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11)

1. 醫方湯頭

養胃開痰湯人參三分,白朮(土炒)三分,炙草三分,雲苓三分,桔梗三分,楂肉(炒)五分,懷藥(炒)五分(宜用二錢),陳皮三分,生薑引。

白話文:

養胃開痰湯:

人參:三分

白朮(炒熟):三分

炙草:三分

雲苓:三分

桔梗:三分

山楂肉(炒熟):五分

淮山藥(炒熟):五分(宜用二錢)

陳皮:三分

生薑:引子

建中湯:人參二錢,炙耆三錢,白朮(土炒)一錢五分,歸身(酒炒)一錢五分,川芎八分,製附子一錢,黑姜一錢,肉桂八分,炙草八分,丁香三分。

白話文:

建中湯:人參二錢、炙補三錢、白朮(用土炒過)一錢五分、歸身(用酒炒過)一錢五分、川芎八分、製附子一錢、黑薑一錢、肉桂八分、炙甘草八分、丁香三分。

溫表調中湯:炙耆二錢,人參一錢,白朮(土炒)一錢,雲苓一錢,官桂一錢,乾薑一錢,川芎一錢,當歸(酒洗)一錢,炙草一錢,白芷五分,丁香五分,防風五分,附片五分,生薑引。

白話文:

溫表調中湯:

  • 炒黃耆二錢
  • 人參一錢
  • 炒白朮一錢
  • 雲苓一錢
  • 桂枝一錢
  • 炮薑一錢
  • 川芎一錢
  • 當歸(酒洗)一錢
  • 甘草一錢
  • 白芷五分
  • 丁香五分
  • 防風五分
  • 附子五分
  • 生薑引

清表散毒湯:骨皮(制)八分,麥冬(酒洗)八分,花粉(酒炒)八分,牛子(炒)五分,連翹(去心)五分,歸身(酒洗)五分,豬苓四分,澤瀉四分,黃芩(酒炒)四分,木通四分,甘草四分,不用引。

白話文:

清表散毒湯:

骨皮(經過處理)八分,

麥冬(用酒洗過)八分,

花粉(用酒炒過)八分,

牛子(炒過)五分,

連翹(去除蓮心)五分,

當歸身(用酒洗過)五分,

豬苓四分,

澤瀉四分,

黃芩(用酒炒過)四分,

木通四分,

甘草四分,

不用引藥。

大連翹飲:連翹(去心)一錢,牛子(炒)八分,柴胡八分,歸身(酒洗)八分,赤芍八分,防風八分,木通五分,車前五分,荊芥五分,酒芍五分,楂肉(炒)五分,滑石(水飛)五分,甘草五分,蟬蛻五分。生薑引。

白話文:

大連翹飲的配方如下:

  • 連翹(去掉核心):一錢
  • 牛子(炒熟):八分
  • 柴胡:八分
  • 歸身(用酒清洗過):八分
  • 赤芍藥:八分
  • 防風:八分
  • 木通:五分
  • 車前草:五分
  • 荊芥:五分
  • 酒芍藥:五分
  • 山楂肉(炒熟):五分
  • 滑石(用水研磨過):五分
  • 甘草:五分
  • 蟬蛻:五分

將以上材料一起煎煮,加入生薑作為引子。

消毒散血湯:牛子(炒)一錢,酒芍一錢,桃仁(去皮尖油)一錢,熟大黃一錢,紅花五分,沒藥乳香(俱用燈芯同研碎,煎熱投入藥中)各五分,不用引。

白話文:

消毒散血湯:

牛子(炒過)一錢,酒芍一錢,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油脂)一錢,熟大黃一錢,紅花五分,沒藥、乳香(都用燈芯一起研磨成碎末,煎煮後加入藥中)各五分,無需引子。

補中益氣湯:參、耆照前加用。人參八分,炙耆八分,白朮(土炒)八分,歸身(酒洗)八分,柴胡四分,升麻四分,川芎四分,炙草五分,陳皮四分,生薑引。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沿用人參、黃耆前的配伍。人參八分,炙黃耆八分,炒白朮八分,用酒洗當歸身八分,柴胡四分,升麻四分,川芎四分,炙甘草五分,陳皮四分,用生薑引藥。

