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十一 (20)
卷十一 (20)
1. 瘰癧
又方:元參(蒸)、牡蠣(煅、醋炒)、貝母(去心,熏)各四兩,共為末,煉蜜為丸。每服三錢,開水下,每日二服,服之即消,屢試奇效。
又方:凡瘰癧已破者,將先破處麵糊作餅貼上,用小砂壺二個,澆酒煎滾去酒,以熱壺口覆於麵餅上熏瘡,如拔火壺一樣,壺冷再換一壺,如此數次,將毒氣拔盡即愈。熏後用豬膽熬成膏貼瘡口,奇效。
又方,集成白玉丹:專治瘰癧破爛,連及胸腋,臭穢難聞,十數載不愈者,藥到病起,其效如神。新出窯石灰一塊,滴水化開成粉,用真生桐油調勻,乾溼得中,先以花椒、蔥煎湯洗淨,以此敷之。
又方:荊芥(要近根下一段,須向藥店買回自取為真)剪碎煎湯,溫洗良久,看爛破處紫黑,針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用樟腦、雄黃,等分為末,麻油調掃上出水,次日再洗再掃,以愈為度。凡瘰癧延至胸前、腋下及兩肩、頸項,不能轉動,四五年不愈者皆治,其效如神。
又方,冰螄散:大田螺五個(去殼、線穿曬乾),白砒一錢二分(麵裹煨熟),頂上牙色梅花冰片一分,真磠砂二分,各為細末,和勻再研,瓷瓶收貯,以蠟封口,不可泄氣。先將瘰癧用隔艾灸法(見痛毒諸方)灸七次,候灸處起泡,用小針挑破,將此藥一二里,口水調成餅貼上,上用膏藥(不論何項膏藥灸)蓋之,一日一換。七日後四邊裂縫,再貼七日,其核自黏豪藥而出矣。
瘰形長者及根大頭小者忌用。並治癭瘤頭大根小者亦效。
又方:紅膏藥、綠膏藥(見癰毒諸方),未破能消,已破能拔出根核,均極神效。
又方:瘰癧破爛見有黑筋如鐵線者,名鐵線瘍,最難醫治。用物鉗出筋頭,緩緩扯出長一二尺或數尺不等,總要筋根拔盡方可斷根。
白話文:
幾個治療瘰癧的偏方:
第一個方子:元參、牡蠣、貝母各四兩,研磨成粉,加煉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送服,每日服用兩次,療效顯著。
第二個方子:對於已經破潰的瘰癧,先在患處用麵糊做成餅貼上,用兩個小砂壺裝酒煎滾後倒掉酒,用熱壺口覆蓋在麵餅上燻瘡,如同拔火罐一樣,壺涼了就換另一個壺,如此反覆數次,直到將毒氣排出,即可痊癒。燻後用豬膽熬成的膏藥貼在瘡口,效果奇佳。
第三個方子(集成白玉丹):專治久治不愈、破潰並波及胸腋,臭味難聞的瘰癧,療效神奇。將新出窯的石灰滴水化成粉末,用熟桐油調勻,乾溼適中,先用花椒、蔥煎煮的湯水清洗患處,然後將藥膏敷上。
第四個方子:用荊芥根部煎湯,溫熱洗患處很久,直到爛破的地方呈現紫黑色,用針刺出血,再洗三四次,然後將樟腦、雄黃等量研磨成粉,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次日再洗再塗,直到痊癒為止。這個方子適用於瘰癧蔓延至胸前、腋下、肩頸,導致活動受限,久治不愈的患者。
第五個方子(冰螄散):將五個田螺(去殼、穿線曬乾)、白砒、冰片、磠砂等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儲存在瓷瓶中,用蠟封口。先用艾灸法灸患處七次,待起泡後用針挑破,然後將藥粉用口水調成藥餅貼上,再用膏藥覆蓋,每日換藥一次。七日後,若瘡口四周出現裂縫,繼續貼藥七日,膿核就會自行排出。 此方不適用於瘰癧形狀細長或根部大頭部小的患者,但也能治療此類型的癭瘤。
第六個方子:紅膏藥、綠膏藥(需參考癰毒相關方劑),無論是未破潰還是已破潰的瘰癧,都能起到很好的療效。
第七個方子:對於破潰後出現黑色筋絡狀物(鐵線瘍)的瘰癧,用器械夾住筋絡末端,緩慢地將其全部拔出,才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