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十 (14)
卷十 (14)
1. 小兒初發瘧疾
名曰胎瘧。每日冰糖五錢,煎湯飲之。雖隔兩日發瘧一次,十日必愈。或以蟬蛻二兩包好作枕,與兒睡之,其瘧亦止,神效之至。
白話文:
這種病症叫做胎瘧。每天用五錢的冰糖煎湯給孩子喝。即使每隔兩天發作一次瘧疾,十天內一定會痊癒。或者可以用二兩的蟬蛻包起來做成枕頭,讓孩子枕著睡覺,這樣瘧疾也會停止,效果非常神奇。
2. 氣喘
人家動土,衝犯土神,以致小兒氣喘,人多不和,宜請人查明九宮,看太陽宮在何處,取此處之土煎水服,仍須安謝土神,即愈。若不見效,則非衝犯,須請名醫治之。
白話文:
如果遇到有人挖土時,不小心觸犯了土神,可能會導致小朋友出現氣喘、大家不合的現象。
建議找人來查明九宮,看看太陽宮在哪裡,然後取這個地方的土,煎水給小孩子服用。同時,也應該安撫並感謝土神。這樣通常就可以治好氣喘。
如果上述方法沒有效的話,那可能不是觸犯土神的緣故。這時候就需要請知名醫生來診治了。
3. 吐瀉
與脾胃及泄瀉各門參看。小兒吐瀉,其症不一,最宜詳審。有因傷食吐瀉者,有因感寒停食而吐瀉者,夏月則有因伏暑吐瀉者。傷食吐瀉者其吐有酸氣,其瀉糞狀如糟粕,亦有酸臭氣者,宜消導之。
白話文:
此段文字與脾胃和腹瀉相關。小孩子的嘔吐和腹瀉,原因各有不同,必須詳細檢查。有些是因過量進食而引起的嘔吐和腹瀉,有些則是因受寒而飲食積滯引起的嘔吐和腹瀉。在夏季,還有的則是因伏暑引起的嘔吐和腹瀉。因過量進食而引起的嘔吐,嘔吐物散發出一種酸味,腹瀉的糞便就像飯糟,且有酸臭味,適宜用幫助消化的藥物治療。
感寒停食而吐瀉者,或食後感冒風寒則其食停滯不化,或脾胃先受風寒而後飲食,則其食亦停滯不化,或飲食後誤食寒冷之物,則其食亦停滯不化,雖致病不同,其為感寒停食則一也。此宜發散而兼消導。然此吐瀉,或多胸腹刺痛,即霍亂吐瀉是也。治法亦同。伏暑吐瀉者,小水必不利,必兼煩渴,當以暑治之。
白話文:
因受寒食物停留在胃裡而嘔吐腹瀉的,可能是吃飯後受寒,導致食物停留胃裡消化不了;也可能是脾胃先受寒,然後吃飯,導致食物停留胃裡消化不了;也可能是吃了寒涼的食物,導致食物停留胃裡消化不了。雖然導致這種病的原因不同,但都是因為受寒、食物停留胃裡消化不了引起的。這種病症應當使用散寒藥物,並且同時使用幫助消化的藥物。然而,這種嘔吐腹瀉,可能會伴有嚴重的胸腹疼痛,這就類似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治療方法也是相同的。在伏暑期間出現嘔吐腹瀉,小便一定會不順暢,而且還一定會伴有口渴,這就應該使用治療暑熱的藥物。
吐甚者煎香薷散調益元散,瀉甚者煎四苓散調益元散,須斟酌用之。然而吐瀉交作,最是小兒危證。若其屢作不止,則不論何因,皆當用參朮等急救胃氣,不惟傷食停食者當急救之,即伏暑者亦當急救之。蓋其初雖有暑氣,而多吐多瀉之後,則熱氣已散,而胃氣驟虛。若不用溫補急救,恐中氣頓絕,則虛痰上湧,須臾告變矣。
白話文:
嘔吐嚴重的,將香薷散煎服;腹瀉嚴重的,將四苓散煎服,都需要酌情用藥。其實嘔吐與腹瀉交作,是最危險的小兒症狀。如果反覆不停地嘔吐腹瀉,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都應該用人參、白朮等藥物急救胃氣,不僅是傷食停食者要急救,即便是伏暑也應該急救。因為患兒開始可能只是暑氣,但經過多次嘔吐腹瀉後,暑氣已經散發,胃氣突然虛弱。如果不使用溫補藥物急救,恐怕中氣突然衰竭,虛痰上湧,很快就會病情轉變。
且多吐之後,胃氣大虛,氣不歸元,而陽浮於外,反有面赤頭熱、身熱、作渴而似熱症者,俗醫不知其理,誤認為熱而投以涼藥,殺人如反掌,甚可畏也。故治吐瀉而藥不中病者,與其失之寒涼,不若失之溫補猶可救療,失之寒涼,其禍甚速,多不及救也。
白話文:
反覆嘔吐過後,胃氣極度虛弱,元氣無法歸於體內,陽氣反浮於體外,所以會有面紅、頭熱、身熱、口渴,看起來像發燒的症狀。普通的醫生不知道這個道理,誤以為是發燒,就開涼藥給病人吃,輕而易舉地把人殺死了,非常可怕。所以,治療嘔吐腹瀉,用藥不對症的話,寧可偏向溫補,還有救治的希望;偏向寒涼,後果很嚴重,常常來不及救治。
