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二 (9)
卷二十二 (9)
1. 藥宜
陳皮、青皮,陳行痧氣,青伐肝氣,痧氣壅阻鬱結不行者,非此不利。枳殼、枳實,破痧氣,驅毒氣,除脹氣,下食氣,積滯壅塞者,非此不開。枳殼性緩,枳實性速,各有所宜。荊芥,透肌解表,散痧毒。痧筋隱隱不發者,非此不現。防風,透肌發表,為臣使之功,寒熱往來,痧毒壅滯郁遏不發者,非此不清。
白話文:
陳皮和青皮,陳皮可以消除體內的痧氣,青皮可以平息肝氣,如果有痧氣凝結,不通暢的情況,沒有這兩種藥物就不能治癒。枳殼和枳實,可以消除痧氣,驅除毒氣,消除脹氣,促進消化,如果有積滯壅塞的情況,沒有這兩種藥物就不能治癒。枳殼的性質緩和,枳實的性質迅速,各有所宜。荊芥可以透發肌肉,解表散熱,驅除痧毒。如果有痧筋隱隱作痛,沒有這款藥就不會顯現。防風可以透發肌肉,發散表邪,是臣藥的功勞,如果有寒熱往來,痧毒壅滯鬱結的情況,沒有這兩種藥物就不能治癒。
柴胡,和解表裡,專治少陽膽經寒熱往來。前胡,疏風消痰治嗽,表熱者宜用。乾葛,散陽明胃經之邪,兼能解渴。紫樸,寬中治嘔,消痰下氣。薄荷,辛涼利竅,消腫解毒,消氣清喉。紫蘇,疏風順氣,身熱當用。獨活,發散治熱,其性至頸而還,力不能過發,且可活血解痧毒是最要之味。
白話文:
-
柴胡:能調和表裡,專治少陽膽經寒熱往來的症狀。
-
前胡:能疏散風邪,化痰止咳,適合表熱的患者使用。
-
乾葛:能祛除陽明胃經的邪氣,同時還能解渴。
-
紫樸:能寬中理氣,化痰降氣。
-
薄荷:辛涼利竅,消腫解毒,理氣清喉。
-
紫蘇:能疏散風邪,理順氣機,適用於身熱的患者。
-
獨活:能發散治熱,其藥性到達頸部後即回返,藥力不能過於發散,另外還能活血解痧毒,是最重要的藥材。
細辛,透竅散痧之妙藥,勿以其味辛而疑之。
(汾)按:細辛極散真氣,過服即能殺人。壯實而痧重者多止錢許,老稚單弱者酌減少用,痧輕者可弗用。
白話文:
細辛是疏通經絡、散除痧症的好藥,不要因為它的味道辛辣就懷疑它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細辛非常能散發人體的真氣,如果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對於體質健壯且痧症較重的人,一般用量大約是一錢左右;而老人、小孩或體質虛弱的人則需要根據情況減少用量;如果是痧症較輕的情況,可以考慮不用細辛。
桔梗,入肺經,其性上而復下,故能引枳殼破胸中至高之氣。香附,行血中之氣,恐香燥須便制,行血酒炒,斂血醋炒。延胡索,活血行氣,理血氣凝滯作痛;五靈脂,善消宿血,血塊凝滯不散,非此不破。鬱金,能入心經散郁消瘀,痧毒攻心者,非此不能奏功(時以價高用薑黃代之,終不妙)。
白話文:
桔梗:是中藥,歸屬於肺經,它的藥性先上升再下降,因此可以引導枳殼將胸中最高處的氣給破除。
香附:可以行血中的氣,但是怕它辛燥,所以要進行適當的處理,如果要行血,就用酒炒,如果要斂血,就用醋炒。
延胡索:可以活血通氣,治療血氣凝滯引起的疼痛。
五靈脂:善於消散宿血,血塊凝滯不散,非此藥不能夠消除。
鬱金:可以入心經散鬱消瘀,對於痧毒攻心的人來說,非此藥不能夠奏效(但由於價格昂貴,通常會用價格較低的薑黃來代替,但效果還是不盡相同)。
