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十一 (15)
卷十一 (15)
1. 內外備用諸方
七制香附丸:專治心血虧虛,火不下降,水不上升,以致心腎不交,夜夢遺精,百藥不效者,服此大有奇功,香附一斤。
一制:淘米水泡一夜,石上擦去毛,曬乾。二制:陳酒泡一夜,曬乾。三制:童便,照前。四制:鹽水,照前。五制:牛乳,照前。六制:小扁黑豆煮水,照前。七制:真茯神六兩,去皮、去木心,二味共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早空心服一丸。
九制黃耆:此藥制後可與人參同功。氣虛者服之最佳,婦人體虛血崩及產婦虛症服之更妙。頂上綿箭耆一斤,洗淨、切片,烘乾。
第一次:用木通二兩,煎水泡一夜,曬乾;二次:升麻一兩,照前,三次:丹皮二兩四錢,照前,四次:沙參三兩五錢,照前,五次:玉竹四兩六錢,照前。六次:附子一兩制、照前。七次:五味二兩,照前。八次:防風二兩,照前。九次:蜜糖三兩拌炒,制完,蒸過七日可服。每用二錢,水一杯,飯上蒸好,臨食對酒少許服,渣再煎服。
代參膏:此膏大補氣血,可代參用。嫩黃耆(壯嫩而箭樣者用,銼片)、白歸身(切去頭尾,酒洗)各五錢,肥玉竹一兩,化州橘紅三錢(如無真者,用新會陳皮去淨白亦可)共入砂鍋內,用天泉水熬成膏,每早開水調服。
湧泉膏(又名海龍膏):專治男婦下元虛損,五勞七傷,咳嗽痰喘氣急,左癱右瘓,手足麻木,遍身筋骨疼痛,腰腳軟弱,肚腹受寒,男子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等症。貼至半年,步履如飛,下身不甚畏冷,貼至一年,氣貫泥宮,雖老年亦能種子,可免雜症,併除風濕。真神方也。
大海龍一對(雄黑雌黃長尺余者佳,無則用海馬亦可,終不如海龍之妙),大生附子一個(重一兩五錢,切去蘆頭,童便、甘草水各浸一日,洗淨),零陵香、大穿山甲三錢(要大片),鎖陽三錢,各藥切碎,用真香麻油一斤四兩,將藥浸入,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然後木炭火熬至藥枯,去淨渣,將油再熬至將要滴水成珠時,稱准分量,每油一斤加飛淨黃丹六兩五錢,用火熬至滴水成珠(火不要大,膏不要太稠,切記切記),用槐枝不住手攪動,再下真陽起石末、真麝香末各五錢,冬蟲夏草末、好野高麗參末、真川椒末、母丁香末各三錢,攪極勻,埋入土內七日去火毒。每用膏三分,攤如錢大貼兩足心,十日一換,不可間斷。
此膏五十歲內外貼之方見功效。若少年無病者貼之,足心作癢起泡,反無益也。
附桂膏:治感受風濕,手足麻木,筋骨疼痛等症,貼之神效。肚腹畏寒者更妙。真香麻油三斤,柏枝尖、松毛心各五斤,生大附子(切片)、肉桂(研極細末)各半斤,黃丹、鉛粉各十兩,先將麻油入鍋燒滾、下柏枝、松毛、附子,次第入油鍋熬枯,去渣,下肉桂末再熬,下黃丹、鉛粉,不住手攪至滴水成珠,入瓦器內浸水中拔去火毒,用布攤貼。肚腹畏寒者貼肚臍,用大張連臍眼貼,並貼背後腎俞穴。
白話文:
內外備用諸方
七制香附丸:專治心血不足,心火不降,腎水不上,導致心腎不交,夜間遺精,服用其他藥物無效者,服用此方效果顯著。用香附子一斤,經過七道工序炮製:
- 用淘米水浸泡一夜,用石頭擦去毛,曬乾。
- 用陳年酒浸泡一夜,曬乾。
