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一 (23)
卷二十一 (23)
1. (周景明識)
南海邱浩川先生牛痘一法,自西洋傳中夏,行之而驗者,不可更僕數。余曩聞其術,而以為未獲見其書為憾!歲戊子,負笈麓山,始得其書於吳君葆元,以呈歐陽坦齋夫子,夫子善之,於是同硯諸友,咸踴躍醵金樓版,以廣其傳。其書原有諸名公題詠,約數千百言,皆身受其益而贊其妙者。
茲因簡帙太繁,未及備錄,第即其圖說、方法刊焉。余惟世之苦痘久矣,吹鼻之法,往往得失參半,而是書乃計出萬全,轉難為易,轉危為安,誠發千古未發之蘊,而有以躋一世之嬰孩於仁壽之域也,遵而行之,是所望於慈幼者。道光八年,歲在戊子,七月既望,衡山周景明春臺氏識於嶽麓書院之居業齋。
白話文:
南海的邱浩川先生所著的牛痘接種方法,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實施後效果顯著的案例,多得數不清。我以前就聽說過這種技術,但一直沒能看到相關書籍,感到很遺憾!戊子年,我到麓山求學,才從吳葆元先生那裡得到了這本書,並呈給歐陽坦齋老師看,老師覺得很好。於是,同學們都熱情地湊錢雕刻印刷,以便廣泛傳播。這本書原本就有許多名公的題詞和讚美,總共有數千百字,都是親身體驗過這種方法的好處,而讚嘆其神奇之處。
現在因為內容太過繁雜,沒能全部收錄,只把其中的圖解和方法刊印出來。我認為世人受天花之苦已經很久了,以往的吹鼻接種法,常常得失參半,而這本書的方法卻是萬無一失,化難為易,轉危為安,實在是發掘了前所未有的精髓,能夠使這一世的嬰兒都能平安健康地長大,希望愛護幼童的人都能遵照實行。道光八年,戊子年七月十六日,衡山的周景明春臺氏在嶽麓書院的居業齋寫下這段文字。
2. 引痘撮要
痘科之流傳久矣,自昔遵用鼻苗,由肺傳肝及脾腎,相攻相伐,逆傳命門,攻出先天伏毒,毒因逆攻而出,發無定處,設遇矇頭、鎖項、纏腰,以致變症叢生,調治不善,在在驚其險巇。近有西洋傳漿新法,點於兩臂。以兩臂消爍諸穴,屬手少陽三焦,故漿自少陽傳膽,相引相導,順傳命門,引出先天伏毒,毒隨順引而出,發於兩臂,按日亮水、灌漿、結痂。所以症無煩雜,獲效不勞,人人安於磐石,洵保赤萬全之善術也。
此法留傳中夏,今師其術而行之者日益廣,僕閱歷斯道有年,頗於其理有得,細考《引痘略》書,晦而不顯。但國師邱君,原繪點痘之圖,雖指明其所當然,尚未透發其所以然,故後之學者,點法不一,不能無訛傳之弊。然此道以審穴為要著,不得其審穴之法,其何以行之無誤耶。
按宋詔命明醫所鑄銅人明堂之圖穴,有至當不易之理,其理固不可強不知以為知,又何可秘所知而不冀人以共知。於是謹遵《針灸大成》、《御纂醫宗金鑑》,錄集同身寸法,銅人背面兩圖,鐫刻於後,俾有志斯道者,閱圖知臟腑之分別,按經知穴分之所在,既辨其所當然,復深究其所以然。
由是尋經審穴,傳點得法,不致有毫釐之謬,此不惟精明其術之可嘉,實保全嬰赤之功甚大也,豈非僕之所深幸也哉。醴陵黃之檀、齡馨氏識,並點痘穴法附載於後。
白話文:
痘瘡(天花)這種疾病的流傳已經很久了,過去都採用鼻苗(人痘接種)的方法,讓毒氣從肺部傳到肝臟、脾臟和腎臟,這些臟器互相攻擊、互相抵抗,逆向傳到命門(腰腎部位),目的是要引出先天潛伏的毒素。但因為毒素是逆向攻擊而出,發作的部位不固定,如果遇到毒氣攻到頭部、頸部、腰部等重要部位,就會導致各種併發症產生,如果治療不當,會處處充滿危險。
最近有西方傳來新的接種漿液的方法,將漿液點在兩臂上。因為兩臂是手少陽三焦經經過的地方,漿液會從少陽經傳到膽經,互相引導,順著傳到命門,引出先天潛伏的毒素。毒素會順著經絡引導而出,發作在兩臂上,按照日子觀察,出現亮水、灌漿、結痂。這樣一來,症狀就不會複雜,效果來得快,大家都可以安穩地如同磐石一般,這真的是保護幼兒最完善的好方法。
這個方法傳入中原,現在學習這種方法的人越來越多。我研究這個醫學領域已經很多年了,對於其中的道理也有一些領悟,仔細研究《引痘略》這本書,發現內容晦澀難懂。雖然國師邱先生畫了點痘的圖,指明了接種的部位,但是還沒有講清楚其中的道理。所以後來的學習者,點痘的方法不一致,難免會有訛傳的弊病。然而這個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審定穴位,如果沒有審定穴位的方法,又怎麼能保證接種不出錯呢?
依照宋朝皇帝命令名醫鑄造的銅人明堂圖,穴位的位置有其正確不易的道理,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裝懂,更不可以知道卻秘而不宣,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因此,我謹遵《針灸大成》、《御纂醫宗金鑑》這些醫書,記錄了同身寸的取穴方法,並把銅人正面和背面的圖刻在後面,讓有志於研究痘瘡的人,可以看圖了解臟腑的分別,根據經絡知道穴位的所在。這樣既能辨別接種的部位,又能深入研究其中的原理。
因此,依照經絡尋找穴位,審定穴位,才能正確地進行接種,才不會有絲毫的錯誤。這樣不僅能精通這門技術,更重要的是能保護嬰兒的健康,這真的是我所非常欣慰的。醴陵黃之檀、齡馨氏敬識,並把點痘的穴位方法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