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十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1)

1. 內外備用諸方

腰子內藥末以塞滿為度,不必盡入其中也。

彭祖接命丹:此丹最能添精補髓,固精不泄,善助元陽,滋潤皮膚,壯筋骨,理腰膝,下元虛冷,五癆七傷,半身不遂,或下部虛冷,膀胱氣痛,腳膝痠麻,陽事不舉。男子服之,行走康健,氣力倍增,奔走如飛。女人服之,能除赤白帶下、血崩,兼通二十四道血脈,功效無窮,難以盡述。

何首烏、白茯神、赤茯苓、菟絲子(去灰淨)、牛膝、當歸、破故紙、覆盆子、以上每味十兩,不犯鐵器,用石臼杵為細末,煉蜜調黃酒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錢,空心黃酒送下,早、午、晚進三服,七日後每服三錢。忌服蕓薹(即油菜)、菜子油、蘿蔔。

無價保真丸:治一切勞損諸疾,服至一月,面目光潤,半年後返老還童,飲食房事無異。少年百病不生,冬月手足不冷,夏月身體不熱,男子鬚髮不白,婦人能多生育,益精補髓,功效無窮。

九制熟地(忌鐵)四兩,全當歸(酒浸)二兩五錢,川芎(酒炒)一兩五錢,杜仲(薑汁炒去絲)一兩半、白茯苓(人乳拌蒸)一兩半、甘草一兩、金櫻子(酒浸,去毛子)一兩,金石斛三兩,淫羊藿(去邊梗,酥炙,或羊油炒)一兩,以上各藥均用好燒酒製。惟服藥不拘何酒,杜仲另研為末,同各藥末加入生白蜜共搗一千杵,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錢,空心服,酒下。昔四川一刺史,年方壯,患五癆七傷,四肢無力,沉困瘦軟,面目無光,交合之時陽痿不舉,下元虛冷,夜夢遺精,得此方合藥未及服而病卒。有院工戈禹,年七十六,亦患此症,即以此藥與之,服至十日,舊症若失,每夜房事不絕。後戈禹以淫行被主處死,折骨視之,果然骨髓充滿,方信此藥效驗。

延壽丹:此方久服添精補髓,健脾養胃,烏須延壽,體健身輕,返老還童,中陽復興,少陽復起,痔瘻瘡毒服之即愈。能調婦人經水,暖下安胎,專治赤白帶下,妙不可言。製藥時忌婦人、僧、道、雞、犬見,並忌食牛、馬肉。此方內可加熟地、棗皮、當歸更妙。

白朮(土炒)、青皮、生地、厚朴(薑汁炒)、杜仲(薑汁炒)、故紙(微炒)、廣皮(去淨白)、川椒、青鹽、黑豆(二升)、巴戟肉(去心)、白茯苓、小茴香、肉蓯蓉(竹刀刮淨鱗,黃酒洗、曬乾)以上各一兩,制好入銅鍋或砂鍋亦可,用小二十小碗,桑柴文、武文煎至十碗,將水盛出,復煎藥渣,用水十小碗煎至五小碗,去渣不用,惟用二次藥水十五碗,將黑豆放鍋內,用火緩緩煎至水乾盛起,候冷入瓷罐裝貯。每早空心服三錢,開水送下,不可間斷。

婦人受胎之後不可再服,恐受雙胎。

蒸臍補氣散:此藥治氣虛體倦,肚腹畏寒,下元虛冷等症極效。五靈脂、夜明砂、枯礬各一兩,共為細末,分四包存貯,聽用。每逢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先一日,用溫水避風先將臍眼洗淨,納麝香五釐於臍內,將蕎麵為圈烘微溫安臍上,用藥一包鋪圈內,以蘄艾絨作團,每團重一分或六七釐,放藥末上,用香火燒燃,若干歲即燒若干團,燒完用蕎麵作餅蓋圈上,俟藥冷緩緩取下。忌茶七日。

白話文:

內外備用諸方

腰子內藥末,塞滿即可,不必全部填滿。

彭祖接命丹:此丹最能增強精氣、滋補骨髓,固精止泄,有效增強元陽,滋潤皮膚,強健筋骨,治療腰膝疼痛,下元虛冷,五癆七傷,半身不遂,或下部虛冷、膀胱氣痛、腳膝痠麻、陽痿等症。男子服用,可使行走健步,精力倍增,行動敏捷。女子服用,能治療赤白帶下、崩漏,並能疏通全身經絡,功效無窮,難以盡述。

配方:何首烏、白茯苓、赤茯苓、菟絲子(去灰)、牛膝、當歸、破故紙、覆盆子,各十兩。製作過程需避免使用鐵器,用石臼研磨成細末,再用蜂蜜和黃酒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黃酒送服,早、午、晚各服一次,七日後每次服用三錢。忌食油菜、菜籽油、蘿蔔。

無價保真丸:治療一切勞損疾病,服用一月,容光煥發;半年後,可返老還童,飲食起居,房事如常。少年服用,百病不生,冬暖夏涼;男子鬚髮不白,女子多子多孫,益精補髓,功效無窮。

配方:九制熟地(忌鐵)四兩,全當歸(酒浸)二兩五錢,川芎(酒炒)一兩五錢,杜仲(薑汁炒去絲)一兩半,白茯苓(人乳拌蒸)一兩半,甘草一兩,金櫻子(酒浸,去毛)一兩,金石斛三兩,淫羊藿(去邊梗,酥炙或羊油炒)一兩。所有藥材均用好燒酒炮製。服用時不限酒種。杜仲另研成細末,與其他藥末混合,加入生白蜜,反覆搗一千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服用,酒送下。據說四川一位刺史,年富力強,卻患有五癆七傷,四肢無力,身體消瘦,面色萎黃,性功能障礙,下元虛冷,夜間遺精,得到此方後,藥還沒服用就去世了。而一位名叫戈禹的院工,七十六歲,也患有同樣的疾病,服用此藥十日後,舊疾痊癒,每夜房事不斷。後來戈禹因行為不檢被處死,解剖後發現骨髓充盈,證明此藥確實有效。

延壽丹:此方長期服用,可增強精氣、滋補骨髓,健脾養胃,烏髮延壽,身體輕盈,返老還童,恢復中陽和少陽之氣,痔瘡、瘻管、瘡毒等症服用後即可痊癒。能調理婦女經期,溫暖下焦,安胎,專治赤白帶下,功效神奇。製藥過程中,忌諱婦女、僧人、道士、雞、犬靠近,並忌食牛、馬肉。此方中加入熟地、棗皮、當歸效果更佳。

配方:白朮(土炒)、青皮、生地、厚朴(薑汁炒)、杜仲(薑汁炒)、破故紙(微炒)、廣皮(去淨白)、川椒、青鹽、黑豆(二升)、巴戟天(去心)、白茯苓、小茴香、肉蓯蓉(竹刀刮淨鱗,黃酒洗、曬乾),各一兩。將藥材放入銅鍋或砂鍋中,加二十小碗水,用桑柴煎煮至十碗,將藥汁盛出,再用十小碗水煎煮藥渣至五碗,棄渣取汁。將兩次煎出的藥汁(共十五碗)和黑豆一起放入鍋中,小火慢煎至水乾,放涼後放入瓷罐保存。每日清晨空腹服用三錢,開水送服,不可間斷。

孕婦忌服,以免懷雙胞胎。

蒸臍補氣散:此藥治療氣虛體倦、腹寒、下元虛冷等症效果極佳。

配方:五靈脂、夜明砂、枯礬,各一兩,研磨成細末,分四包保存。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用溫水洗淨肚臍,放入麝香五釐克於臍中,用溫熱的蕎麥麵做成一個小圈放在肚臍上,將藥末一包放在圈內,再放上蘄艾絨團(每團一分或六七釐克),根據年齡點燃相應數量的艾絨團,燒完後用蕎麥麵餅蓋住,待藥冷後取下。忌茶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