- 用童子尿浸泡,方法同前。
- 用鹽水浸泡,方法同前。
- 用牛奶浸泡,方法同前。
- 用煮熟的小扁黑豆水浸泡,方法同前。
- 將炮製好的香附子與茯神(去皮、去木心)六兩研磨成粉,用蜂蜜煉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天清晨空腹服用一丸。
九制黃耆:此方炮製後的黃耆功效可與人參媲美,氣虛者服用最佳,尤其適合婦女體虛、崩漏以及產後虛弱者。取頂級黃耆一斤,洗淨切片,烘乾後,再經過九道工序炮製:
- 用木通二兩煎水浸泡一夜,曬乾。
- 用升麻一兩,方法同前。
- 用丹皮二兩四錢,方法同前。
- 用沙參三兩五錢,方法同前。
- 用玉竹四兩六錢,方法同前。
- 用炮製過的附子一兩,方法同前。
- 用五味子二兩,方法同前。
- 用防風二兩,方法同前。
- 用蜂蜜三兩拌炒,然後蒸七日即可服用。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杯,用飯鍋蒸熟,飯前服用,並佐以少量酒,藥渣再煎服一次。
代參膏:此膏方具有大補氣血的功效,可替代人參使用。取嫩黃耆(選擇粗壯、箭狀的)、白歸身(切去頭尾,用酒洗淨)各五錢,肥玉竹一兩,化州橘紅三錢(若無,可用新會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代替),放入砂鍋中,用泉水熬製成膏,每天早晨用開水調服。
湧泉膏(又名海龍膏):專治男女下元虛損、勞傷、咳嗽痰喘氣急、半身不遂、手足麻木、全身筋骨疼痛、腰腿無力、腹部受寒,男性遺精白濁,女性赤白帶下等症。長期貼敷,可有效改善症狀。貼敷半年,行走如飛,下肢不再畏寒;貼敷一年,氣血充盈,即使老年人也能生育,並能預防各種疾病,去除風濕。這是非常有效的古方。
取大海龍一對(雄性黑色,雌性黃色,長約一尺者最佳,若無可用海馬代替,但療效不如海龍),生附子一個(重一兩五錢,切去蘆頭,用童子尿和甘草水各浸泡一天,洗淨),零陵香、大穿山甲各三錢(需大片),鎖陽三錢,將所有藥材切碎,用純正香麻油一斤四兩浸泡,春五天,夏三天,秋七天,冬十天,然後用木炭火熬製至藥材枯乾,去除藥渣,再熬製油至滴水成珠,稱量後,每斤油加入飛淨黃丹六兩五錢,用小火熬製至滴水成珠(火不要太大,膏體不要太稠,切記),用槐樹枝不斷攪拌,再加入研磨成粉的陽起石、麝香各五錢,冬蟲夏草、高麗參、川椒、丁香各三錢,充分攪拌均勻,埋入土中七天去除火毒。每次取膏三分,攤成錢幣大小,貼敷於雙足心,十天換一次,不可間斷。
此膏適用於五十歲以內的人群,效果顯著。若年輕人無病服用,足心會發癢起泡,反而有害無益。
附桂膏:治療風濕侵襲、手足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療效顯著。腹部畏寒者效果更佳。取純正香麻油三斤,柏樹枝尖、松樹心各五斤,生附子(切片)、肉桂(研磨成細粉)各半斤,黃丹、鉛粉各十兩,先將麻油燒滾,放入柏樹枝、松樹心、附子,依次放入油鍋中熬製至枯乾,去除藥渣,加入肉桂粉繼續熬製,再加入黃丹、鉛粉,不斷攪拌至滴水成珠,放入瓦器中浸泡水中去除火毒,用布攤開貼敷。腹部畏寒者貼敷肚臍,需用大塊膏藥覆蓋肚臍,並同時貼敷背部的腎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