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二 (16)
卷二十二 (16)
1. 瘋痧
一人犯大麻瘋,眉發脫,面目敗,手足攣,遇老人為放痧三次,曰:此痧瘋也。傳一方曰:日服之,以漸而痊(方附竹六後)。
白話文:
有個人得了痲瘋病,眉毛和頭髮都脫落了,臉也毀容了,手腳都彎曲變形。他遇到一位老人,替他放痧三次,說:「這是痧引起的瘋病。」然後傳授一個藥方說:「每天服用,病就會慢慢痊癒。」(藥方附在竹六後面)。
2. 血沫痧
脹悶廢食,兩脅疼甚,口出痰血沫如西瓜瓤汁,用薰陸香為君,佐以寄奴、茜草之類,治之即愈(薰陸即丹陽所產零陵香)。
湘聞京師曾患時症,凡吐唾淡紅色,旋病不數日死。有乩仙傳方,但知其和豬膽汁作錠,錠可活三人,適一醫用豬膽作引,亦立愈。遂屢用得效,症與此類,附記。
白話文:
翻譯:
身體脹悶不舒服、吃不下飯,兩邊脅肋疼痛劇烈,嘴裡吐出像西瓜瓤汁一樣的痰血沫,用薰陸香作為主要的藥材,輔以寄奴、茜草之類的藥物來治療,就能夠治好(薰陸香就是丹陽所產的零陵香)。
我聽說京城曾經流行一種時疫,凡是吐出淡紅色唾液的,幾乎在幾天內就死了。有扶乩的神仙傳下一個藥方,只知道是用豬膽汁調和製成藥錠,一顆藥錠可以救活三個人。正好有個醫生用豬膽汁作藥引,也立刻治好了病。於是多次使用都有效,這個病症和前面描述的症狀相似,所以附帶記錄在這裡。
3. 蛔結痧
痧毒攻胃,蛔死入大腸,與宿糞相結,腹中大痛,又有胃中熱脹之甚,蛔不能存,因而上湧,乘吐而出。或蛔結腹痛,不大便,或由大便出,與傷寒吐蛔伏陰在內者不同,治宜清痧脹為主,加熟大黃(竹七)。
一女痧發痛極,頭汗如雨,脈芤而洪實,放刮不出,用竹二方,次日筋現放痧,用石七方下死蛔三條,結糞亦下,腹痛遂止。
一婦發熱心疼,口多痰涎,吐蛔二條,投竹七方,痰遂退。
白話文:
痧毒侵犯胃部,導致蛔蟲死亡進入大腸,與積存的糞便糾結在一起,造成腹部劇烈疼痛。有時胃部會因熱氣過度膨脹,導致蛔蟲無法存活,因此向上湧出,隨著嘔吐排出。有時蛔蟲糾結引起腹痛,導致無法排便,或者會隨著大便排出,這種情況與傷寒導致蛔蟲潛伏體內而吐出的情況不同。治療上應以清除痧毒和腹脹為主,可加入熟大黃(竹七方)。
一位女子發痧,疼痛難忍,頭上汗如雨下,脈象空虛卻又洪大有力,刮痧卻刮不出痧。使用竹二方後,隔天筋脈浮現,才刮出痧。接著使用石七方,排出三條死蛔蟲,以及糾結的糞便,腹痛也因此停止。
一位婦女發熱,心口疼痛,口中多痰涎,吐出兩條蛔蟲,服用竹七方後,痰液就退去了。
4. 銅痧
渾身上下、頭面眼珠盡如薑黃色者,邪熱散乎脾胃,而土之本色現乎外也。蓋脾為陰臟以土主燥,胃為陽腑戊土主濕,一濕一燥,濕熱熏蒸(如𨠭面狀,故發黃也。竹八)。
一羽士時疫七八日,遍身發黃,目瞪體僵,六脈如無,忽又如沸,二便久閉,奄奄待斃,以滌痧散撬灌,刺臂指血點滴如墨,委中絕無,勉與竹八方,竟霍然。
(汾)按,《本草從新》云:黃疸須分陰陽,陽黃宜茵陳,陰黃鬚溫補,若用茵陳多致不救。葉氏《臨證指南》論之尤詳。此書專為痧症言之,痧皆屬火,如前所言羽士脈症,故當無陰陽之分也。其稍輕者非便閉亦不必大黃,又可參用五苓之類。
白話文:
全身、頭部、臉部甚至眼珠都呈現薑黃色的,是因為邪熱散佈在脾胃,導致脾胃本身的顏色顯現在外。脾是陰臟,屬土而主乾燥;胃是陽腑,屬戊土而主濕潤。一濕一燥,濕熱互相薰蒸,就像麵團發酵一樣,所以會出現黃疸。
有個道士得了時疫七八天,全身發黃,眼睛發直,身體僵硬,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有時又像沸騰一樣,大小便都堵塞很久,情況危急快要死了。用滌痧散灌下去,並刺破手臂和手指放出像墨汁一樣的血,委中穴完全沒有反應。勉強給他服用竹八方的藥,竟然就痊癒了。
(汾)按,《本草從新》說:黃疸必須區分陰陽,陽黃適合用茵陳,陰黃必須用溫補,如果用太多茵陳反而會救不活。葉氏《臨證指南》對此論述得非常詳細。這本書專門討論痧症,痧都屬於火熱之證,像前面說的道士的脈象和症狀,所以應該沒有陰陽之分。病情稍微輕微的,如果不是大便堵塞,也不必使用大黃,可以參考使用五苓散之類的藥。
5. 鐵痧
頭面手足十指如鍋煤色,不治,以血凝也。或用火酒擦身法,委中刺出紫黑血兩茶杯,竟有立愈者。
白話文:
頭、臉、手、腳,甚至十個手指頭都呈現像鍋底煤炭一樣的黑色,這種情況無法醫治,是因為血液凝結的緣故。或許可以使用火酒擦拭身體的方法,或者在膝蓋後方的委中穴刺出血,如果能放出兩茶杯像紫黑色瘀血,竟然有立即痊癒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