加味平胃散:治傷食吐瀉。蒼朮(淘米水浸洗)、厚朴(去皮,薑法炒)、山楂肉各六分,陳皮(去白)、青皮、麥芽、香附(米炒)、砂仁(研)、小川芎各四分,甘草炙二分,生薑三片,水鍾半煎七分,分二三次緩緩服。
白話文:
加味平胃散:治療因食物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嘔吐腹瀉。
蒼朮(用淘米水浸泡清洗)、厚朴(去除外皮,用薑汁翻炒)、山楂肉各六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青皮、麥芽、香附(用米炒)、砂仁(研磨成粉)、川芎各四分,炙甘草二分,生薑三片,用水一鍾煎煮至七分,分成兩三次緩緩服用。
藿香和中湯:治感寒停食吐瀉。藿香、紫蘇、炒香附、製蒼朮、製厚朴、山楂肉、小川芎各六分,羌活、砂仁、麥芽(炒)、白芷、陳皮(去白)各四分,炙甘草二分,生薑三片,煎法服法俱同前。
白話文:
藿香和中湯:治療感受風寒、飲食停滯引起的嘔吐、腹瀉。
藥方:
-
藿香六分
-
紫蘇六分
-
炒香附六分
-
製蒼朮六分
-
製厚朴六分
-
山楂肉六分
-
小川芎六分
-
羌活四分
-
砂仁四分
-
炒麥芽四分
-
白芷四分
-
陳皮(去白)四分
-
炙甘草二分
-
生薑三片
煎藥和服藥方法與前面相同。
香薷散:以下三方伏暑吐瀉用。大花香薷二錢,白扁豆(炒,去殼,打碎)、製厚朴各一錢,水煎,候微溫調益元散二匙服。
白話文:
香薷散:以下三個方劑都是用於伏暑吐瀉。大花香薷二錢、炒過的白色扁豆(去掉殼,打碎)、加工過的厚朴各一錢,用水煎煮,等藥液微微溫熱後,加入益元散二匙,調勻服用。
四苓散:赤苓(去皮)、豬苓、澤瀉各一錢二分,白朮八分,木通、車前(微炒)各五分,水煎,候溫調益元散二三匙。
白話文:
四苓散:赤苓(去除表皮)、豬苓、澤瀉各 5 公克,白朮 3 公克,木通、車前 ( 微炒過 ) 各 2 公克,以水煎煮,等溫度適中後,加入益元散 2 ~ 3 匙調和。
辰砂益元散:滑石飛過六兩,甘草末一兩,辰砂飛過三錢,共和勻,每服小兒一錢,大人二錢,燈心湯下。
白話文:
辰砂益元散:
- 滑石:六兩,研磨成細粉。
- 甘草末:一兩。
- 辰砂:三錢,研磨成細粉。
將這三味藥均勻混合,每次小兒服用一錢,大人服用二錢,用燈心湯送服。
錢氏白朮散:治吐瀉已久,虛火作渴者。黨參、白朮、茯苓、炙草、乾葛各五分,南木香二分,薑三片,水煎溫服。
白話文:
錢氏白朮散:治療嘔吐和腹瀉已久的虛火引起口渴的人。黨參、白朮、茯苓、甘草、乾葛各五分,南木香二分,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參砂和胃散:治虛寒嘔吐不止。黨參、砂仁(研細)、製半夏各四分,白朮(土炒)、茯苓各五分,藿香、陳皮各三分,炙草二分,煨薑去皮三片,水煎,熱服。
白話文:
參砂和胃散:用於治療虛寒嘔吐不止的情況。黨參、砂仁(研磨細)、製半夏各四錢,白朮(用土炒過)、茯苓各五錢,藿香、陳皮各三錢,炙草二錢,煨過的去皮生薑三片,水煎服用,需熱服。
薑米湯:吐多而胃氣欲絕者,用此安胃。老生薑一塊重一兩多,煨熟去皮研爛,用水一碗,陳米二撮,同入瓦罐煎好,候溫緩緩與服,其嘔即止。
凡嘔吐交作者,止吐為急。吐而不瀉者,均用生薑米湯最效。
白話文:
薑米湯:如果患者嘔吐嚴重,胃裏的氣快要斷絕了,可用此湯安胃。取一塊重量超過一兩的老生薑,煨熟後去皮研成泥,與一碗水、兩撮陳米一同放入瓦罐中煎煮,等到溫熱後慢慢飲用,嘔吐的症狀就會停止。
燒針丸:治吐瀉如神。黃丹(水飛)、硃砂(水飛)、枯礬各等分,為末,紅棗為丸黃豆大,每服三四丸,戳針尖上,燈火上燒存性,研爛,淘米水調服。瀉者食前服,吐者不拘時服。外用綠豆磨成粉,調雞蛋白,吐者敷兩足心,瀉者敷囟門,神效。或照卷四脾胃門各方治之。
白話文:
燒針丸:治療吐瀉、嘔吐特別有效。黃丹(經過水飛的)、硃砂(經過水飛的)、枯礬各取等量,研磨成粉末,用紅棗做成丸子,約黃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四丸,將丸子串在針尖上,在燈火上燒到失去藥性,研磨成粉末,用淘米水調服。腹瀉的人在飯前服用,嘔吐的人不拘時間服用。外用綠豆磨成粉末,與雞蛋白調和,嘔吐的人塗抹在雙腳心,腹瀉的人塗抹在囟門,有神奇的療效。或者參照卷四脾胃門各方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