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十 (16)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6)

1. 初生大小便出血

此由胎氣熱盛所致。或母食酒面煎炒熱毒等物,流入心肺,兒在胎內受之,熱毒亦傳於心肺。女子熱入於心,故小便出血。男子熱入於肺,故大便血血。用生地黃取自然汁,入蜜少許和勻,溫服,男女皆效。

白話文:

新生兒大小便出血,是因為胎兒體內熱氣過盛所造成。可能是母親飲食酒類、辛辣煎炒等熱性食物,導致熱毒進入心肺,胎兒在母體內受到影響,熱毒也傳到心肺。女嬰因心火旺盛而小便出血;男嬰因肺熱而大便出血。治療方法是用鮮生地黃榨汁,加入少量蜂蜜混合均勻,溫熱服用,男女嬰均有效。

2. 夜睡遺尿在床

方見卷六小便門。

白話文:

夜間睡覺尿床 (此方可在相關醫書的第六卷,小便部分找到。)

3. 初生糞門閉塞

以金銀簪挑開一孔,不可過深,用油紙捻套住,免其再合。

白話文:

新生兒肛門閉鎖,可用金銀簪子挑開一個小孔,但不可挑得太深,然後用油紙捻塞住,以防孔道再次閉合。

4. 足趾向後

兒初生兩足趾俱向後曲,因母懷子時,日日盤坐,兒在母腹,一氣相通,形隨氣化,故亦如是。用軟綿卷如棍子安兒膝後彎內,用木瓜煎湯常洗熨之,日久筋長舒展,則自能伸。由此觀之,則知胎前調養不可不慎。古人所以重胎教也。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兩個腳趾都向後彎曲,這是因為母親懷孕期間,每天盤腿而坐,孩子在母體中與母親氣息相通,形體隨著氣的變化而改變,所以才會這樣。可以用柔軟的棉花捲成棍狀,放在嬰兒膝蓋後方的彎曲處,再用木瓜煎煮的湯水經常熱敷,時間久了,筋絡就會伸展變長,腳趾自然就能伸直。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孕期調理非常重要,古代人重視胎教的原因就在於此。

5. 疳積

凡小兒乳汁不足,食物雜亂,或口渴飲水,或貪食不飽,或喜食泥土雜物,或沉睡不醒,或眼帶藍色,或眼珠不明,或頭往下垂,或面色黃瘦,或青筋暴露,或肚腹脹大,或泄瀉不止,種種不一。此因傷食,腹內生蟲,名曰疳積。必服殺蟲之藥,方有驗效。然藥多克伐,惡傷脾胃,卒多不救。

今得秘傳外治二方,即可斷根,又不傷損,萬無一失。並治大人蟲積腹痛,珍之寶之。羊尿脬吹起陰乾,入頂好汾酒一二兩(無汾酒用頂好燒酒亦可),用線紮緊,掛小兒心口、胃脘之間。疳疾重者,不過數時,其酒氣自然消減(必須稱過方知減否),酒減再換,換至數次,酒不消減,病即愈矣。偏僻之處,羊尿脬最為難得,須於春秋祭祀時,預為買出備用,少則三四個,多則七八個。

無羊之處,用豬尿脬亦可,然未經試過,恐難見功,總不如羊尿脬之效驗神速也。

又方:蔥白(每個約一寸多長)、苦杏仁、生黃梔子、紅棗各七個,皮硝三錢,真頭道酒糟一兩,白灰面三錢,以上七味,用石槽搗爛成泥,五寸寬白布兩塊,攤膏藥兩張,前貼肚臍,後貼背上(要對正肚臍之處)用布捆好,貼三日,肉見青色即好。如未見青,再換一次,無不愈矣。

消疳無價散:石決明一兩五錢煅,爐甘石五錢(童便泡一日夜,燒透,以能浮水者為佳),滑石五錢,雄黃二錢,硃砂一錢,冰片五分,海螵蛸五錢(煅、去殼),共為細末,量兒大小,或三四分,或五六分,用不落水雄雞肝一副,竹刀切破,上開下連,摻藥在內,用線紮好,加淘米水入砂罐煮熟,連湯食盡。雖疳疾眼瞎可以復明,神效之至。

