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四 (18)
卷二十四 (18)
1. 外科要訣
凡治初起之毒,順手醫去,便易見效。如毒患已久及被人醫得反復者,必須究其初起何因及一向所服何藥?且何藥見效,何藥不見效,仔細問明,看清陰陽,兼診脈之虛實,方好用藥。凡治毒,必須按經加引經藥,方能奏效。
正氣盛者,消毒為主,正氣虛者,扶正為主,消毒佐之。上身之毒,當歸、川芎常用,腳下之毒,用當歸不用川芎。足下之毒,十有八九,初起以濕熱論,久後以氣虛論。發背不宜用白朮。上身之毒,總不宜用白朮,恐燥腎閉氣,排膿作痛。臍以下可用,並可重用。委中毒不可用黃耆,用則足不能伸。
傷寒時毒,不可用耆、術。開口之毒,不宜用皂刺,恐其翻口。
陽毒初起,通用加減消毒散。冬天有外感,加前胡、防風、蘇葉、夏天有暑氣,加香茹、扁豆。
陰毒初起血虛者,通用陽和湯。此方不必加減,惟初起略加銀花、甘草。或貧士無力,買好玉桂換用當歸二錢亦可。氣虛者通用加味四妙湯。通經絡用山甲,清熱解毒用元參、赤芍、銀花、甘草,消陽毒堅腫用蒲公英,此乃陽明經主藥,陽明之毒有堅腫者,可以重用。消陰毒堅腫用續斷。
散寒濕用防風、前胡。頭腦上引經蘢用藁本,手上用桂枝,胸前口上用桔梗,腰上用杜仲,腳上用牛膝,耳內用菖蒲,耳後用柴胡、夏枯,鼻孔用辛夷、桔梗,顴骨用公英,唇口用山梔、白果。頸背側膀胱經用羌活,乳房用公英,有兒吃乳者宜加漏蘆以通乳竅,或山甲亦可。腰眼用獨活。
濕熱毒不宜用丹,腳上初起忌用輕粉並升丹,火毒不宜用丹,對口忌用丹,下疳初起忌用丹,顴口疽忌用丹,龜蛇初開口不宜用丹。魚口是空處不宜用降,腦項上不宜用追毒散,腹上不宜用降,恐其傷膜。腳上濕熱毒不宜用膏藥,貼用則熱氣閉寒,從內橫走四邊起吻,久後則可用。
乳房不宜用針,恐其傷絡。毒氣未清,不宜用生肌散,面上不宜用生肌散,耳後不可上藥線。
發背陽毒易治,陰毒居多。初起連服陽和湯數貼,自可消散,即或不消,亦易潰膿而收功也。萬不可服真人活命飲,此方多剝削脾胃。凡患陰背發者,多由腎氣虧損,蓋先天既壞,復用連翹、花粉,剝削脾腎,安得不死。
凡毒肉滿毒盡,久不收口而色白者,多是肌肉寒冷,用薑炭、玉桂末摻之方能收口。凡毒鮮紅者多痛。凡毒不可單用水洗,必須煎藥,恐其傷濕。凡服大黃,小便必紅而濁,須向病定說清,恐其驚惶。
麻黃、荊芥,祛風散熱,大頭瘟症,可用此煎水沖。人中黃、大頭瘟要藥。氣閉作痛者用追毒散,膿閉作痛者,用冰翠散。
上牙屬腎,下牙屬大腸,牙肉亦然。交牙亦屬胃,上齶屬脾,舌下屬心。
瘡口久後變黑無膿,乃氣血大敗之候,不治。
白話文:
外科要訣
治療初期毒症,及時治療,療效顯著。若毒症久治不愈或反覆發作,必須追溯病因,詢問患者以往服用的藥物,哪些藥物有效,哪些藥物無效,仔細詢問病情,辨清陰陽,診察脈象的虛實,才能正確用藥。治療毒症,必須按照經絡循行,配合引經藥物,才能見效。
