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一 (19)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19)

1. 醫方湯頭

養胃開痰湯:人參三分,白朮(土炒)三分,炙草三分,雲苓三分,桔梗三分,楂肉(炒)五分,懷藥(炒)五分(宜用二錢),陳皮三分,生薑引。

建中湯:人參二錢,炙耆三錢,白朮(土炒)一錢五分,歸身(酒炒)一錢五分,川芎八分,製附子一錢,黑姜一錢,肉桂八分,炙草八分,丁香三分。

溫表調中湯:炙耆二錢,人參一錢,白朮(土炒)一錢,雲苓一錢,官桂一錢,乾薑一錢,川芎一錢,當歸(酒洗)一錢,炙草一錢,白芷五分,丁香五分,防風五分,附片五分,生薑引。

清表散毒湯:骨皮(制)八分,麥冬(酒洗)八分,花粉(酒炒)八分,牛子(炒)五分,連翹(去心)五分,歸身(酒洗)五分,豬苓四分,澤瀉四分,黃芩(酒炒)四分,木通四分,甘草四分,不用引。

大連翹飲:連翹(去心)一錢,牛子(炒)八分,柴胡八分,歸身(酒洗)八分,赤芍八分,防風八分,木通五分,車前五分,荊芥五分,酒芍五分,楂肉(炒)五分,滑石(水飛)五分,甘草五分,蟬蛻五分。生薑引。

消毒散血湯:牛子(炒)一錢,酒芍一錢,桃仁(去皮尖油)一錢,熟大黃一錢,紅花五分,沒藥、乳香(俱用燈芯同研碎,煎熱投入藥中)各五分,不用引。

補中益氣湯:參、耆照前加用。人參八分,炙耆八分,白朮(土炒)八分,歸身(酒洗)八分,柴胡四分,升麻四分,川芎四分,炙草五分,陳皮四分,生薑引。

白話文:

養胃開痰湯: 人參 0.9 克,炒過的白朮 0.9 克,炙甘草 0.9 克,茯苓 0.9 克,桔梗 0.9 克,炒過的山楂 1.5 克,炒過的淮山藥 1.5 克(若用宜用 6 克),陳皮 0.9 克,用生薑引藥。

建中湯: 人參 6 克,炙黃耆 9 克,炒過的白朮 4.5 克,酒炒過的當歸身 4.5 克,川芎 2.4 克,製附子 3 克,黑薑 3 克,肉桂 2.4 克,炙甘草 2.4 克,丁香 0.9 克。

溫表調中湯: 炙黃耆 6 克,人參 3 克,炒過的白朮 3 克,茯苓 3 克,官桂 3 克,乾薑 3 克,川芎 3 克,酒洗過的當歸 3 克,炙甘草 3 克,白芷 1.5 克,丁香 1.5 克,防風 1.5 克,附片 1.5 克,用生薑引藥。

清表散毒湯: 製過的骨皮 2.4 克,酒洗過的麥冬 2.4 克,酒炒過的花粉 2.4 克,炒過的牛蒡子 1.5 克,去心的連翹 1.5 克,酒洗過的當歸身 1.5 克,豬苓 1.2 克,澤瀉 1.2 克,酒炒過的黃芩 1.2 克,木通 1.2 克,甘草 1.2 克,不用引藥。

大連翹飲: 去心的連翹 3 克,炒過的牛蒡子 2.4 克,柴胡 2.4 克,酒洗過的當歸身 2.4 克,赤芍 2.4 克,防風 2.4 克,木通 1.5 克,車前子 1.5 克,荊芥 1.5 克,酒炒過的白芍 1.5 克,炒過的山楂 1.5 克,水飛過的滑石 1.5 克,甘草 1.5 克,蟬蛻 1.5 克,用生薑引藥。

消毒散血湯: 炒過的牛蒡子 3 克,酒炒過的白芍 3 克,去皮尖油的桃仁 3 克,熟大黃 3 克,紅花 1.5 克,沒藥、乳香(都用燈芯一起研碎,煎好藥後熱著投入藥中)各 1.5 克,不用引藥。

補中益氣湯: 人參與黃耆的用量和前面相同增加。人參 2.4 克,炙黃耆 2.4 克,炒過的白朮 2.4 克,酒洗過的當歸身 2.4 克,柴胡 1.2 克,升麻 1.2 克,川芎 1.2 克,炙甘草 1.5 克,陳皮 1.2 克,用生薑引藥。

