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1)

1. 治痢神方

油當歸一兩、枳殼三分、若欲速效,紅痢加黃連一錢、白痢加乾薑三分服之,百發百中,神效。噤口紅痢加鮮石斛三錢,噤口白痢加炒穀芽八錢,多服自愈。

按:痢由鬱而成,亦由燥而生,且總由虛而得,所以裡急後重,欲下不下,與治水瀉大不相同。治瀉宜止,而治痢則偏宜利。然醫家每用大黃以盪滌其垢穢,而不知已剝削其脂膏,壯者或暫能見效,變症多端,怯者必致愈重,甚是可畏!且大黃即可以治熱痢實痢,而不可以治寒痢虛痢。因輕致重,因重致危,因危致亡,余見受害者多矣。

因細揣其致病之由,在郁與燥,而靜想其治病之法,宜散宜潤。油當歸為血中氣藥,其味多辛,辛則能潤,品又和平,多用無妨。《本草從新》云:極善滑腸,便瀉者勿用。茲則正取其能潤也。潤自痢除,最為妙法。況痢之病本在郁,當歸能散其鬱,痢之病根在虛,當歸能補其虛。

此方治痢仙藥也。不論陰陽虛實,放膽用之,俱可見效。當歸微溫,便於寒痢,而熱痢亦不助其火邪,況加黃連,同力相濟,萬無可疑。當歸能補,便於虛痢,而實痢亦不泥其外邪。且所云實者乃症實,非人實也。症則有時而實,人則斷無不虛,扶正可以去邪,更妙而又妙矣。

尤恐力不到腑,再以枳殼寬其大腸,裡急後重以除,百發百中,屢試屢驗。但枳殼力猛,沖牆倒壁,不可重用以傷元氣。紅痢間有血虛而不由熱者,白痢間有氣虛而不由寒者,但血痢不加黃連,多服自愈,氣痢加白朮三錢可愈。他若傷寒大便不通,用油當歸一兩,大麻仁八錢,再加滋陰清補,自無不下,大黃切忌,務祈轉相告喻,不費錢之功德也。

按:治痢屢試屢驗,莫如前卷七痢疾方內所載:重用當歸、白芍、蘿蔔子,輕用枳殼、檳榔、車前、甘草一方,極為神效。

白話文:

[治痢神方]

用油製過的當歸一兩、枳殼三分,如果想要快速見效,紅痢就加黃連一錢,白痢就加乾薑三分一起服用,效果非常好,幾乎百分之百有效。如果是因為不能進食導致的紅痢,就加鮮石斛三錢;如果是因為不能進食導致的白痢,就加炒過的穀芽八錢,多服用幾次就會自己好。

按:痢疾的形成是因為氣鬱,也可能是因為乾燥,總歸都是因為身體虛弱導致。所以會有裡急後重、想拉卻拉不出來的感覺,這和治療腹瀉完全不同。治療腹瀉要止瀉,但治療痢疾反而應該要疏通。然而醫生們常常用大黃來清除腸道內的污穢,卻不知道這樣會耗損身體的脂膏,身體強壯的人或許能暫時見效,但病情變化會很多,身體虛弱的人一定會更嚴重,這是很可怕的!而且大黃只能治療熱性痢疾和實證痢疾,不能治療寒性痢疾和虛證痢疾。這樣輕微的病情就會變成嚴重的,嚴重的會變成危急的,危急的就會導致死亡,我見過很多這樣受害的人了。

因此仔細推敲痢疾的病因,是在於氣鬱和乾燥,而靜下心來思考治療方法,應該要疏散氣鬱和滋潤腸道。油製當歸是血中的氣藥,味道辛辣,辛辣能滋潤腸道,藥性又溫和,多用也沒關係。《本草從新》說:當歸非常容易滑腸,所以腹瀉的人不能用。這裡正好是取它的滋潤作用。當腸道潤滑了,痢疾自然就會好,這是最妙的方法。況且痢疾的病因本在於氣鬱,當歸能疏散氣鬱;痢疾的病根在於虛弱,當歸能補養虛弱。

這個方子是治療痢疾的神藥。不論是陰證、陽證、虛證、實證,都可以放心使用,都能見效。當歸藥性微溫,適合寒性痢疾,而對熱性痢疾也不會助長火邪,況且加上黃連,兩者合力,互相幫助,完全沒有問題。當歸能補養身體,適合虛性痢疾,而對實性痢疾也不會滯留外邪。而且所謂的實證,指的是症狀表現為實,並不是指人體本身強壯。症狀有時會表現為實證,但人體絕對沒有不虛弱的,扶正可以祛邪,真是非常巧妙!

還擔心藥力不能到達臟腑,所以再用枳殼來寬鬆大腸,解除裡急後重的感覺,效果非常好,屢次試用都有效。但枳殼的藥力很強,像能推倒牆壁一樣,所以不能過量使用而傷到元氣。紅痢有時是因為血虛而不是因為熱邪,白痢有時是因為氣虛而不是因為寒邪。如果是血痢,不加黃連,多服用幾次也能自癒;如果是氣痢,加白朮三錢就能好。其他像是傷寒導致的大便不通,用油製當歸一兩、大麻仁八錢,再加上滋陰清補的藥物,大便自然就能通暢,千萬不要用大黃,務必互相轉告,這是不用花錢就能積功德的好事。

按:治療痢疾屢試屢驗,最好用的莫過於前一本《七痢疾方》中記載的:重用當歸、白芍、蘿蔔子,輕用枳殼、檳榔、車前子、甘草這個方子,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