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一 (2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24)

1. 中指同身寸法

宋鑄銅人七尺六寸四分。按指五分為度,實則身長三尺八寸二分。至今點痘,論男左女右手中指與大指相屈如環,取內側紋兩角為一寸,各隨長短量度,再加精細,無論老幼,手臂肩至肘長各為一尺七寸,以一歸七除扣算,兼中指互考比量未有穴不妥當。

白話文:

宋代鑄造的銅人高七尺六寸四分。如果按照手指的五分作為標準來衡量,那麼實際身高應該是三尺八寸二分。現在點痘的時候,都是按照男左女右,將手中指和大拇指彎曲成環狀,取內側紋路的兩個角之間距離作為一寸,然後依照各人手指長短來量取尺寸。再仔細一點測量,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從肩膀到手肘的長度都是一尺七寸,用一尺七寸除以七來計算,並且互相比較中指的長度,這樣來找穴位,沒有不準確的。

2. 銅人面圖

手太陰肺經,中府至少商。手厥陰心包,天池至中衝。

手少陰心經,極泉至少衝。足少陰腎經,湧泉至俞府。

足太陰脾經,隱白至大包。足厥陰肝經,大敦至期門。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的穴道,從中府穴到少商穴。手厥陰心包經的穴道,從天池穴到中衝穴。

手少陰心經的穴道,從極泉穴到少衝穴。足少陰腎經的穴道,從湧泉穴到俞府穴。

足太陰脾經的穴道,從隱白穴到大包穴。足厥陰肝經的穴道,從大敦穴到期門穴。

3. 銅人背圖

手陽明大腸,商陽至迎香。手少陽三焦,關衝至耳門。

手太陽小腸,少澤至聽官。足太陽膀胱,睛明至至陰。

足陽明胃經,頭維至厲兌。足少陽膽經,瞳子至竅陰。

手少陽三焦經,起於關衝,終於耳門,共二十三穴,內錄三穴點苗,余穴不點故不錄。其餘十四經、十五絡小穴多,亦不全錄。

消爍,肩下臂外間腋斜肘分下。又云:分肉間,此穴雖無寸法,總須審其的是。

清冷淵,肘上二寸,伸肘舉臂取之,但人有大小肥瘦之分,其間不可以不辨。

四瀆,肘前五寸,扳肩取之,然取之更捷,非顯而易識,以上所載穴分,雖屬明白,然亦僅指其所當然,而其中之所以然,尤必經口授,乃更得其穴之真的,庶點種不致有誤,邇來醫家業是術者,最宜慎之!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從商陽穴到迎香穴。手少陽三焦經,從關衝穴到耳門穴。

手太陽小腸經,從少澤穴到聽宮穴。足太陽膀胱經,從睛明穴到至陰穴。

足陽明胃經,從頭維穴到厲兌穴。足少陽膽經,從瞳子髎穴到竅陰穴。

手少陽三焦經,起於關衝穴,終於耳門穴,共有二十三個穴位,這裡只記錄了其中三個穴位的要點,其他的穴位沒有記錄,所以就不列出來了。其餘的十四條經脈和十五條絡脈上的小穴位很多,也沒有全部記錄。

消爍穴,在肩部下方,手臂外側,腋下斜向手肘之間分開的地方。也有說是在肌肉分界的地方,這個穴位雖然沒有固定的尺寸,但總要仔細審查確認它的準確位置。

清冷淵穴,在手肘上方兩寸的地方,伸直手肘,舉起手臂取穴。但是人有高矮胖瘦的區別,取穴時一定要仔細分辨。

四瀆穴,在手肘前方五寸的地方,將肩膀向後拉取穴,這樣取穴比較快捷,但並非顯而易見。以上所記載的穴位位置,雖然說的很明白,但也只是指出了它的基本位置,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取穴,還需要通過口頭傳授,才能更準確的找到穴位,這樣點穴才不會出錯。現在從事醫學且專精於點穴技術的醫師,最應該謹慎小心!

4. 按經取穴論

人身一十二經,氣血陰陽攸分,按經點痘,獨點少陽三焦經者何?《備要》云:少陽主氣,諸藥入膽經氣分者,併入三焦,惟點兩臂三穴,蓋取配合上、中、下三焦,其理最妙。《內經》曰:上焦如霧,氣之源也。點消爍,上配膻中。中焦如漚,血之源也。點冷淵,中配胃脘。

下焦如瀆,水之源也。點四瀆,下配丹田。丹田,即命門也。總之,不離乎三焦者是。故《易》曰:仰觀於天,其星辰之奠麗,不如凡幾,而其要則以七宿為經,二十四曜為緯。俯察於地,其山川之流峙,又不如凡幾,而其要則以五嶽為宗,四瀆為委。天地且然,人身何獨不然。

細考其法甚善,理的無疑,洵保萬全之良方也!毋庸予贅。

白話文:

人體有十二條經脈,氣血陰陽都由此區分。如果按照經脈來點痘,為什麼獨獨選擇少陽三焦經呢?《備要》這本書說:少陽主管人體的氣,各種藥物進入膽經的氣分後,都會歸入三焦,只點兩條手臂上的三個穴位,是因為要配合上、中、下三焦的功能,這個道理非常奧妙。《內經》說:上焦像霧一樣,是氣的來源,點消爍穴,上可以配合膻中穴;中焦像水泡一樣,是血的來源,點冷淵穴,中可以配合胃脘;下焦像溝渠一樣,是水的來源,點四瀆穴,下可以配合丹田。丹田,就是命門。總而言之,都離不開三焦的作用。

所以《易經》說:抬頭看天上的星星,多到數不清,但最重要的還是以七宿為經,二十四曜為緯。低頭看地上的山川,多到數不清,但最重要的還是以五嶽為宗,四瀆為尾。天地尚且如此,人體又怎能例外呢?