消疳丸:蒼朮(米泔水浸,去皮,炒)、白朮(土炒)、當歸(酒洗)、白芍(酒炒)、麥冬(去心)、薏仁、山楂肉(去核)、石斛(去蘆根)、神麯(炒)、麥芽(炒)、半夏曲、枳殼、蘿蔔子(炒)、陳皮、厚朴、使君子肉、茯苓、檳榔、炙耆各一錢,青皮、莪朮、木香、砂仁各五錢,炒乾為末,蜜丸彈子大,米湯送下一丸。

專治小兒泄瀉無度,嗜食無厭,肚大青筋,四肢羸瘦,或發夜熱,或腫面目,或腫手足,瘦弱垂死者。但能進食、瀉止、食調、肌肉自生。小兒周歲後,乳食夾雜,則易成疳,預服此丸,脾胃充實,保無疳症。或缺乳成疳者,一應服之,此藥大和脾胃、生氣血,多服有益無病,真妙方也。

白話文:

疳積

古代醫書記載,嬰兒若母乳不足,飲食不規律,或常喝水解渴,或貪吃撐飽,或愛吃泥土等雜物,或嗜睡不醒,或眼白泛藍,或眼神呆滯,或頭頸下垂,或面色黃瘦,或青筋暴現,或腹部膨脹,或腹瀉不止,症狀各異,皆因飲食傷脾胃,腹內生蟲,稱為疳積。必須服用殺蟲藥物才能有效,但藥物多有毒性,易傷及脾胃,往往難以奏效。

現有秘傳外治法兩則,可根治疳積,且無毒副作用,療效可靠,亦可治療成人蟲積腹痛。

第一法:取羊的膀胱,吹氣使其膨脹後曬乾,放入一至二兩上好汾酒(如無汾酒,可用上等燒酒代替),用線紮緊,掛在患兒心口與胃脘之間。病情嚴重者,只需數小時,酒液會自然減少(需秤量確認),酒液減少後需更換,如此反覆數次,直至酒液不再減少,病即痊癒。偏遠地區羊膀胱難得,需在春秋祭祀時預先購買備用,少則三至四個,多則七至八個。

若無羊膀胱,可用豬膀胱代替,但未經驗證,效果可能欠佳,遠不如羊膀胱療效迅速。

第二法:取蔥白(每段約一寸多長)、苦杏仁、生黃梔子、紅棗各七個,芒硝(皮硝)三錢,上等酒糟一兩,白麵粉三錢,將以上七味藥材用石臼搗爛成泥,用五寸寬的白布兩塊,攤成膏藥兩張,一張貼在肚臍,另一張貼在背部(需與肚臍相對應),用布捆好,貼三天,皮膚出現青色即好。如未見青色,再換一次,藥效顯著。

消疳無價散:石決明一兩五錢(煅燒),爐甘石五錢(用童尿浸泡一日一夜,燒至能浮於水面者為佳),滑石五錢,雄黃二錢,硃砂一錢,冰片五分,海螵蛸五錢(煅燒,去殼),研磨成細粉。根據患兒年齡,每次服用三四分或五六分,用一隻未曾下過水的雄雞肝,用竹刀剖開,將藥粉填入雞肝內,用線紮好,加淘米水放入砂罐煮熟,連湯一起服用。即使疳積導致眼盲,也能恢復視力,療效神奇。

消疳丸:蒼朮(米泔水浸泡,去皮,炒)、白朮(土炒)、當歸(酒洗)、白芍(酒炒)、麥冬(去心)、薏苡仁、山楂肉(去核)、石斛(去蘆根)、神麴(炒)、麥芽(炒)、半夏曲、枳殼、蘿蔔子(炒)、陳皮、厚朴、使君子肉、茯苓、檳榔、炙甘草各一錢,青皮、莪朮、木香、砂仁各五錢,炒乾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米湯送服一丸。

專治小兒腹瀉不止,食慾旺盛,腹部膨脹青筋暴現,四肢消瘦,或夜間發熱,或面部或手足腫脹,瘦弱瀕死等症狀。只要能進食,腹瀉停止,飲食調理得當,肌肉就會自行恢復。小兒周歲後,乳食混雜,容易患疳積,預先服用此丸,可使脾胃強健,預防疳積。或因缺乳導致疳積者,也應服用此藥,此藥可健脾益胃,生血養氣,多服無害,實為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