2. 痘症慈航補遺

痘有夾斑而出者,有紅赤點而無顆粒,多隨出而隨沒。又有夾丹而出者,紅赤成片,如雲頭而尖起。此皆毒火浮游散漫於皮膚之間,遇此症者,不必驚惶,但散其遊火,其斑丹自退,宜用元參升麻湯。

有夾麻瘡而出者,仍用玄參升麻湯,加桔梗、黃芩六分,令其麻瘡先退,痘瘡自然起發。

痘初見一二日細小,四五日漸大頂平,至六七日腳漸闊、頂愈平陷,其色全白,形如豆殼者,名為倒靨。此氣血大虛而漿不行也,宜參歸鹿茸湯,加官桂、白芍、川芎六分,南木香四分。若泄瀉者兼用參消散。

痘癢者,表虛也。此為危症。急用參耆實表湯補之。癢痘畢竟屬虛,管㾦乃謂有氣盛血熱而癢者,此無稽謬說也。又有謂因血上行氣分,血味本咸,醃螫皮肉作癢,似為近理,然灰白之痘,不但屬氣虛,而血虛亦甚矣,豈能上行皮肉,醃而作癢乎?則此說亦未必然。有穢氣觸犯而癢者,急燒蒼朮、紅棗,或黃茶葉以避之。甚者,內服和平湯,方見發熱條。

痘痛者為實,此為吉兆,用生白芍二錢為末,酒調服立止。甚者不過二服。

痘出齊後,有面目腫脹而痘不腫者。此血氣虛弱,不能收攝毒氣以成膿,故其毒散漫,妄行肉分也。此為危候。急宜大補氣血以收攝其毒。用參歸大補湯,則痘灌膿而肉脹自消矣。

痘出齊數日後,其間有紫脹硬痘,獨大而無根暈者,此痘疔也。用四聖膏填入,或拔毒散點之,先將銀針撥開疔口,將藥填入,即轉紅活。

痘毒發於肌膚,而血氣不能運化以成膿結痂,則有鬱熱不散,赤腫而成癰者。其發於未收以前者少,而發於既收以後者多。未收以前,必膿少而淡者有之。既收以後,必痂浮薄而速結速落者有之。若膿漿飽滿,結痂厚實,緩結緩落者,並無有也。此毒氣發泄、盡與不盡之明驗也。

又有不虛而服補劑,不寒而服熱劑以致發癰者,醫之誤也,俱用大連翹飲主之。但當其初發腫時,內外夾攻,消散之為上。至於成膿,則幼小之兒多難堪,而在頭頂胸背腰腹者皆險也。外治以三豆漿塗之。

痘瘡原多潰爛,收結後或手足等處仍作熱臭爛,出水不止,用生肌散搽之,熱退結痂而愈。其有仍作熱作膿而不即愈者,用大連翹飲解之即愈,又有餘毒流注各處出清水者,綿繭散搽之。

痘有鼻中衄血者,毒氣上衝於肺也。此其毒氣外泄,亦非惡候,不必驚惶,只用發灰散、或清肺湯治之。切不可峻用寒涼,如犀角、生地、梔子、三黃之類,冰伏其氣血,必為大害。世人不知此理,一遇痘瘡有衄血、咽喉、口舌等症,即認為實熱,遽投以寒涼,冰伏其血脈,以致痘不得成漿而變為壞症者多矣。是治末而妨其本,昧之甚者也。

痘有水疱而無膿者,血少不能化膿也。急用參歸鹿茸湯,峻補其血。若膿疱與水疱相半者無妨。如十分中有三四分膿疱,猶有生意,惟遍身水疱則危矣。然胃氣好而飲食如常者,亦可望生,但其毒氣未散,須防發癰耳。

白話文:

有時候,水痘會伴隨著紅斑一同出現,這些紅斑可能呈現紅色但沒有明顯的顆粒感,通常很快就會消失。另一種情況是,水痘可能伴隨著丹痧一同出現,形成一大片紅色,形狀像雲朵般尖突。這都是因為體內的毒素和火氣在皮膚表面流動,如果遇到這種症狀,不必過度恐慌,我們應該做的是將體內的火氣散去,那麼紅斑和丹痧就會自行消退,建議使用元參升麻湯。

如果水痘伴隨著麻疹一同出現,依然可以使用玄參升麻湯,加上桔梗和黃芩,讓麻疹先退去,那麼水痘就會自然發出。

水痘剛開始出現的一兩天,會非常細小,到了四五天後會逐漸變大,頂部變得平坦,到了六七天,底部會變寬,頂部會更凹陷,顏色會完全變白,形狀就像豆殼一樣,這種現象被稱為倒靨。這表示體內的氣血非常虛弱,以致於不能產生膿漿。此時,建議使用參歸鹿茸湯,加上官桂、白芍、川芎和南木香。如果同時有腹瀉的情況,應同時使用參消散。

