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十 (21)
卷十 (21)
1. 痘有四忌
一忌清熱敗毒。凡胎中陰毒,必賴陽氣托送,方能發出。陽氣被清,陰毒內歸,痘之塌陷,實由於此。是連翹、生地、黃芩、澤瀉等藥,非有實火者,萬不可用。
二忌克伐氣血。氣血充暢,痘易成功。克削下咽,中氣虧而毒乘虛深入,泄瀉塌陷諸症作矣。是大黃、芒硝、山甲、山楂等藥,在所必禁者也。
三忌妄投醫藥。小兒出痘,延醫診治,求其有益也。豈知近代醫師不分虛實,總是良藥,毒輕者幾死,毒重者不生,是以不如不服藥之為妙。客問曰:痘之順症,可以不藥,我知之矣。痘之險症,可以不用藥乎?余曰:若純用涼藥以治險症,但見治斃,未見治愈也。客猛然省悟而去。
四忌吞服醫家小丸。近代痘師所帶小丸總是巴豆丸,彼以為痘是胎毒,巴豆下行,自必可以瀉去之,豈知中虛下陷,性命休矣!小丸數粒,斷非溫補氣血之藥,即抱龍、牛黃等丸,亦與痘症大有妨礙,是以最不可誤服。親友處受此害者甚多。目擊心傷。故特表而出之耳。至於前人所制人牙散、獨聖散、雞冠血、桑蟲之類,逼毒外出,旋即收陷,皆非正理,何曾見其治愈一人!斷不可用。
白話文:
痘有四忌:
一、忌諱使用清熱敗毒的藥物。胎兒體內陰毒的排出,需要依靠陽氣的推動。如果過度使用清熱藥物,耗損陽氣,陰毒就會回歸體內,導致痘疹塌陷。因此,像連翹、生地、黃芩、澤瀉等藥,如果不是真正有實火的人,絕對不能使用。
二、忌諱損傷氣血的藥物。氣血充盈,痘疹才能順利發育。如果服用傷氣血的藥物,中氣虛弱,毒邪就會乘虛而入,導致痘疹塌陷、泄瀉等症狀。所以,大黃、芒硝、穿山甲、山楂等藥物,都必須禁止使用。
三、忌諱胡亂服用藥物。孩子出痘,尋求醫生診治本是為了幫助康復,但現代一些醫生不分虛實,濫用藥物,輕者險些喪命,重者甚至死亡。因此,不如不服用藥物為妙。有人問:痘疹的正常情況下可以不用藥,我知道了。那痘疹危急的情況下可以不用藥嗎?我說:如果單純用寒涼藥物治療危急症狀,只會看到病人死亡,從未見過治愈的。對方頓時醒悟而去。
四、忌諱服用醫生的小丸藥。現代一些痘疹醫生攜帶的小丸藥,大多是巴豆丸。他們認為痘疹是胎毒,巴豆可以瀉下,就能排出毒素。殊不知,這樣會導致體內虛弱,甚至危及生命!那些小丸藥,幾乎都不是溫補氣血的藥物,即使是抱龍丸、牛黃丸等,也會對痘疹病情產生很大的妨礙,所以絕對不能誤服。我親眼見過很多親友因此受害,深感痛心,所以特別提出這一點。至於前人所用的「人牙散」、「獨聖散」、「雞冠血」、「桑蟲」等藥物,雖然能逼毒外出,但很快又會導致痘疹塌陷,這些都不是正理,何曾見過它們治愈一個人?絕對不能使用。
2. 發熱
痘者,胎中之陰毒也,必賴陽氣以成之。小兒出痘大約發熱三日,肌肉鬆透,然後能見點苗齊,熱退乃真陽內伏,交會於陰。復發熱三日,是運水到苗,以成清漿,漿足熱退,及至養漿,真陽外出,發熱三日,化毒以成膿,膿成熱退而陽伏。毒既化膿,又必發熱蒸乾,方能結痂。
痂落後真陽外出,蒸化斑點,謂之燒斑。倘有黑斑,乃是火衰,並非因吃鹽醬之故,所謂痘稟於陰而成於陽也。如此,治痘之法,始終當以補氣血扶陽氣為第一義,用藥以溫補少加發散為首務。否則,氣不足則痘頂不起,火不足則漿不稠,且恐厥逆腹痛,陰寒起而壞症作矣。
或問曰:痘宜溫補,此理甚明,若兼發散,豈不傷氣?不知純用散藥,汗多則傷氣,少加發散藥於溫補藥中,則血脈疏通,痘瘡易出,無壅滯之患,受解散之功。所以古方補中益氣湯內有升麻、柴胡,大溫中飲內有麻黃,溫中補氣尚用散藥,可見古人用心之妙。痘之初出,是斷不可減去散藥者也。
或又問曰:痘宜溫補兼散,此理已明。後開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此二方重用附、桂,並無散藥,兼用龍骨、粟殼收澀之藥,其義何取?不知溫補兼散,乃治尋常痘瘡之法。更有一種小兒發熱一二日,即遍身出痘,古書無方,時師袖手,此乃陰毒太重,陽氣太虛,陰毒一發,陽氣已清,故瀉痢不止,瀉出之物多作青黑色,肝氣所化,胃氣將竭之兆。
速宜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二方大劑連進,可以扶元陽,可以清陰毒,操起死回生之功,有鬼神莫測之妙。二方合煎名返魂丹,治痘收效,指不勝屈。余治外甥汪陵醫案所當細閱。