2. 痘症慈航補遺

痘有夾斑而出者,有紅赤點而無顆粒,多隨出而隨沒。又有夾丹而出者,紅赤成片,如雲頭而尖起。此皆毒火浮游散漫於皮膚之間,遇此症者,不必驚惶,但散其遊火,其斑丹自退,宜用元參升麻湯

白話文:

痘痘有些夾雜著斑點出現,有些則是紅赤色的點狀物,沒有顆粒狀物,而且很多都是隨出隨消。還有一些夾雜著丹毒的痘痘出現,紅赤色的片狀,像雲頭那樣尖突起來。這些都是毒火浮游四散漫無邊際在皮膚之間,如果是遇到這種症狀的病人,不必驚慌。只要把那些毒火散掉,這些斑點與丹毒自然就會消退。適合用元參升麻湯。

有夾麻瘡而出者,仍用玄參升麻湯,加桔梗黃芩六分,令其麻瘡先退,痘瘡自然起發。

白話文:

如果出現併發麻疹的情況,仍然使用玄參升麻湯,並且加入桔梗、黃芩,各六分。這樣就可以讓麻疹先退下去,痘瘡自然會開始發作。

痘初見一二日細小,四五日漸大頂平,至六七日腳漸闊、頂愈平陷,其色全白,形如豆殼者,名為倒靨。此氣血大虛而漿不行也,宜參歸鹿茸湯,加官桂、白芍川芎六分,南木香四分。若泄瀉者兼用參消散。

白話文:

痘瘡剛開始出現一兩天時很細小,四五天後逐漸變大,頂部平坦,到了五六七天,痘根漸寬,痘頂更加平坦並凹陷,顏色全部呈白色,形狀像豆莢,這種痘瘡叫做「倒靨」。這是由於氣血極度虛弱,以致體液運行不暢所致,應當服用參歸鹿茸湯,並加入官桂、白芍、川芎各六分,南木香四分。如果有腹瀉的症狀,則同時服用參消散。

痘癢者,表虛也。此為危症。急用參耆實表湯補之。癢痘畢竟屬虛,管㾦乃謂有氣盛血熱而癢者,此無稽謬說也。又有謂因血上行氣分,血味本咸,醃螫皮肉作癢,似為近理,然灰白之痘,不但屬氣虛,而血虛亦甚矣,豈能上行皮肉,醃而作癢乎?則此說亦未必然。有穢氣觸犯而癢者,急燒蒼朮紅棗,或黃茶葉以避之。甚者,內服和平湯,方見發熱條。

白話文:

痘瘡發癢的人,是表虛引起的。這是危重症狀。要趕緊用人參、山藥、芡實補益表氣的湯來補救。痘瘡發癢最終是因為虛弱引起的,管韌將痘瘡發癢歸因於氣盛血熱,這完全是錯誤的說法。再有人認為是因為血上行至氣分,血味本來就鹹,鹹味刺激皮肉而發癢,這種說法似乎有道理,但是灰色、白色的痘瘡,不只屬於氣虛,血虛也非常嚴重,還能上行至皮肉,刺激而發癢嗎?所以這種說法也不一定正確。有被穢氣侵犯而發癢的人,要趕緊燒蒼朮、紅棗,或黃茶葉來避開穢氣。症狀嚴重的,服用和平湯,在發熱的部分可以看到詳細說明。

痘痛者為實,此為吉兆,用生白芍二錢為末,酒調服立止。甚者不過二服。

痘出齊後,有面目腫脹而痘不腫者。此血氣虛弱,不能收攝毒氣以成膿,故其毒散漫,妄行肉分也。此為危候。急宜大補氣血以收攝其毒。用參歸大補湯,則痘灌膿而肉脹自消矣。

白話文:

當痘瘡全部發出後,有些人會出現臉部腫脹,但痘瘡本身並沒有腫脹的情況。這是因為血氣虛弱,無法收斂毒氣以形成膿,因此毒氣四散,在肉裡亂竄。這是危險的徵兆。應該立即以參歸大補湯大補氣血,以收斂毒氣。這樣痘瘡就會化膿,肌肉腫脹也會自然消失。

痘出齊數日後,其間有紫脹硬痘,獨大而無根暈者,此痘疔也。用四聖膏填入,或拔毒散點之,先將銀針撥開疔口,將藥填入,即轉紅活。

白話文:

痘瘡出現數日後,期間有紫紅色、腫脹、堅硬的痘瘡,個別痘瘡很大,但沒有紅暈,這就是痘瘡瘡疔。使用四聖膏填入痘瘡,或使用拔毒散點塗在痘瘡上。先用銀針撥開痘瘡瘡口,將藥物填入,痘瘡瘡口就會轉紅而活躍。

痘毒發於肌膚,而血氣不能運化以成膿結痂,則有鬱熱不散,赤腫而成癰者。其發於未收以前者少,而發於既收以後者多。未收以前,必膿少而淡者有之。既收以後,必痂浮薄而速結速落者有之。若膿漿飽滿,結痂厚實,緩結緩落者,並無有也。此毒氣發泄、盡與不盡之明驗也。

白話文:

痘瘡的毒素發作在皮膚上,而血氣不能運行運作以形成膿液和結痂,那麼就會有鬱結的熱量無法散發,出現紅腫,最終形成癰瘡。在痘瘡沒有收斂之前發作的比較少,在痘瘡收斂之後發作的比較多。未收斂之前,一定會有膿液比較少而清淡的情況。痘瘡收斂之後,一定會有痂皮浮薄而快速形成,並快速脫落的。但是膿漿飽滿、結痂厚實,緩慢形成和緩慢脫落的,這是沒有的。這是毒氣發泄、毒素是否完全排淨的明顯證據。

又有不虛而服補劑,不寒而服熱劑以致發癰者,醫之誤也,俱用大連翹飲主之。但當其初發腫時,內外夾攻,消散之為上。至於成膿,則幼小之兒多難堪,而在頭頂胸背腰腹者皆險也。外治以三豆漿塗之。

白話文:

有些人身體很好,卻服用補藥;身體不寒卻服用溫熱藥物,結果導致長出毒瘡,這是醫生的誤診。這時都用「大連翹飲」來治療。但在毒瘡初發、腫脹的時候,內外夾攻,消散它纔是上策。到了化膿的程度,幼小孩童多半難以忍受,長在頭頂、胸背、腰腹的都比較危險。外敷可以用三豆漿來塗抹。

痘瘡原多潰爛,收結後或手足等處仍作熱臭爛,出水不止,用生肌散搽之,熱退結痂而愈。其有仍作熱作膿而不即愈者,用大連翹飲解之即愈,又有餘毒流注各處出清水者,綿繭散搽之。

白話文:

痘瘡原本多處潰爛,收結後或在手足等處仍有發熱、發臭、潰爛,流出膿水不止,可使用生肌散敷擦,熱氣消除後就會結痂而痊癒。如果有仍有發熱、化膿,且遲遲不癒的情況,可使用大連翹飲來治療,就能痊癒。另外,如果有餘毒流竄到各處,而出現清水流出的情況,也可以使用綿繭散來敷擦。

痘有鼻中衄血者,毒氣上衝於肺也。此其毒氣外泄,亦非惡候,不必驚惶,只用發灰散、或清肺湯治之。切不可峻用寒涼,如犀角、生地、梔子、三黃之類,冰伏其氣血,必為大害。世人不知此理,一遇痘瘡有衄血、咽喉、口舌等症,即認為實熱,遽投以寒涼,冰伏其血脈,以致痘不得成漿而變為壞症者多矣。是治末而妨其本,昧之甚者也。

白話文:

如果痘瘡患者出現鼻子流血的現象,這是毒氣上衝到肺臟造成的。毒氣外泄,也不是壞事,不必驚慌。只要用發灰散或清肺湯治療就可以了。千萬不要用寒涼的藥物,如犀角、生地、梔子、三黃之類,會抑制氣血,帶來嚴重的後果。世間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一旦痘瘡患者出現流鼻血、咽喉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就認為是實火,於是趕緊用寒涼藥物,抑制了氣血,導致痘瘡不能成膿,變成了壞症的例子很多。這是治標不治本,非常愚昧的行為。

痘有水疱而無膿者,血少不能化膿也。急用參歸鹿茸湯,峻補其血。若膿疱與水疱相半者無妨。如十分中有三四分膿疱,猶有生意,惟遍身水疱則危矣。然胃氣好而飲食如常者,亦可望生,但其毒氣未散,須防發癰耳。

白話文:

痤瘡出現水泡但沒有膿時,是因氣血不足、血液太少無法化膿。應儘快使用參歸鹿茸湯,加強補血。如果膿泡與水泡各佔一半,問題不大。若十個痘痘中有三四個是膿包,表示體內仍有生機,但若是全身都是水痘,那麼情況就很危險。即使胃口好且飲食正常的人,還是有可能存活,但須注意毒氣是否會四散,導致生成癰瘡。

其或小兒痘多,則血氣有限,不能盡成膿,而水疱與膿疱相間,此常理也。若無他症,不必施治。

痘有口舌生瘡,或是熱毒,或是虛火,當以痘色辨之,切不可概認實熱,而純用寒涼解毒之藥。如痘色紅紫湧盛者,熱毒也,用上清飲散主之。如痘色淡白者,虛火也,用前參麥清補湯主之,外用赴筵散搽之即愈。或口舌有痘而腫痛者,痘收自愈。不必治,治亦不效。

白話文:

痘瘡患者有口舌生瘡,可能是因為熱毒或是虛火造成的,需要根據痘瘡的顏色來辨別,不要籠統地認為是實熱,而只用寒涼解毒的藥物。如果痘瘡的顏色是紅紫且鬱盛的,就是熱毒引起的,可以使用上清飲散來治療。如果是痘瘡的顏色是淡白色,就是虛火引起的,可以使用參麥清補湯來治療,外用赴筵散塗抹,即可痊癒。如果口舌有痘瘡並且腫痛,痘瘡收斂後就會自然痊癒,不用治療,治療也沒有效果。

痘有咽喉腫硬者,首尾俱用利咽解毒湯,外用玉鎖匙吹之。

白話文:

如果有痘痘導致咽喉腫脹硬化的患者,一開始和結束都使用清咽解毒湯,另外使用玉鎖匙來吹。

痘有咽啞者,當辨痘色以分順逆。若痘色紅紫,當行漿而音啞者,此氣喉有痘也。是以外痘行漿時,內痘亦行漿,窒礙氣道而音不亮也。待外痘收則內痘亦消而音自亮矣。此不必別加調治也。若痘色灰白而音啞者,乃血氣虛弱,送毒不出,毒留於肺,肺氣受傷,以致失音,此則危矣!宜參麥清補湯,兼千金內托散

白話文:

如果得痘瘡時出現聲音嘶啞的情況,應根據痘瘡的顏色來區分是順症還是逆症。假如痘瘡的顏色是紅紫色,並且在出痘的過程中出現聲音嘶啞,說明氣管上長有痘瘡。這是因為外痘出痘的時候,內痘也同時出痘,從而阻塞了呼吸道,聲音才會嘶啞。等到外痘收斂後,內痘也會隨之消退,聲音自然就會恢復正常。這種情況下不需要特別治療。但如果痘瘡的顏色是灰白色,並且伴有聲音嘶啞,則說明血氣虛弱,毒素無法排出,毒素滯留在肺部,損傷了肺氣,導致失音,這樣的情況就很危險了!此時應該採用參麥清補湯和千金內託散配合治療。

又,痘有咽喉嗆水者,順逆不同,須為分辨。若痘灌膿時嗆水者,喉中有痘也。外痘成膿,則內痘亦成膿,壅於食門而嗆也。蓋是門乃飲食所進之門,既有所壅,則飲食必溢於氣喉而發嗆,若食物無渣,自能嚥下,不犯氣道,故不嗆也。待外痘收,則內痘自收,可不藥而愈矣。