如果水痘發癢,表示身體表面的防禦力減弱了,這是一個危險的徵兆。應立即使用參耆實表湯來補充體力。一般而言,發癢的水痘都表示體質虛弱,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體內氣血旺盛導致的,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另外,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血液上行到皮膚,由於血液本身帶有鹹味,刺激皮膚造成癢感,這聽起來有些道理,但對於那些皮膚灰白、氣血嚴重不足的人來說,他們的血液根本無法上行到皮膚,又如何能刺激皮膚呢?所以這個理論未必正確。如果因為接觸到髒東西而導致水痘發癢,應立即燃燒蒼朮、紅棗,或黃茶葉來避免。如果情況嚴重,應內服和平湯,具體的配方請參考發熱條。

如果水痘出現後,臉部和眼睛周圍出現腫脹,但水痘本身並沒有變大,這表示體內的血氣非常虛弱,無法將毒素集中在一起形成膿包,所以毒素在體內四處流動,導致皮膚腫脹。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應立即大量補充氣血,將毒素集中在一起。建議使用參歸大補湯,這樣水痘就能形成膿包,皮膚的腫脹也會自行消退。

水痘全部長出後幾天,如果其中有一個或幾個水痘呈現紫色,而且非常硬,沒有紅暈,這就是痘瘡。可以使用四聖膏塗抹,或者使用拔毒散。首先,用銀針將痘瘡刺破,然後將藥膏塗抹在上面,痘瘡就會轉變成紅色,並且恢復活力。

水痘的毒素可能在皮膚表面產生,但體內的血氣卻無法將其轉化為膿包和痂皮,這可能會導致熱毒無法散去,最終形成膿腫。這種情況在水痘剛開始發作的時候比較少見,但在水痘已經痊癒後卻比較常見。在水痘剛開始發作的時候,膿包通常比較小而且膿液比較稀薄。但在水痘已經痊癒後,膿包通常比較大而且膿液比較濃稠。如果膿包非常飽滿,而且痂皮很厚,那麼這種情況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膿包非常稀薄,而且痂皮很薄,那麼這可能表示毒素尚未完全排出體外。

有時候,即使體質並不是非常虛弱,但因為服用了一些補藥,或者體質並不是非常寒冷,但因為服用了一些熱性藥物,最終導致膿腫的產生。這都是醫生的失誤,應使用大連翹飲來治療。在膿腫剛開始發作的時候,應同時使用內服和外敷的方法來治療,這樣效果最好。但一旦膿腫形成,對於小孩來說,可能比較難以承受,特別是在頭頂、胸部、背部和腹部的位置,都是非常危險的。對於這種情況,應使用三豆漿外敷。

水痘通常會導致皮膚潰爛,但如果在痊癒後,手腳等部位仍然持續發熱、散發臭味,而且一直有分泌物,應使用生肌散來塗抹,這樣可以幫助皮膚恢復健康。如果皮膚仍然持續發熱,而且不斷產生膿液,那麼應使用大連翹飲來治療,這樣才能讓病情得到控制。另外,如果毒素在痊癒後仍然在體內流動,導致分泌物不斷產生,應使用綿繭散來塗抹。

有時候,水痘會導致鼻子出血,這表示毒素正在對肺部造成影響。但這種情況並不表示病情非常嚴重,不必過度恐慌,只要使用發灰散或者清肺湯來治療就可以了。但絕對不能使用過於寒涼的藥物,例如犀角、生地、梔子和三黃等,這樣會讓血氣凝固,最終導致病情惡化。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只要水痘出現鼻子出血、咽喉疼痛和口腔潰瘍等症狀,就認為這是因為體內熱毒過盛,於是立即使用一些寒涼的藥物來治療,結果導致血脈凝固,最終導致水痘無法形成膿包,反而導致病情惡化。這就是隻看表面症狀,而忽略了根本原因。

有時候,水痘會形成水泡,但不會產生膿包,這表示體內的血氣不足,無法將毒素轉化為膿包。這種情況應立即使用參歸鹿茸湯來補充體力。但如果水泡和膿包的比例差不多,那麼就不需要特別擔心。例如,如果十分之一的水痘形成了膿包,那麼這種情況通常表示還有生存的機會,但如果全身都是水泡,那麼情況就非常危險了。但如果體質良好,而且飲食正常,那麼還是有希望康復的,只是要小心防止膿腫的產生。

