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七 (6)

1. 腹脹泄瀉不止疴物不化

此胃寒也。用益智仁二兩,麵裹燒之,煎服,立愈。

白話文:

這是胃寒的情況。使用益智仁兩錢,用麵粉包裹後加熱,煎煮後服用,馬上就可以痊癒。

2. 泄瀉不止腹有硬塊不消

此症有氣滯、血滯之分,一人患此,照氣滯治之不效,後用桃仁、大黃、芒硝、甘草、桂枝、白芷,服數劑而愈。

白話文:

此病症屬於氣滯、血滯兩類之分。 有一個人患有此病,按照治療氣滯的方法治療,卻無效,之後改用桃仁、大黃、芒硝、甘草、桂枝和白芷為藥物,服用幾帖藥後,病就好了。

3. 小兒水瀉不能服藥

痢疾亦治。巴豆三粒,黃蠟三錢,共搗爛成膏,貼臍上,用絹帕縛住,半日即愈。如噤口不食者,加麝香三釐,用前藥同貼。

白話文:

痢疾也可以用以下方法治療。巴豆三粒,黃蠟三錢,一起搗爛成膏狀,貼在肚臍上,用絲巾固定,半天就會治癒。如果患者閉口不食,則加入麝香三釐,與前面所說的藥物一起貼上。

又方:香白芷、乾薑各一錢,共研細末,以蜜為膏。先用酒洗臍,溫微熱後貼膏,用鞋底烘熱熨膏上,氣通即愈。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香白芷、乾薑各一錢,研磨成細末,再以蜂蜜調成膏狀。先用酒清洗肚臍,溫熱後將藥膏貼上,再用熱過的鞋底熨燙藥膏,直到產生熱氣,即可治癒。

4. 泄瀉口渴

七味白朮散(見三消門)屢試如神。

白話文:

七味白朮散(見三消門)多次使用都像神一樣有效。

5. 痢疾

痢疾最忌黃連,服則倒胃難治。然倪涵初先生痢疾三方均有此味,似不相宜,胃弱者宜斟酌用之。

白話文:

痢疾最忌諱服用黃連,吃了會導致胃部不適,難以治癒。但是倪涵初先生的痢疾三方都含有黃連,似乎不相宜,胃弱的人應該酌情使用。

6. 痢疾三方

痢為險惡之症,生死所關,不惟時醫治之失宜,而古今治法千家,多不得其道,是以不能速收全效。今立方何以為奇?不泥成法故奇也。立論何以為妙?不膠成說故妙也。然其藥品又不外乎常用而已,有識者切不可更張,勿為庸醫所誤,遵而用之,百試百效者也。

白話文:

痢疾是兇險的疾病,關係到生死。不只當今醫生的治療方法不適當,而且自古至今的治療方法,千家百派,多數不得其道,因此不能迅速收到全面的效果。現在建立的方劑為什麼神奇呢?不泥古不拘泥成法,所以神奇。立論為什麼高明呢?不膠著成說,所以高明。然而它的藥品種類不超過常用的藥品,有見識的人絕對不可以隨意更改,不要被庸醫誤導,遵照使用,驗證百次,次次有效。

初起煎方:川黃連(去蘆)、條黃芩、生白芍、山楂肉各一錢二分,陳枳殼(去穰)、紫厚朴(去皮,薑汁拌炒)、堅檳榔、青皮(去穰)各八分,當歸、甘草、地榆各五分,紅花三分,桃仁(去皮尖,研細粉)一錢,南木香三分(磨兌)水二碗,煎一碗,空心服,渣再煎服。此方或紅或白,裡急後重,身熱腹痛者俱可服。

白話文:

初起煎劑的處方如下:川黃連(去皮)1.2錢,條黃芩1.2錢,生白芍1.2錢,山楂肉1.2錢,陳年枳殼(去瓤)0.8錢,紫厚朴(去皮,用薑汁拌炒)0.8錢,堅檳榔0.8錢,青皮(去穰)0.8錢,當歸0.5錢,甘草0.5錢,地榆0.5錢,紅花0.3錢,桃仁(去皮尖,研磨成細粉)1錢,南木香0.3錢(研磨兌水)水二碗,煎成一碗,空腹服用,藥渣再煎服。

此方藥劑有時呈紅色,有時呈白色,適用於裡急後重、身熱腹痛者。

如單白者去地榆、桃仁,加橘紅四分,木香三分;如滯澀甚者,或加大黃二錢,用酒拌勻炒,服一二服,仍除之。若一劑滯澀已去,不必再服矣。右方用之三五日神效,用之於旬日亦效,惟十日、半月外,則當加減矣。另詳於左。

白話文:

如果大便顏色較淡,就去除地榆和桃仁,加入四分橘紅和三分木香;如果大便阻塞嚴重,可以加入二錢大黃,用酒拌勻後炒熱,服用一到兩劑,就能去除大便阻塞。如果一劑藥就能去除大便阻塞,就不需要再服用了。這個處方在三到五天內就會有明顯的效果,在十天內服用也會有效,但是超過十天或半個月,就需要調整劑量。詳細請見左邊。

加減煎方:川蓮、黃芩、白芍(酒炒)各六分,山楂肉一錢,橘紅、青皮、檳榔、地榆各四分,甘草(炙)三分,當歸五分,桃仁粉六分,紅花三分,木香(磨兌)二分,水三碗,煎一碗,空心服,渣再煎服。如延至月餘,覺脾胃弱而虛滑者,法當補脾,具方如下。

白話文:

加減煎方:川蓮、黃芩、白芍(用酒炒過)各六分,山楂肉一錢,橘紅、青皮、檳榔、地榆各四分,甘草(炙過的)三分,當歸五分,桃仁粉六分,紅花三分,木香(磨成末)二分,用水三碗,煎成一碗,空腹服用,藥渣再次煎煮後服用。如果延續到一個月以上,感覺脾胃虛弱而滑脫,這時就要補脾,具體方如下。

補理煎方:川蓮、條芩各酒炒六分,芍藥(酒炒)四分,橘紅六分,全當歸、人參(無則高麗參、好黨參亦可)、白朮(土炒)、炙草各五分,水煎,空心服,渣再煎服。

白話文:

補理煎方:川蓮、條芩各以酒炒至六分,芍藥(以酒炒至四分),橘紅六分,全當歸、人參(若無則可用高麗參、好黨參代替)、白朮(以土炒至五分)、炙草各五分,以水煎服,空腹時服用,藥渣再煎服。

以上三方,隨用輒效,其有不效者,必初時投參、術等補劑太早,補塞邪氣在內,久而正氣已虛,邪氣益盛,纏綿不已,欲補而澀之則助邪,欲清而疏之則愈滑,遂至於不可救藥,雖有奇方,無如之何,則初投溫補殺之也。如婦人有胎者,去桃仁、紅花、檳榔等味。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方,隨時使用都很有效果,如果沒有效果,一定是最初服用人蔘、術等補品的劑量過早太多,補住了邪氣在體內,時間一長,導致正氣已經不足,邪氣更加旺盛,病情纏綿不已,想用補藥去補益,反而會助長邪氣,想用清熱祛邪的藥去治療,反而會使邪氣更加嚴重,最終導致無法救治,即使有奇方妙藥,也無濟於事,這是因爲最初服用了溫補的藥物而導致的。如果婦女有懷孕的,要去掉桃仁、紅花、檳榔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