正氣充足者,以清熱解毒為主;正氣虛弱者,以扶正固本為主,輔以清熱解毒。上半身的毒症,常用當歸、川芎;下半身的毒症,用當歸不用川芎。下半身的毒症,十之八九初期以濕熱論治,久病則以氣虛論治。發背瘡不宜用白朮。上半身的毒症,一般不宜用白朮,以免燥傷腎氣,導致氣機阻滯,排膿疼痛。肚臍以下可以使用,而且可以加大劑量。腹部毒症忌用黃耆,否則會導致足不能伸。
傷寒併發毒症,忌用黃耆、白朮。口腔潰瘍,不宜用皂角刺,以免加重病情。
陽性毒症初期,常用加減消毒散。冬天若有外感,加前胡、防風、蘇葉;夏天若有暑熱,加香菇、扁豆。
陰性毒症初期,伴有血虛者,常用陽和湯。此方不必加減,初期僅需略加銀花、甘草。如果經濟困難,可以用價格較低的玉桂代替當歸二錢。氣虛者,常用加味四妙湯。通經絡用穿山甲,清熱解毒用玄參、赤芍、銀花、甘草,消散陽性毒症的堅硬腫塊用蒲公英(這是陽明經的要藥,陽明經毒症伴有堅硬腫塊者,可以加大劑量),消散陰性毒症的堅硬腫塊用續斷。
散寒除濕用防風、前胡。頭部引經藥用藁本,手上用桂枝,胸前口上用桔梗,腰上用杜仲,腳上用牛膝,耳內用菖蒲,耳後用柴胡、夏枯草,鼻孔用辛夷、桔梗,顴骨用蒲公英,唇口用山梔子、白果。頸背部膀胱經循行處用羌活,乳房用蒲公英,哺乳期婦女宜加漏蘆以通乳竅,或穿山甲亦可。腰部用獨活。
濕熱毒症不宜用丹砂,腳部初期忌用輕粉和升丹,火毒不宜用丹砂,口腔潰瘍忌用丹砂,下疳初期忌用丹砂,顴骨疽忌用丹砂,龜頭瘡初期開口不宜用丹砂。魚口(指潰瘍空洞)不宜用下降藥,腦後部不宜用追毒散,腹部不宜用下降藥,以免損傷筋膜。腳部濕熱毒症不宜用膏藥,貼敷膏藥會導致熱氣鬱閉,寒邪內阻,從內向外蔓延,久後則可以用。
乳房不宜用針灸,以免損傷經絡。毒氣未清,不宜用生肌散,面部不宜用生肌散,耳後不可敷藥線。
發背陽性毒症容易治療,陰性毒症較多。初期連服陽和湯幾劑,即可消散,即使不消散,也容易潰膿癒合。絕對不可服用真人活命飲,此方多傷脾胃。患陰性發背瘡者,多因腎氣虧損,先天不足,再服用連翹、花粉等藥物,更會損傷脾腎,難以痊癒。
毒瘡肉芽已長滿,毒素已清除,但久久不收口,顏色發白者,多是肌肉寒冷,用薑炭、玉桂末外敷才能收口。毒瘡鮮紅色者多疼痛。毒瘡不可單用水洗,必須煎藥清洗,以免加重濕邪。服用大黃後,小便會變成紅色渾濁,必須向患者說明,以免其驚慌。
麻黃、荊芥,具有祛風散熱的功效,治療大頭瘟,可用其煎水服用。人中黃、大頭瘟是治療大頭瘟的要藥。氣機阻滯疼痛者,用追毒散;膿液鬱積疼痛者,用冰片散。
上牙屬腎,下牙屬大腸,牙齦亦然。牙齒交界處屬胃,上顎屬脾,舌下屬心。
瘡口久不癒合,顏色變黑,沒有膿液,這是氣血衰敗的徵兆,不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