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十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6)

1. 尾脊骨上下左右疼痛大小便不通

八味地黃湯(見備用諸方),甚效。再發再服。如不見效,加左歸丸右歸丸(見同上),合服必愈。此症水火俱虧,初愈即應以八味地黃湯作丸常服,方可斷根。

2. 身中忽有一處作痛

浮面不痛,按之覺痛,或咳嗽牽扯作痛。此平時閃跌,內傷氣血凝滯,或肩挑重物傷損,初時不覺,日久始發也。照腰部閃跌毆打傷腰第二方治之。

白話文:

如果浮在皮膚表面的腫脹處不痛,按壓了才覺得痛,或者咳嗽時會牽扯作痛。這是因為平時閃到腰或跌倒,導致內部氣血凝滯,或者因為挑重物而造成損傷,剛開始不覺得痛,過一段時間才會發作。這種情況可以參照「腰部閃挫跌打傷腰第二方」的治療方法。

3. 皮膚中痛

名症疰。用醋調燕窩泥敷之,甚效。

又方:杏仁炒黑研如泥敷之,即愈。

4. 皮膚偶觸衣物痛徹連心似乎無皮之狀

此名脧痛,乃暴寒襲入肌膚故也。用胡椒四錢(研),好燒酒四兩,煎滾,用布蘸酒,乘熱搽之。

白話文:

這種疼痛叫做脧痛,是由於嚴寒侵襲皮膚而引起的。使用四錢的胡椒粉,四兩的優質燒酒,煮沸後,用布蘸取酒液,趁熱塗抹在疼痛處。

5. 身麻皮厚如鐵

苦參二錢,酒煎服。外用苦參研末,酒調敷之,久敷自愈,極效。

6. 皮膚枯如魚鱗

年骨髓,用真蘇合油煎炒,空心熱酒服一酒杯,半月即愈。

7. 積受潮濕四肢不仁方

歌訣云:

十大功勞三兩重,八稜麻根五錢輕。

白話文:

淫羊藿和千年健、紅花、當歸、五加皮。

陳皮(去白)六兩足,再加無灰酒十斤。

封壇七月隨量飲,一月之後見奇功。

8. 傷寒症

傷寒傳變,症候繁多。大抵自霜降後,春分前,寒邪所感者為正傷寒。春夏別感者,謂之四時傷寒,而兼雜症。惟得病之初,宜先審辨,則調理不差。夫傷寒症候,大類傷暑,但傷寒惡寒而身寒,傷暑惡熱而身熱。脈緊惡寒,謂之傷寒。脈緩惡風,謂之傷風;脈盛壯熱,謂之熱病;脈虛身熱,謂之傷暑;傷暑,脈浮大而散,或弦而遲,蓋熱傷氣散而脈虛也。

白話文:

傷寒的演變和症狀繁多。通常在霜降後到春分前,因寒冷邪氣而引起的是正宗傷寒,而在春夏交接期間因其他因素引起的,稱為四時傷寒,還要結合其他的病症。在疾病初期,當明辨症狀,以制定恰當的治療方案。

傷寒症狀與暑熱症狀相似,但傷寒是惡寒且身體寒冷,暑熱是惡熱且身體發熱。脈象緊且惡寒,稱為傷寒,脈象緩且怕風,稱為傷風,脈象強盛且發熱,稱為熱病,脈象虛弱且身體發熱,稱為暑熱,暑熱時,脈象浮大並且散漫,或弦細且遲緩,這是因為暑熱傷損人的氣以至於脈搏虛弱。

外症風頭痛、身熱、煩渴、口乾、面垢、自汗、倦怠、少氣,或背寒惡寒,甚則迷悶不省,手足抽動,或嘔瀉、腹痛、下血、發黃、出斑等症。行路得之為中熱,靜室得之為傷暑。又胸膈脹滿、頭痛、發熱時有止歇者,勞身食積也;惟頭痛、惡寒、發熱、身足痠痛、晝夜不歇,傷寒也;依此看過,果系傷寒,若無良醫,幸莫用藥。蓋此症死於病者少,而死於醫者多。

白話文:

外在症狀:頭痛、發熱、煩渴、口乾、臉色晦暗、自汗、疲倦、氣短,或背寒、怕冷,嚴重時會昏迷不醒,手腳抽動,或嘔吐、腹瀉、腹痛、便血、發黃、出斑點等症狀。行走時得病叫做中熱,在靜室裡得病叫做傷暑。另外,胸膈脹滿、頭痛、發熱有時會停止的,是勞累或飲食積滯引起的。只有頭痛、怕冷、發熱、全身痠痛,晝夜不歇的,是傷寒。按照這些症狀來看,如果是傷寒,沒有良醫的話,最好不要用藥。因為這種病死於病本身的人少,死於醫生的治療失誤的人多。

惟宜密室避風,勿食粥飯米粒,謹靜自守,只以薑汁、熱酒或薑茶等類與飲,待七日傳遍經絡,雖不服藥亦自然全愈。古云:傷寒不藥得中醫,正此謂也。至於過經傳、隔經傳,兩感傳之症,病本至危,非良醫不治,若用藥一誤,是速之死耳,可不慎歟!

白話文:

只有適宜在密閉的房間裡避風,不要吃粥飯和米粒,謹慎安靜地保護自己,只用薑汁、熱酒或薑茶等類的飲料,等待七天傳遍經絡,即使不吃藥也自然會痊癒。古話說:傷寒不用藥得中醫,正是這個意思。至於過經傳、隔經傳、兩感傳的症狀,病情本至危急,非良醫不治,如果用藥一不小心,就是迅速送他上路的死法,豈可不謹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