對於小孩來說,如果水痘非常多,那麼體內的血氣肯定不足以讓所有水痘都形成膿包,因此通常會出現水泡和膿包交錯的情況,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如果沒有其他症狀,那麼就不需要特別治療。

有時候,水痘會導致口腔和舌頭上出現潰瘍,這可能是因為體內的熱毒過盛,也可能是因爲虛火過旺。應根據水痘的顏色來判斷,千萬不能認為所有的潰瘍都是因為熱毒過盛,然後就使用寒涼的解毒藥物。例如,如果水痘顏色紅紫,而且非常旺盛,那麼這表示是因為熱毒過盛,可以使用上清飲散來治療。但如果水痘顏色淡白,那麼這表示是因為虛火過旺,可以使用參麥清補湯來治療,同時使用赴筵散外敷,這樣就可以讓病情得到控制。另外,如果口腔和舌頭上有水痘,而且非常腫痛,那麼等到水痘痊癒後,這些症狀自然就會消失,不需要特別治療。

有時候,水痘會導致咽喉腫痛,應在剛開始發作和痊癒後分別使用利咽解毒湯,同時使用玉鎖匙來治療。

有時候,水痘會導致聲音嘶啞,應根據水痘的顏色來判斷病情的輕重。例如,如果水痘顏色紅紫,而且應該形成膿包的時候卻出現聲音嘶啞,那麼這表示是因為咽喉也有水痘,當體外的水痘開始形成膿包的時候,體內的水痘也在形成膿包,最終導致氣道受到阻塞,所以聲音無法正常發出。等到體外的水痘痊癒後,體內的水痘也會消失,聲音自然就會恢復正常。但如果是因為體內的血氣非常虛弱,無法將毒素排出體外,導致毒素留在肺部,最終導致肺部受到損傷,所以聲音無法正常發出,那麼這種情況就非常危險了。應使用參麥清補湯,同時使用千金內託散。

另外,有時候水痘會導致咽喉嗆水,但根據病情的不同,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如果在水痘開始形成膿包的時候出現咽喉嗆水,那麼這表示是因為咽喉也有水痘,當體外的水痘開始形成膿包的時候,體內的水痘也在形成膿包,最終導致食道受到阻塞,所以喝水的時候會嗆到。但如果是因為體內的毒素過剩,導致咽喉受到阻塞,那麼這種情況就非常危險了,應立即使用利咽解毒湯來治療。

有時候,水痘會導致小便呈現紅色,應使用導赤散來治療。如果出現血尿,可以使用當歸和懷牛膝來治療。

有時候,水痘會進入眼睛,導致眼睛紅腫,而且非常疼痛,甚至無法睜開。有時候,水痘會導致眼睛上出現一層薄膜,導致視力下降。過去的醫書通常認為這是因為水痘進入眼睛,但實際上這並不是有形的水痘,而是無形的水痘。這層遮住眼睛的薄膜看起來像水痘,但實際上並不是。有形的水痘通常會在咽喉和口腔中出現,當體外的水痘開始形成膿包的時候,體內的水痘也會開始形成膿包,等到體外的水痘痊癒後,體內的水痘也會消失。但對於進入眼睛的水痘,通常會在水痘開始形成膿包的時候出現,等到水痘痊癒後,這層遮住眼睛的薄膜才會消失,這表示這並不是有形的水痘。

眼睛是五臟六腑的精華所在,當毒素在皮膚上產生膿包和瘡瘍的時候,毒素也會在眼睛上產生問題。因為眼睛受到的影響非常深遠,所以在治療的時候,千萬不能操之過急,不能期望在幾次治療後就能看到效果,必須耐心調理,經過多次治療後才能看到效果。另外,在治療的時候,千萬不能使用過於寒涼的藥物,也不能使用過於強烈的藥物,這樣會導致毒素在體內更加嚴重。為什麼呢?因為水痘後期,體內的元氣非常虛弱,而且毒素主要在體表產生,如果使用過於寒涼的藥物,不僅會傷害體內的元氣,而且會讓病情更加嚴重,最終導致視力受損,甚至產生其他疾病,最終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有時候,水痘後期會導致皮膚上出現白色的水泡,而且非常口渴,這表示脾臟的火氣過盛。應使用黃土滾水泡,然後澄清後溫服,這樣就可以讓病情得到控制。

有時候,水痘後期會導致體內產生毒素,可以使用三黃磨成粉末,然後用水或者麻油調和後塗抹在皮膚上,這樣就可以讓病情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