仔細研究這個方法非常好,道理很明確,確實是能確保萬全的好方法!不需要我再多說什麼了。

5. 西洋點痘推原說

人身背脊十四椎下,名為命門,為督脈之穴。前與臍對,臍下丹田,為三焦之募穴,分與命門相表裡。命門為生氣之門,出而治臍,下分三歧,上衝夾臍,過天樞,上至膻中兩乳間,元氣所繫焉。三焦有臟無腑,上焦在胃上口,治在膻中。中焦在胃管,治在臍旁。下焦在臍下,膀胱上口,治在臍。

三焦、命門,原一氣相貫通者也。故《經》曰:元氣者,三焦之使。李瀕湖曰:三焦即命門之用。王海藏曰:三焦命門為一府,其脈同診。以是觀之,三焦、命門,真相須而為用者也。點痘家,故點自三焦之穴,其初藉三焦而引入命門,其後由命門而轉達三焦,理確而當,法奇而便,若審穴的實,則較穩吹苗家萬萬矣。大清道光十七年,歲次丁酉,夏四月,醴陵圖南子識。

按:是書所稱,引種萬人,並無再出天花之患,固非虛語。然近亦間或千人中有一復出者,吹苗家即肆詆譭,謂其術不足憑,嬰兒父母,雖明知牛痘甚便,猶未敢以輕試也。抑知千中間或有一復出者,其弊非由於立法之不密,實由於奉行之不善,以邇來業牛痘者,粗心浮氣,偶爾刺穴稍偏,致胎毒未能出盡,後又不為之再引所誤也。

近得復引一法,最為穩妥,凡小兒引痘一次後,或逾數月,或至下年復引一次,如仍上漿結痂者,尚須再引,總以傳漿後,越三宿而刺處微見紅盤,再過二三日而紅盤自退,並不起頂上漿者,為胎毒已盡之證。此後,雖遇自行天花,永不沾染矣。

白話文:

人體背部第十四椎骨下方,稱為命門,是督脈上的穴位。它前面與肚臍相對應,肚臍下方的丹田是三焦的募穴,與命門相互表裡。命門是人體元氣的源頭,它的氣出發後作用於肚臍,向下分為三支,向上衝向肚臍兩側,經過天樞穴,再向上到達兩乳之間的膻中穴,這裡也是元氣所聯繫的地方。三焦有臟的功能卻沒有腑的實質,上焦在胃的上口,它的作用表現在膻中穴;中焦在胃的中段,它的作用表現在肚臍旁邊;下焦在肚臍下方,膀胱的上方開口,它的作用表現在肚臍。

三焦、命門,原本是一氣相連貫通的。所以《黃帝內經》說:元氣,是三焦的使者。李時珍說:三焦就是命門的作用體現。王海藏說:三焦和命門是一個整體,它們的脈象診斷也相同。由此可見,三焦和命門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所以種痘的人,選擇從三焦的穴位開始種痘,最初是借助三焦引入元氣到命門,之後再由命門將元氣轉達回三焦,這個道理是正確而恰當的,方法也奇特而方便。如果能夠準確地找到穴位,就比那些吹苗種痘的方法穩妥得多。大清道光十七年,歲次丁酉年,夏四月,醴陵圖南子寫下這段話。

按:這本書所說的,引入牛痘的人數眾多,都沒有再患天花的,這肯定不是虛假之言。然而最近偶爾也出現千人中有一人再次患天花的情況,那些吹苗種痘的人就藉此大肆詆毀,說這個方法不足以信任,嬰兒的父母,即使明明知道牛痘接種很方便,還是不敢輕易嘗試。他們卻不知道,千人中偶爾出現一例再次患天花的情況,它的弊端不是出在方法的缺陷上,而是出在執行上的不夠仔細。因為現在從事牛痘接種的人,粗心浮躁,偶爾刺入的穴位稍微偏離,導致體內胎毒沒有完全清除,之後又沒有進行再次引種來糾正錯誤。

最近得到一種再次引種的方法,最為穩妥。凡是小孩接種一次牛痘後,或者過了幾個月,或者到了第二年,再進行一次引種,如果仍然出現發漿結痂的現象,就還需要再次引種。總之,要以引種傳漿後,超過三個晚上,在接種處輕微看見紅斑,再過兩三天紅斑自然消退,並且不再出現頂部起漿的情況,作為體內胎毒已經清除的證明。這樣一來,即使遇到天花流行,也永遠不會再被傳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