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十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0)

1. 內外備用諸方

各藥切為粗片,用真麻油十二斤浸藥在內,夏浸三宿,春五宿,秋七宿,冬十宿,方用火熬,以藥枯油黑為度,去藥瀝盡滓,貯瓷器內。另以片子松香不拘多少,先下淨鍋熔化後方加藥油,量香二斤,用油四兩,試水軟硬,仍漉入水缸中,令人抽扯,色如黃金,即成膏矣。每制一料,計膏七十斤,約用銀數兩,攤中大膏藥一萬有余,可濟數千人。

所費者少,所濟者眾。此膏功效如神,屢用不爽,蓋不止於百試百驗矣。

萬應神麯糕:此曲能搜風解表,開胸快膈,調胃健脾,消積進食,解酒,止瀉,利水,並治四時不正之氣,感冒發熱,頭眩咳嗽,及傷食腹痛,痞滿氣痛,嘔吐,泄瀉,痢疾,飲食不進,不服水土等症。大人每服三錢,小兒一錢,多則錢半,水煎服。外感發熱、咳嗽、瘧疾、嘔吐,俱加生薑同煎。

泄瀉加真烏梅同煎,痢疾大人用四五錢,小兒用二三錢加陳茶葉同煎。效驗非常,屢試不爽。此福建泉州府秘方也。前胡、大黃、良薑、蒼朮、莪朮、防風、薑黃、山楂、柴胡、厚朴、紫蘇、豆蔻、葛根、檳榔、苡米、黃芩、荊芥、麻黃、青皮、使君子、甘草、黃柏、百合、梔子、薄荷、羌活、陳皮、蒲黃、扁豆、杏仁、車前、砂仁、澤蘭、獨活、木香、益母草、麥芽、烏藥、桔梗、訶子、腹毛、豬苓、茯苓、三稜、芡實、草果、半夏、淮藥、木通、枳實、藿香、澤瀉、香薷、菖蒲、黃連、木瓜、香附、枳殼、小豆、花椒,以上各四兩,共為細末。

又用鮮青蒿四斤,鳳尾草二斤,蒼耳草三斤,大蓼草二斤,小蓼草三斤,以上五味同煎濃汁。又用小麥十五斤,洗淨略蒸曬乾,酒麴六兩,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七夕、重陽,或天德、月德、黃道吉日,均可制配。臨時,先將藥與曲粉同拌勻,入草藥水拌揉作成塊子,外用荷葉包好,以苧麻紮緊,上籠蒸一個時辰,取出攤涼三四時,以冷為度,裝入桶內,一層稻禾草,一層神麯,蓋密。須十二天取出曬過,月餘極干,然後刷去荷葉,再露七夜,曬七日,乾透收藏聽用。

每月亦須曬數次。以免黴壞。

金剛丸:專治腎虛骨痿不能起床,服此神效。萆薢(有紅點者佳)、杜仲(姜炒去絲)、肉蓯蓉(酒洗,去鱗甲,焙乾)、菟絲(酒炒)以上各等分,共為細末,用酒煮豬腰子搗為丸桐子大,每服二錢。

大還丹:此丹水火兼補,服之壯元陽,暖丹田,益精神,飲食加增,筋力強健,百病不生,功效難以盡述。淫羊藿(剪去邊毛,羊油炒)十兩、地黃(酒泡,九蒸九曬)十二兩、金櫻(去心毛,酒浸)、破故紙(酒浸)、仙茅(酒浸)各八兩、當歸(酒洗)、石斛(酒浸)各六兩,菟絲子(酒炒)五兩,麥冬(去心)、白菊花各四兩二錢,杜仲(鹽水炒)、肉蓯蓉(酒洗,焙乾)、山萸肉(酒浸)、枸杞子(酒浸)、瑣陽(酒浸)、真山藥、白蒺藜(炒)、沙苑蒺藜(炒)各四兩,續斷(炒)、青鹽各三兩一錢,巴戟肉(酒洗)、白茯苓、牡丹皮(炒)、小茴香(酒炒)、楮實子(酒浸)、覆盆子(酒浸)、淮牛膝(酒浸)、遠志肉(甘草水炒)、澤瀉(炒)、石菖蒲(炒)各三兩,天冬二兩五錢,北五味(炒)二兩,葫蘆巴(酒浸)二兩,核桃肉一斤,豬腰子十二個,羊腰子十二個,各藥磨成細末,將腰子切開以藥塞滿,麻線縛定,放蒸籠內蒸熟,曬乾,連腰子搗成細末,用白蜜六七斤煉熟,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用二三錢,淡鹽湯送下。

白話文:

內外備用諸方

將藥材切成粗片,用12斤麻油浸泡。夏天浸泡三宿,春天五宿,秋天七宿,冬天十宿。然後用火熬煮,直到藥材枯乾,油呈黑色為止。去除藥渣,濾淨雜質,儲存在瓷器中。另取適量片狀松香,放入乾淨的鍋中熔化,再加入藥油。松香與藥油的比例為2斤:4兩,試驗其軟硬程度,然後過濾到水缸中,讓其充分攪拌拉扯,直到顏色如同黃金,即成膏藥。每製作一批,可得膏藥70斤,約需銀兩數兩,可攤製一萬多張中型膏藥,夠數千人使用。成本低廉,惠及眾多。此膏藥功效神奇,屢試不爽,絕非僅僅百試百驗所能形容。

萬應神麯糕:此藥膏能疏風解表,開胸快膈,調理脾胃,促進消化,解酒,止瀉,利水,並能治療四季不正之氣,感冒發熱,頭暈咳嗽,以及傷食腹痛,痞滿氣痛,嘔吐,泄瀉,痢疾,飲食不進,水土不服等症。成人每次服用三錢,兒童一錢,最多可服用一點五錢,用水煎服。外感發熱、咳嗽、瘧疾、嘔吐,需加生薑同煎。

泄瀉需加真烏梅同煎;痢疾成人服用四五錢,兒童服用二三錢,並加陳茶葉同煎。療效極佳,屢試不爽。此乃福建泉州府秘方。藥材包括前胡、大黃、良薑、蒼朮、莪朮、防風、薑黃、山楂、柴胡、厚朴、紫蘇、豆蔻、葛根、檳榔、薏米、黃芩、荊芥、麻黃、青皮、使君子、甘草、黃柏、百合、梔子、薄荷、羌活、陳皮、蒲黃、扁豆、杏仁、車前子、砂仁、澤蘭、獨活、木香、益母草、麥芽、烏藥、桔梗、訶子、覆盆子、豬苓、茯苓、三稜、芡實、草果、半夏、淮山藥、木通、枳實、藿香、澤瀉、香薷、菖蒲、黃連、木瓜、香附、枳殼、小豆、花椒,以上各四兩,研磨成細末。

另取鮮青蒿四斤,鳳尾草二斤,蒼耳子三斤,大蓼草二斤,小蓼草三斤,將以上五味煎煮濃汁。再取小麥十五斤,洗淨略蒸曬乾,加入酒麴六兩。擇吉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夕、重陽節,或天德、月德、黃道吉日均可)製作。將藥末與酒麴粉拌勻,加入草藥汁拌揉成塊狀,用荷葉包裹,用苧麻紮緊,上籠蒸一小時,取出晾涼三至四小時,以冷卻為度,放入桶內,一層稻草,一層神麯糕,蓋嚴密。需十二天後取出曬乾,一個多月曬乾後,去除荷葉,再露天放置七夜,曬七日,曬乾後收藏備用。每月需曬幾次,以免發黴。

金剛丸:專治腎虛骨痿,臥床不起,服用此藥療效顯著。萆薢(紅點者佳)、杜仲(薑炒去絲)、肉蓯蓉(酒洗,去鱗甲,焙乾)、菟絲子(酒炒),以上各等分,研磨成細末,用酒煮豬腰子搗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錢。

大還丹:此丹藥具有滋補腎陰和陽的功能,服用後可壯元陽,溫暖丹田,益精強神,增進食慾,強健筋骨,百病不生,功效難以盡述。淫羊藿(剪去邊毛,羊油炒)十兩、熟地黃(酒泡,九蒸九曬)十二兩、金櫻子(去心毛,酒浸)、破故紙(酒浸)、仙茅(酒浸)各八兩、當歸(酒洗)、石斛(酒浸)各六兩,菟絲子(酒炒)五兩,麥冬(去心)、白菊花各四兩二錢,杜仲(鹽水炒)、肉蓯蓉(酒洗,焙乾)、山茱萸肉(酒浸)、枸杞子(酒浸)、巴戟天(酒浸)、山藥、白蒺藜(炒)、沙苑子(炒)各四兩,續斷(炒)、青鹽各三兩一錢,巴戟肉(酒洗)、白茯苓、牡丹皮(炒)、小茴香(酒炒)、楮實子(酒浸)、覆盆子(酒浸)、淮牛膝(酒浸)、遠志(甘草水炒)、澤瀉(炒)、石菖蒲(炒)各三兩,天冬二兩五錢,北五味子(炒)二兩,葫蘆巴(酒浸)二兩,核桃肉一斤,豬腰子十二個,羊腰子十二個。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將腰子剖開,塞滿藥末,用麻線捆紮,放入蒸籠蒸熟,曬乾,連同腰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白蜜六七斤煉熟,和藥材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日早晚服用二三錢,淡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