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一 (20)
卷二十一 (20)
1. 痘症慈航補遺
其或小兒痘多,則血氣有限,不能盡成膿,而水疱與膿疱相間,此常理也。若無他症,不必施治。
痘有口舌生瘡,或是熱毒,或是虛火,當以痘色辨之,切不可概認實熱,而純用寒涼解毒之藥。如痘色紅紫湧盛者,熱毒也,用上清飲散主之。如痘色淡白者,虛火也,用前參麥清補湯主之,外用赴筵散搽之即愈。或口舌有痘而腫痛者,痘收自愈。不必治,治亦不效。
痘有咽喉腫硬者,首尾俱用利咽解毒湯,外用玉鎖匙吹之。
痘有咽啞者,當辨痘色以分順逆。若痘色紅紫,當行漿而音啞者,此氣喉有痘也。是以外痘行漿時,內痘亦行漿,窒礙氣道而音不亮也。待外痘收則內痘亦消而音自亮矣。此不必別加調治也。若痘色灰白而音啞者,乃血氣虛弱,送毒不出,毒留於肺,肺氣受傷,以致失音,此則危矣!宜參麥清補湯,兼千金內托散。
又,痘有咽喉嗆水者,順逆不同,須為分辨。若痘灌膿時嗆水者,喉中有痘也。外痘成膿,則內痘亦成膿,壅於食門而嗆也。蓋是門乃飲食所進之門,既有所壅,則飲食必溢於氣喉而發嗆,若食物無渣,自能嚥下,不犯氣道,故不嗆也。待外痘收,則內痘自收,可不藥而愈矣。
然此雖嗆水,其喉不甚痛也。若痘未行漿而喉先嗆水,此則毒氣壅塞,其喉必痛,宜用前治咽喉方治之。
痘有小便赤色者,用導赤散主之,有血淋者,用當歸一兩,懷牛膝三錢,亦效。
痘毒入眼,有赤腫而痛不能開者,有翳膜遮蔽而不能視者,自古方書所載,皆以為痘瘡入眼,而不知此非有形之痘,乃無形之痘也。其遮睛之翳,有似痘瘡而實非也。蓋有形之痘,發於咽喉口舌者有之,然皆外痘脹時,內痘亦盛,外收靨時,而內亦消。惟入眼之毒,必作之收靨之時,還元之後,與咽喉口舌之痘迥異,此以知其非有形之痘也。
蓋眼者,五臟血氣之精華也。痘毒之鬱滯於肌膚者為痛為癤,而其留於精華則發為眼患矣。其受病也深,治之者,切不可魯莽躁率,責效於數劑之間,當從容調治,收功於數十劑之後,又不可驟用寒涼,峻攻其里,而疏利其下。何則?痘後之人,元氣虛弱,而其毒發露在表,又在至高之分,若峻用寒涼,則既傷其元氣,又拂逆其病勢,未有不至喪明者,且生他病,而為患不小。又忌用寒涼藥點洗,止可用清毒撥翳湯,緩緩調之。
痘後疱白,口作渴者,脾火也。用黃土滾水泡,澄清溫服。即愈。
痘後發毒者,用三黃為末,有水乾灩,無水麻油調搽。
白話文:
痘症慈航補遺
小孩長痘較多時,血液氣血有限,無法完全化膿,水泡和膿泡會混雜出現,這是正常的現象。如果沒有其他症狀,不必治療。
痘瘡伴隨口舌生瘡,可能是熱毒或虛火,需根據痘痘顏色判斷,不可一概而論為實熱,而只用寒涼解毒的藥物。例如痘痘顏色紅紫且腫脹明顯,是熱毒,可用上清飲散治療。痘痘顏色淡白,是虛火,可用前參麥清補湯治療,外用赴筵散塗抹即可痊癒。即使口舌長痘且腫痛,痘痘消退後也會自行痊癒,不必治療,治療也無效。
痘瘡伴隨咽喉腫硬,可用利咽解毒湯,內服外用,外用玉鎖匙吹喉。
痘瘡伴隨聲音嘶啞,需根據痘痘顏色判斷病情輕重。如果痘痘顏色紅紫,痘瘡正值出膿期而聲音嘶啞,這是因為喉嚨內也有痘瘡。外在痘瘡出膿時,內在痘瘡也同時出膿,阻塞氣道導致聲音沙啞。待外在痘瘡消退,內在痘瘡也會消退,聲音自然會恢復正常,不必額外治療。但如果痘痘顏色灰白且聲音嘶啞,則表示血氣虛弱,毒素無法排出,毒素滯留在肺部,損傷肺氣,導致失聲,這是很危險的!應服用參麥清補湯,並配合千金內托散。
此外,痘瘡伴隨咽喉嗆水,也需區分病情輕重。如果痘瘡正在出膿時嗆水,表示喉嚨內也有痘瘡。外在痘瘡化膿,內在痘瘡也化膿,阻塞食道而導致嗆水。因為食道是食物進出的通道,一旦阻塞,食物就會溢入氣管而引起嗆咳。如果食物沒有渣滓,就能順利吞嚥,不進入氣管,就不會嗆咳。待外在痘瘡消退,內在痘瘡也會自行消退,不必服藥就會痊癒。
雖然有嗆水現象,但喉嚨並不疼痛。如果痘瘡尚未出膿,喉嚨就先出現嗆水,這是毒氣阻塞所致,喉嚨必定疼痛,應使用治療咽喉的藥方。
痘瘡伴隨小便發紅,用導赤散治療;如有血尿,用當歸一兩,懷牛膝三錢,也有效。
痘毒入眼,眼睛紅腫疼痛難以睜開,或有翳膜遮擋視力,古代醫書都認為是痘瘡入眼,但這並非有形的痘瘡,而是無形的痘毒。遮擋眼睛的翳膜看起來像痘瘡,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有形的痘瘡,會出現在咽喉和口舌,但都是外在痘瘡腫脹時,內在痘瘡也同時旺盛;外在痘瘡消退時,內在痘瘡也同時消退。只有入眼的痘毒,必須在痘瘡消退後,元氣恢復之後才會出現,與咽喉口舌的痘瘡截然不同,由此可知它並非有形的痘瘡。
眼睛是五臟氣血精華的所在。痘毒鬱積在肌膚則會形成疼痛的瘡瘍,而停留在精華之處則會引發眼疾。眼疾病情較深,治療時切不可操之過急,期待幾劑藥就能見效,應從容治療,療效在數十劑藥後才會顯現。不可驟然使用寒涼藥物,猛烈攻治內在,而使毒素向下排出。因為出痘後的人,元氣虛弱,毒氣又表現在體表最上層,如果猛烈使用寒涼藥物,就會損傷元氣,又違背病情發展,很容易導致失明,甚至引發其他疾病,後患無窮。又忌用寒涼藥水清洗,只能用清毒撥翳湯,慢慢調理。
痘瘡痊癒後,痘疤發白,口渴,這是脾胃有火。用黃土加滾水浸泡,取澄清液溫服即可痊癒。
痘瘡痊癒後再次發毒,用三黃散研末,若有膿液,用麻油調和塗抹;若無膿液,則直接使用藥末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