木香,行滯氣,燥濕氣,驅寒氣,開鬱氣,痧後腹痛不解,此要藥也。砂仁,順氣開鬱,散痧消食,始終可用。烏藥,善行周身之氣,凡痧所阻滯者,得此無處不到。秦艽,活血驅風,消痧毒筋骨疼痛,壯實不清者,非此不解。連翹,消痧毒,解諸經火邪,清熱而不滯,治痧要藥。
白話文:
木香,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祛除濕氣,驅散寒氣,舒緩抑鬱之氣,痧症後腹痛不止,這個是很重要的藥物。砂仁,可以理氣開鬱,祛痧消食,始終可用。烏藥,善於行周身之氣,凡是痧症所阻滯的,用了它無處不到。秦艽,可以活血祛風,消痧毒骨節疼痛,壯實不明者,非此不解。連翹,可以消痧毒,解諸經火邪,清熱而不滯,治痧要藥。
梔子,涼心去火,發斑並痧根紅者可用。貝母,川貝專治熱痰,土貝兼破瘀血。白芥子,脅下之痰,非此不達。天冬、麥冬,潤肺消痰,一治其本,一治其標(去心)。杏仁,瀉肺潤腸胃,利氣消痰涎(去皮尖)。桑皮、兜鈴,治嗽瀉肺。
白話文:
梔子:具有清涼心火,去除火氣的效果。對於皮膚出現斑點,以及痧氣導致的紅腫,可以作為治療藥物。
貝母:川貝母專門治療熱痰。土貝母除了治療熱痰之外,還能消除瘀血。
白芥子:主要治療脅下痰堵。如果不使用白芥子,無法有效治療。
天冬、麥冬:具有潤肺化痰的作用。天冬可以從根本上治療痰症,而麥冬則可以治療痰症的表面症狀。
杏仁:可以瀉肺潤腸胃,疏通氣機,消除痰涎。需要將杏仁的尖端去除。
桑皮、兜鈴:可以治療咳嗽,清除肺部積留的痰液。
(汾)按:兜鈴清熱降氣,但肺虛挾寒者大忌。曾聞之世醫者云:凡治嗽禁用訶子、兜鈴、紫菀、白芍、五味等藥。小兒尤忌。能令肺縮小,即貝母亦非風寒濕滯諸痰症所宜,誤用反令不愈,附志於此,以俟別擇。
白話文:
(汾)總結:兜鈴有清熱降氣的作用,但對於肺虛挾寒的人來說,是絕對不能服用的。我曾經聽過世醫說:凡是治療咳嗽,禁止使用訶子、兜鈴、紫菀、白芍、五味等藥物。小兒尤其不能服用,否則容易讓肺縮小。即使是貝母,也不是用於風寒濕滯諸痰症,如果誤用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在此做個記錄,以供參考。
赤芍,血熱發斑者可用。陳香圓,破結氣可用。丹參,亦活血之劑;山楂、卜子、麥芽、神麯,痧為食壅,善消而不暴。紅花、茜草、銀花,活血解痧毒。桃仁,破瘀活血,瘀為血阻,非此不流。痧為血滯,非此不順。蘇木,取惡血新瘀者莫及。荊三稜、蓬莪朮,食積心痛、痧毒阻滯痞悶者宜用。
白話文:
赤芍,適合血熱發斑的人使用。陳香圓,可以幫助化解結氣。丹參,也是一種活血的藥物;山楂、卜子、麥芽、神麴,痧是由飲食阻塞引起的,這種藥物能夠很好地消食而不會太過猛烈。紅花、茜草、銀花,可以活血解痧毒。桃仁,可以破瘀活血,瘀是血阻,不用它就無法流動。痧是血瘀,不用它就無法通暢。蘇木,治療惡血和新瘀的藥物都比不上它。荊三稜、蓬莪朮,適合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胸痛、痧毒阻塞、胸悶的人。
牛膝,活血,引痧氣下行。香薷,通上徹下,利水氣,治暑傷之要藥(說詳金三方)。牛蒡子,解痧毒,清喉,痧中要藥。劉寄奴,散瘀血,解痧毒,下氣消脹破血仙藥,多服令人下痢。紫花地丁,解毒化斑。澤蘭葉,解痧毒。益母草,女人胎產俱宜。地骨皮,退熱除蒸,止陰虛骨蒸勞熱。
白話文:
**牛膝:**活血化瘀,引導痧氣下行。
**香薷:**具有上通下達、利水氣的功效,是暑傷的要藥。(詳情請參閱《金三方》)。
**牛蒡子:**可以解痧毒,清喉嚨,是痧症中的要藥。
**劉寄奴:**散瘀血,解痧毒,下氣消脹,是破血的仙藥,服用過多會導致腹瀉。
**紫花地丁:**解毒化斑。
**澤蘭葉:**解痧毒。
**益母草:**適用於女性的胎產。
**地骨皮:**退熱除蒸,止陰虛骨蒸勞熱。
菊花,清心解熱毒,葉亦可用。青黛,治痧至妙之品。晚蠶砂,解痧毒治熱。穿山甲,透痧消痰,破瘀托毒,善走經絡之神劑,經絡諸藥所不到者,非此不達(土炒末)。乳香、沒藥,消瘀血而不傷新血,痧症以治血結。阿魏,破積聚,逐惡血,其功甚大。角刺,透毒能引諸藥至於痧毒血瘀之所。
白話文:
-
菊花:能清心解熱毒,它的葉子也可以入藥。
-
青黛:是治療痧症的良藥。
-
晚蠶砂:能解痧毒,治療熱症。
-
穿山甲:能透痧消痰,破瘀託毒,能順暢經絡的靈丹妙藥,一般藥物難以到達的經絡,只有穿山甲才能到達。(經過土炒後研磨成粉末)
-
乳香、沒藥:能消散瘀血而不損傷新血,用於治療痧症中的血凝固。
-
阿魏:能破積聚,逐出惡血,功效非常顯著。
-
角刺:能透發毒素,能引導其他藥物到達痧毒血瘀的地方。
大麻仁,潤大腸,腸胃燥結者宜用。雄黃、牛黃、膽星、天竺黃,消痰丸中宜用。麝香,開竅,散痧功亦甚大。明礬,解痧毒,消痰定痛,用之探吐宿食甚妙。石膏,暑痧、暑天最多,自汗大渴,用白虎湯即解。龜甲,破宿血,在胸用上截,在下用下截(去肋酥炙末)。殭蠶,活血分之痰,佐山甲透經絡以破瘀毒(須炒末用一二分)。
白話文:
-
大麻仁,具有潤滑大腸的功效,適合腸胃乾燥、結塊的人使用。
-
雄黃、牛黃、膽星、天竺黃,這些藥材都適合用在消痰丸中。
-
麝香,具有開竅、散痧的功效,效果非常好。
-
明礬,可以解痧毒、消痰、止痛,用來催吐宿食非常有效。
-
石膏,在夏天或熱邪流行時,容易出現暑痧,症狀會自汗大渴,使用白虎湯即可解除。
-
龜甲,可以化解體內瘀血,用於胸部以上部位的瘀血,使用上截龜甲,用於胸部以下部位的瘀血,使用下截龜甲(去除肋骨後的藥材,炙烤後磨成粉末)。
-
殭蠶,可以活血、化痰,輔助山甲疏通經絡,以化解瘀毒(需要炒成藥末,每次用一至二分)。
童便,解痧毒,消痰降火最速,定痛,治血痢、痢下血水,諸藥莫及。板藍根,即澱葉,普濟消毒飲中用之以解溫毒。小青草,一名血見愁,清熱除疹最速。梅花,得一元之氣,治痧上品(取大半開者紙籠當風處陰乾,桃花亦可)。天仙子,即紅蓼子,治痧塊多用,亦去痞積。
紫荊皮,絲一、絲七俱用作引。惟絲一有之。
白話文:
童便:能夠解救暑熱引起的疾病,消除痰液並降低火氣,鎮痛的效果最快,治療血痢、痢疾、血水中便,各類藥物都比不上童便。
板藍根:又稱作澱葉,普濟消毒飲中使用它來排除溫熱毒素。
小青草:別名為血見愁,清熱除疹的效果最快。
梅花:吸收天地正氣,治療暑熱的極品(選擇大半開的梅花,放在通風處陰乾,桃花也可以)。
天仙子:又名紅蓼子,多用來治療暑熱造成的塊狀物,也可以去除積滯。
評:荊芥細辛防風:痧症寒熱,不由外感,其毒從鼻吸而入,搏擊肌表。荊芥、細辛,善能透竅,使由竅入者亦由竅泄。防風臣使為佐,不比麻黃、羌活,專計發表,反有升發火毒之慮也。
白話文:
評述:荊芥、細辛、防風這三味藥,適用於痧症的寒熱症狀,這些症狀不是由外感引起的,而是毒氣從鼻子吸入,侵襲肌表所致。荊芥、細辛善於疏通竅穴,使由竅穴進入的毒邪也從竅穴排出。防風作為臣藥和使藥輔佐荊芥、細辛,它不像麻黃、羌活那樣專門發散表邪,反而有升發火毒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