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10)

1. 初發熱辨症用藥諸法

若因其安靜而袖手玩視,不急托痘出外,延至五、六日後,毒氣內攻,須臾告變,甚可畏也。則昔人熱輕痘少之說,可盡信乎?而六日以前,痘未出齊,勿用溫補之說,可盡拘盡?自有方書以來,其時不啻二千年,其人不啻數百家,然皆詳於已出之後,略於未出之先,深言出速稠密之危,不言留中不出之禍。不知已出之毒外寇也,未出之毒內寇也。

內寇與外寇勢孰急?內攻與外攻禍孰烈?故痘已出而死者,多在旬日之內,外痘未出而死者,多在六日之中,徒知逐外寇而不知御內寇,自古以來諸賢之為計疏也。然其失計安在?惟在痘未出而急於解毒,緩於逐毒也。不知未出之毒,說已見前,但當急急逐之出外而已。余深明其理而明鑑其失,顧長慮卻思為未出之前,諸症設法,明辨其虛實寒熱以施治。

實熱者,宣發其壅滯以逐毒出外;虛寒者,補助其氣血以逐毒出外。至於急用寒涼遏毒內攻等弊,則諄諄致戒,不憚再三,一以救前哲之失,一以開後人之迷,雖岐黃復起,不易吾言矣。

一發熱至三四日報痘,形如粟米,口、鼻、腮、耳、年壽之間,先發數點,淡紅潤澤者,最吉。若身熱一二日即出,先發於天庭、司空、印堂等處者,或一齊湧出而稠密者,或乾枯而紫黑者,或成片不分顆粒者,皆血氣凝滯而毒氣肆行,最為可憂。急宜活血養氣而解毒,宜用調元化毒湯為主。

腹痛者去參、耆,加枳殼八分。大便久秘者參、耆不用,加熟軍一錢五分。若血氣與毒氣俱旺,而脈洪數者,歸、芍減三分之一,去參、耆不用。

若痘出不快者,其症不同,最宜分別。有痘色紅紫、乾枯,或密如蠶種,或一片不分顆粒,身熱,大便秘而出不快者,此毒氣壅滯,血氣不行也。宜用調元化毒湯,去參、耆,加小川芎清之。

或有痘色淡白,飲食減少,身涼,手足冷,小便清,大便滑而出不快者,此氣血怯弱,不能載毒出外也。宜用溫中益氣湯以托之。

有鼻塞聲重,咳嗽惡寒而出不快者,風寒閉之也。宜加減參蘇飲以發散之,但不可出汗。

或有因邪穢所觸,伏陷而出不快者,其痘必癢,宜平和湯解之。外用蒼朮、紅棗、沉檀燒之,以避其氣。

痘正出時,有忽傳風眼直視,牙關緊者,此調護不謹而外為風寒所襲也。且勿輕用驅風峻藥,宜用姜附湯。白附子二錢,此藥毒重不可輕用,以制附片或肉桂代之可也,老薑二錢,煎濃溫服,出微汁自愈。

痘正出時,以身微溫,不熱不寒者為佳,或輕熱和緩者亦無妨,惟大熱者可憂;若出齊而發大熱尤可憂。其痘必稠密,必紅紫,必乾枯。宜用調元化毒湯去參、耆主之。看痘出齊與否,以足心為驗,足心有痘則出齊矣。若痘稀者,不以此拘。

白話文:

初發熱辨症用藥諸法

如果只安靜觀察,不積極促使痘疹外發,延誤到五六天后,毒氣內攻,病情驟變,非常危險。因此,古人認為初期發熱輕微、痘疹數量少的说法,能完全相信嗎?同樣地,在發疹前六天,痘疹未完全長出,就不用溫補的方法,能完全照做嗎?從有醫書以來,至少兩千年,醫家無數,但都詳細記述痘疹已出後的治療,而忽略發疹之前的處理,只強調痘疹迅速、密集的危險性,卻不提及痘疹滯留不出造成的禍患。其實,已出的毒是外患,未出的毒是內患。

內患與外患哪個更緊急?內攻與外攻哪個危害更嚴重?所以,痘疹已出而死亡的,大多在十天內;痘疹未出而死亡的,大多在六天內。只知道驅逐外患,卻不知道抵禦內患,這是古往今來許多醫家策略的疏忽。他們的失策在哪裡呢?就在於痘疹未出時急於解毒,卻緩慢於驅毒。其實,未出之毒,道理前面已講過,只應當趕快將其驅逐出來而已。我深明此理,也清楚認識他們的錯誤,因此長時間思考,針對發疹前的各種症狀,制定治療方法,明確辨別虛實寒熱來施治。

實熱者,宣洩其壅滯之氣,以促使毒氣外發;虛寒者,補充其氣血,以促使毒氣外發。至於急用寒涼抑制內毒等弊端,我則再三告誡,一方面糾正前賢的錯誤,一方面避免後人再犯同樣的錯誤,即使岐黃再世,也不會改變我的觀點。

發熱到三四天長出痘疹,形如小米粒,口、鼻、腮、耳、額頭等處先長出幾點,淡紅潤澤的,是最好的徵兆。如果發熱一兩天就出疹,先長在額頭、印堂等處的,或者一下子湧出很多而且密集的,或者乾枯而紫黑的,或者成片而不分顆粒的,都是氣血凝滯,毒氣肆虐,最為令人擔憂。應該立即活血養氣,解毒,宜用調元化毒湯為主方。

腹痛者去掉人參、黃耆,加枳殼八分。大便久秘者人參、黃耆不用,加熟軍一錢五分。如果氣血和毒氣都旺盛,脈象洪數的,減少生地、芍藥三分之一,去掉人參、黃耆。

如果痘疹發得不快,症狀不同,最宜區別對待。痘疹顏色紅紫、乾枯,或者密集如蠶豆,或者成片而不分顆粒,發熱,大便祕結,排出不暢的,這是毒氣壅滯,氣血運行不暢。宜用調元化毒湯,去掉人參、黃耆,加入川芎疏通氣血。

或者痘疹顏色淡白,食慾減少,身體冰冷,手腳冰冷,小便清稀,大便稀溏且排出不暢的,這是氣血虛弱,無法將毒氣帶出體外。宜用溫中益氣湯來幫助痘疹發出。

有鼻塞聲音沉重,咳嗽惡寒,痘疹發出不暢的,是風寒閉阻。宜加減參蘇飲來發散風寒,但不可出汗。

或者因為邪穢之氣侵犯,痘疹發出不暢的,痘疹一定會癢,宜用平和湯來治療。外用蒼朮、紅棗、沉香燒煙熏,以避其邪氣。

痘疹正在發出時,突然出現眼球直視,牙關緊閉的,這是調護不當,受了風寒侵襲。不要輕易使用驅風峻猛的藥物,宜用姜附湯。白附子二錢,此藥毒性重,不可輕用,可用制附片或肉桂代替,老薑二錢,煎濃後溫服,出點汗就好了。

痘疹正在發出時,身體微微溫暖,不冷不熱的最好,或者輕微發熱和緩的也沒有妨礙,只有大熱才令人擔憂;如果痘疹已出齊而發大熱更令人擔憂。痘疹一定密集,一定紅紫,一定乾枯。宜用調元化毒湯去掉人參、黃耆。觀察痘疹是否出齊,以足心為驗,足心有痘疹就出齊了。如果痘疹稀疏,則不以此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