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十一 (1)
卷十一 (1)
1. 腸癰
腸癰有生於腸內者,腹內脹急,大小便牽痛如淋,轉側搖之如水聲,潰後則膿從大便出。有生腸外者,肚臍腫痛作脹,或一足彎曲,口有臭氣,或膿自臍出,甚則腸穿有蟲自臍中出,勢難為計。初起宜用牡丹皮散以消之,潰爛則用參耆內托之劑。
牡丹皮散:丹皮五錢,苡仁一兩,栝蔞仁(去油)二錢,桃仁(去皮尖)二十粒,水煎服。此孫真人《千金方》也。
又方:多服六一散(見內外備用諸方),膿血從大便出,膿盡即愈。至神至穩之方也。
又方:皂角刺一兩,至少八錢,酒煎至七分,溫服,膿血從大小便出而愈。不飲酒者,水煎亦可。
又方:大黃(炒)、朴硝各一錢,丹皮、白芥子、桃仁各二錢,空心煎服。小腹堅硬而熱,按之則痛,肉色不變,或紅赤微腫,出汗畏寒,小便亦多,脈緊實而有力,服此神效。
白話文:
腸癰的發生,一種是長在腸子裡面,患者腹部會脹痛緊繃,大小便都會牽扯到而疼痛,像尿急一樣;翻身時腸內會有像水聲一樣的聲音,膿瘍潰爛後,膿液會從大便排出。另一種是長在腸子外面,肚臍附近腫痛脹滿,可能一條腿會彎曲,口氣難聞,膿液可能從肚臍排出,嚴重的話甚至腸子穿孔,蟲子會從肚臍跑出來,情況非常危急。
初期可以用牡丹皮散來消腫,潰爛之後則用參、耆等藥材的內托方劑。
牡丹皮散的配方是:牡丹皮五錢,薏苡仁一兩,栝樓仁(去油)二錢,桃仁(去皮尖)二十粒,水煎服。這是孫真人《千金方》裡的方劑。
另一個方劑:多服用六一散(詳細配方請參考《內外備用諸方》),膿血會從大便排出,膿排乾淨後就能痊癒,這是非常有效且穩妥的方劑。
另一個方劑:皂角刺一兩(至少八錢),用酒煎至七分,溫服,膿血會從大小便排出而痊癒。不喝酒的人,可以用水煎。
另一個方劑:炒大黃、朴硝各一錢,牡丹皮、白芥子、桃仁各二錢,空腹服用。適用於小腹部堅硬發熱,按壓會痛,皮膚顏色沒有變化或略微紅腫,出汗怕冷,小便也多,脈象緊實有力,服用這個方劑效果顯著。
2. 肚癰
肚腹生癰,即腸癰也。照上腸癰各方治之。
白話文:
肚子長了癰腫,就是腸癰。按照治療腸癰的各種方法治療即可。
3. 臍癰
方見肚腹部。
白話文:
肚臍附近長了腫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