至於清火解毒涼藥,必察明果有實火者方可暫用。若誤用於齊苗時,則水不能升而頂陷。若誤用於養漿時,則漿不能稠而癢塌,癢塌者真火衰也明矣。當前速宜參、熟,並用附、桂同煎,脾腎雙補,大劑疊進,尚可挽回。否則,寒戰咬牙,吐瀉交作,不可為矣。至於身涼而膿不幹,痂落而斑不化,及痘後發毒,皆因誤服生地、銀花、澤泄、連翹等涼藥之故,不可不知。熱有邪正,必當體察。
正熱者,陽氣蒸騰,自內達外,苗露頭而不惡寒,時熱時止,兼有小汗,手足溫和,飲食有味,二便如常,所謂內外無邪,不必服藥。邪熱者,偶受風寒,頭痛惡寒,四肢冷而無汗,荊防地黃湯內加肉桂一錢,一二劑儘可解散表邪而愈。古人云:熱不可盡除,真格言也。
白話文:
發熱
麻疹是由胎中陰毒引起的,必須依靠陽氣才能發育。孩子出麻疹,大約會先發熱三天,肌肉鬆弛,然後才能看到痘疹齊全。退熱後,真陽之氣內斂,與陰氣交合。再次發熱三天,這是水氣輸送到痘疹的過程,以形成清澈的漿液。漿液充足後退熱,接著進入養漿階段,真陽之氣外洩,發熱三天,毒氣化為膿液,膿液形成後退熱,陽氣內伏。毒氣化膿後,還要發熱蒸發水分,才能結痂。
痂脫落後,真陽之氣外洩,蒸化斑點,稱為燒斑。如果出現黑斑,那是陽氣衰弱的表現,並不是因為吃了鹽醬造成的。麻疹的成因是稟於陰而成就於陽。因此,治療麻疹的方法,始終應以補益氣血、扶助陽氣為首要原則,用藥以溫補為主,少加發散為輔。否則,氣不足則痘疹頂端發育不良,陽氣不足則漿液不濃稠,而且可能出現厥逆腹痛,陰寒之氣上升導致病情惡化。
有人問:麻疹宜溫補,這個道理很清楚,如果再加發散藥,豈不是傷了元氣?這是不了解,單用發散藥,出汗太多會傷氣。在溫補藥中少加一些發散藥,則氣血流通,痘疹容易長出,不會有阻塞的情況,還能起到發散的作用。所以古方補中益氣湯裡有升麻、柴胡,大溫中飲裡有麻黃,溫中補氣的方劑還用到發散藥,可見古人的用心良苦。麻疹初期,絕對不能減少發散藥。
又有人問:麻疹宜溫補兼散,這個道理已經明白了。但是後期的方劑如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這兩個方劑大量使用附子、肉桂,卻沒有發散藥,反而用龍骨、牡蠣殼等收斂的藥物,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因為溫補兼散,是治療普通麻疹的方法。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發熱一兩天,全身就長滿了麻疹,古書中沒有記載這種情況,當時的醫生也束手無策。這是因為陰毒太重,陽氣太虛,陰毒一旦發作,陽氣就已經衰竭了,所以瀉痢不止,瀉出的東西大多是青黑色,這是肝氣所化,胃氣將盡的徵兆。
必須迅速服用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兩個方劑大量服用,可以扶助元陽之氣,可以清除陰毒,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有鬼神莫測的妙用。兩個方劑合煎稱為返魂丹,治療麻疹效果顯著,舉不勝舉。我治療外甥汪陵的病例應該仔細閱讀。
至於清熱解毒的涼藥,必須弄清楚是否確實有實火才能暫時使用。如果在痘疹初起時誤用,則水氣不能上升而痘疹頂端凹陷。如果在養漿時誤用,則漿液不能濃稠而痘疹萎陷,痘疹萎陷就是真火衰弱的明證。此時應該迅速服用人參、熟地,並用附子、肉桂同煎,補益脾腎,大量服用,或許還能挽回。否則,寒戰、咬牙、嘔吐、腹瀉同時發生,就無可救藥了。至於身體發涼而膿液不幹,痂脫落而斑點不消,以及麻疹後發毒,都是因為誤服生地、金銀花、澤瀉、連翹等涼藥造成的,不可不知。發熱有邪正之分,必須仔細觀察。
正熱是指陽氣旺盛,從內到外,痘疹露出而不惡寒,時而發熱時而停止,伴有少量汗液,手足溫暖,飲食可口,大小便正常,這是內外沒有邪氣的表現,不必服藥。邪熱是指偶爾受風寒,頭痛惡寒,四肢冰冷而無汗,可用荊防地黃湯加肉桂一錢,一兩劑就能解除表邪而痊癒。古人說:熱不可盡除,這真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