丹
- 六一散
- 山甲內消散
- 瘡科流氣飲
- 內補十宣散
- 化斑解毒湯
卷二十四 (2)
- 癰毒門
- 經驗簡便方
- 治瘡癤方
- 一切腫毒驗方
- 治便毒奇方
- 九龍丹
- 治橫痃便毒
- 痔瘡腫痛
- 膿泡瘡
- 疥瘡膿窠肥瘡皆治
- 膿窩疥瘡
- 膿窩瘡神效方
- 灸瘡出血
- 身上無故一孔出血
- 陰疽外敷藥
- 諸般瘡毒多年不收口
- 天火熱瘡
- 雀斑汗斑
- 奇效八寶丹(一名珍珠散)
- 遍身生瘡及遍身麻木疼痛諸病
- 芙蓉膏
- 療牙止痛散
- 消瘰丸
- 加味逍遙散
- 神功托裡散
- 景岳清涼膏
- 收口摻藥
- 葶藶大棗湯
- 千金葦莖湯
- 桔梗湯
- 桔梗白散
- 金鯉湯
- 寧肺桔梗湯
- 紫菀湯
- 清金寧肺丸
卷二十四 (3)
- 治一切無名腫毒方
- 治搭手發背臁瘡方
- 馬齒莧膏
- 金銀花酒
- 治偷糞老鼠
- 治坐板瘡方
- 坐板瘡並連及陰囊發癢
- 臁瘡
- 瘡已愈後復起紅泡不結痂
- 治大麻瘋方
- 黑末子
- 藜蘆膏
- 治頭面黃水肥瘡方
- 大黃揭毒散
- 草烏揭毒散
- 神功散
- 治白虎丹
- 抑陽散
- 大黃湯
- 薏苡附子湯
- 薏苡湯
- 丹皮湯
- 清胃射干湯
- 赤豆苡仁湯
- 涼血飲
- 升麻葛根湯
- 六郁湯
- 一粒金丹
卷二十四 (4)
- 蒲公英方
- 銀花甘草湯
- 治瘡毒初起
- 消毒神效丹
- 諸瘡內消散
- 內消丸
- 臁瘡拔毒方
- 臁瘡收口方
- 附毒瘡
- 癰大如盤臭不可近
- 癰疽惡瘡膿血不止
- 惡瘡無頭
- 皮厚不出頭
- 諸瘡潰爛後疼痛難忍
- 瘡破風傷水傷作痛
- 癰疽作癢難忍
- 大楓子方驗案
- 麻瘋又方
- 又麻瘋外治法
- 木香餅熨法
- 香附餅熨法
- 陰陽散
- 安神散
- 透骨丹
- 癰疽無頭者
- 癰疽發背未成者
- 火瘡方
- 一切惡瘡百藥不效者
- 萬效仙方(一名神功托裡散
- 癰疽方
- 國老膏
- 沒藥丸
- 除濕胃苓湯
- 白芷升麻湯
- 菊花清燥湯
- 羌活散
- 祛風地黃丸
卷二十四 (5)
- 瘡毒初起解散方
- 治一切大毒初起
- 治瘡毒簡便奇方
- 治癰疽發背初起
- 發背疔毒無名腫毒
- 臍瘡不幹
- 臍中出血
- 疥癩
- 血風瘡久不愈
- 黃水羊胡屢驗方
- 白蛇瘡
- 神仙截法
- 制寒食麵
- 洗藥神效方
- 雄黃解毒散
- 集香散
- 乳香定痛散
- 止痛消腫方
- 薑蔥膏
- 癰腫結熱
- 四妙湯(即前神功托裡散後附隨症加味藥)
- 外科洗滌匯方
- 蔥歸溻腫湯
- 豬蹄湯
- 散瘀湯
- 八正散
- 清肝導赤湯
- 二子消毒飲
- 清肝滲濕湯
- 秦艽湯
- 滋陰除濕湯
- 內托羌活湯
卷二十四 (6)
卷二十四 (7)
卷二十四 (8)
卷二十四 (9)
卷二十四 (10)
卷二十四 (11)
卷二十四 (12)
卷二十四 (13)
卷二十四 (14)
卷二十四 (15)
卷二十四 (16)
卷二十四 (17)
- 發背對口及一切癰疽潰爛
- 發背諸毒
- 夏月發背癰瘡口不起脈大無力
- 發背對口並一切癰疽腫毒
- 背癰潰後洞見肺腑瘡口黑陷不能臥
- 治搭背對口五背瘡症
- 拈痛膏
- 追風散
- 朴硝散
- 立消散
- 蟠龍散
- 救苦散
- 烏雲膏
- 太乙瘰癧膏
- 地黃飲
- 土茯苓湯
- 正宗新方
- 疏風清熱飲
- 不換金正氣散
- 解毒瀉心湯
- 清脾除濕飲
卷二十四 (18)
- 兩背忽生瘡成癰陽症易治用三星湯
- 背癰愈後口不能收百藥不效
- 背癰愈後肉長口平忽開裂流水
- 背心發瘰癢甚已而背
- 神功散
- 諸瘡收口摻藥方
- 阻疽發背不疼者
- 瘰癧諸方
- 外科要訣
- 搜風順氣丸
- 清肌滲濕湯
- 化斑解毒湯
- 涼血地黃湯
- 大連翹飲
- 消毒犀角飲
- 五福化毒丹
卷二十四 (19)
卷二十四 (20)
卷二十四 (21)
卷二十四 (22)
卷二十四 (23)
卷二十四 (24)
卷二十四 (25)
附錄:咽喉秘集 (1)
附錄:咽喉秘集 (2)
附錄:咽喉秘集 (3)
附錄:咽喉秘集 (4)
附錄:咽喉秘集 (5)
附錄:咽喉秘集 (6)
附錄:咽喉秘集 (7)
附錄:咽喉秘集 (8)
附錄:咽喉秘集 (9)
附錄:咽喉秘集 (10)
附錄:咽喉秘集 (11)
附錄:咽喉秘集 (12)
附錄:咽喉秘集 (13)
附錄:咽喉秘集 (14)
附錄:咽喉秘集 (15)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