白話文:

另外,痘瘡病人中有發生咽喉嗆水的,順逆不同,必須加以區別。如果是痘瘡化膿時嗆水,是喉嚨裡長了痘瘡。外在的痘瘡形成膿瘡,那麼內在的痘瘡也形成膿瘡,阻塞在食道而嗆水。因為食道是飲食進入的門戶,既然有阻塞,那麼飲食必然溢入氣管而發生嗆水,如果食物沒有渣滓,自己就能嚥下,不進入氣道,所以不嗆水。等到外在的痘瘡收斂,那麼內在的痘瘡也就會自然收斂,不用藥物也能痊癒。

然此雖嗆水,其喉不甚痛也。若痘未行漿而喉先嗆水,此則毒氣壅塞,其喉必痛,宜用前治咽喉方治之。

痘有小便赤色者,用導赤散主之,有血淋者,用當歸一兩,懷牛膝三錢,亦效。

白話文:

如果痘疹患者有小便發紅的症狀,可以用導赤散來治療。如果有血尿的症狀,可以使用當歸一兩、懷牛膝三錢,也有效果。

痘毒入眼,有赤腫而痛不能開者,有翳膜遮蔽而不能視者,自古方書所載,皆以為痘瘡入眼,而不知此非有形之痘,乃無形之痘也。其遮睛之翳,有似痘瘡而實非也。蓋有形之痘,發於咽喉口舌者有之,然皆外痘脹時,內痘亦盛,外收靨時,而內亦消。惟入眼之毒,必作之收靨之時,還元之後,與咽喉口舌之痘迥異,此以知其非有形之痘也。

白話文:

痘毒侵入眼睛,眼睛會發紅腫脹,疼痛難睜;或者眼睛被翳膜遮蓋,看不見東西。自古以來的醫書上所記載的,都認為這是痘瘡進入眼睛造成的,卻不知道這不是有形的痘瘡,而是無形的痘瘡。那些遮蓋眼睛的翳膜,看起來像痘瘡,但實際上並不是。因為有形的痘瘡,發作於咽喉口舌的,是有可能的,但是等到外痘開始消退的時候,內痘也會跟著好轉。唯有進入眼睛的毒素,一定是在痘瘡消退的時候,在身體恢復元氣之後發作的,所以與咽喉口舌的痘瘡截然不同,由此可以知道這不是有形的痘瘡。

蓋眼者,五臟血氣之精華也。痘毒之鬱滯於肌膚者為痛為癤,而其留於精華則發為眼患矣。其受病也深,治之者,切不可魯莽躁率,責效於數劑之間,當從容調治,收功於數十劑之後,又不可驟用寒涼,峻攻其里,而疏利其下。何則?痘後之人,元氣虛弱,而其毒發露在表,又在至高之分,若峻用寒涼,則既傷其元氣,又拂逆其病勢,未有不至喪明者,且生他病,而為患不小。又忌用寒涼藥點洗,止可用清毒撥翳湯,緩緩調之。

白話文:

眼睛是五臟血氣精華的匯集處。天花病毒滯留在皮膚上,會引起疼痛和癤瘡,而滯留在精華處就會引發眼疾。眼疾的發病部位很深,治療時絕對不能魯莽草率、急於求成,期望幾劑藥就能見效。應該從容地治療,幾十劑藥之後才能見功。另外,不能突然使用寒涼藥物,猛烈攻打體內,疏通下焦。這是因為天花痊癒後,元氣虛弱,而毒發於體表,又位於最高之分,如果猛用寒涼藥物,就會損傷元氣,加重病情,很可能導致失明,而且還會引起其他疾病,禍害不小。此外,忌諱使用寒涼藥物點洗眼睛,只能使用清毒撥翳湯,緩緩調治。

痘後疱白,口作渴者,脾火也。用黃土滾水泡,澄清溫服。即愈。

痘後發毒者,用三黃為末,有水乾灩,無水麻油調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