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二 (3)
卷二十二 (3)
1. 痧無補法第二
痧者,厲氣也,入氣分則作腫作脹,入血分則為蓄為瘀,遇食積痰火則氣阻血滯,最忌熱湯熱酒。不論犯者虛實,皆以有餘治,絕無補法,用藥克削,病自當之,中病即已。
白話文:
「痧」這種病,是體內強烈的邪氣所造成的。邪氣侵入到身體的氣分,就會產生腫脹;侵入到血分,就會形成淤積或瘀血。如果又遇到飲食積滯、痰火等情況,就會導致氣血阻滯。得這種病最忌諱喝熱湯、熱酒。不論患者是屬於虛證還是實證,治療原則都是以消除邪氣為主的「有餘治」,絕對沒有用補益的方式來治療。「用藥來削弱邪氣,疾病自然會痊癒,只要藥物對症,病就會好。」
2. 分經絡第三
腰背顛頂,連及風府,脹痛難忍,足太陽膀胱經痧。兩目赤腫,唇乾鼻燥,腹中絞痛,足陽明胃經痧。脅肋腫脹,痛連兩耳,足少陽膽經痧。腹脹板痛,不能屈伸,四肢無力,泄瀉不已,足太陰脾經痧。心胸吊痛,身重難移,作腫作脹,足厥陰肝經痧。痛連腰腎(外腎也),小腹脹硬,足少陰腎經痧。
咳嗽聲啞,氣逆發嗆,手太陰肺經痧。半身疼痛麻木,左足不能屈伸,手太陽小腸經痧。半身脹痛,廢俯仰,右足不能屈伸,手陽明大腸經痧。病重昏沉;或狂言不省人事,手少陰心經痧。或醒或寐,或獨語一二句,手厥陰心包絡經痧。胸腹熱脹,揭去衣被,乾燥無極,手少陽三焦經痧。
按:十二經受病見症,隨症施治,其引經藥亦不可少,今通列手足經脈後:手少陰心循手小指內側出其端。手太陽小腸起手小指端,循外側上行。手少陽三焦起手無名指端。手厥陰心包絡,又名手心主,出中指端。手陽明大腸起手食指端。手太陰肺出手大指端。足厥陰肝起足大趾藂毛上。
足太陰脾起足大趾端。足陽明胃起足次趾外間。又一支亦入大趾端,又一支入中趾外間。足少陽膽起足四趾間。足太陽膀胱起足小趾外側端。足少陰腎起足小趾下。閱此便於針刺。
膀小藁柏羌些須,胃大葛樸芷區區,脾芍腎獨鹽酒俱。
膽肝焦絡柴丹青,川芎宜少再丁寧,肺蔥桔芷心獨辛。
羌芎白芷少為貴,胃腸脾肺升麻廢,腎尤切戒毋加桂。
白話文:
腰背部到頭頂,甚至連到後腦勺的風府穴,出現脹痛難忍的情況,這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痧症。兩眼紅腫,嘴唇乾裂,鼻子乾燥,腹部絞痛,這是足陽明胃經的痧症。脅肋部位腫脹,疼痛牽連到兩耳,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痧症。腹部脹滿板硬疼痛,身體不能彎曲伸展,四肢無力,腹瀉不止,這是足太陰脾經的痧症。心胸部位悶痛,身體沉重難以移動,可能出現腫脹感,這是足厥陰肝經的痧症。疼痛牽連到腰部和腎臟(包括外生殖器),小腹脹硬,這是足少陰腎經的痧症。
咳嗽聲音沙啞,氣喘逆行,甚至發出嗆咳聲,這是手太陰肺經的痧症。半邊身體疼痛麻木,左腳無法彎曲伸展,這是手太陽小腸經的痧症。半邊身體脹痛,無法彎腰抬頭,右腳無法彎曲伸展,這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痧症。病情嚴重時,會昏迷不醒,或者說胡話,意識不清,這是手少陰心經的痧症。有時清醒,有時昏睡,有時會自言自語一兩句,這是手厥陰心包絡經的痧症。胸腹發熱脹滿,想要掀開被子,感覺非常乾燥,這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痧症。
說明:十二經脈出現病症時的表現,要根據具體症狀來治療,引經藥也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將手足經脈的循行路線整理如下:手少陰心經從手小指內側末端發出。手太陽小腸經從手小指末端開始,沿著外側向上行。手少陽三焦經從手無名指末端發出。手厥陰心包絡經,又稱手心主,從中指末端發出。手陽明大腸經從手食指末端發出。手太陰肺經從手大拇指末端發出。足厥陰肝經從腳大拇趾叢毛處開始。
足太陰脾經從腳大拇趾末端發出。足陽明胃經從腳次趾外側之間發出,還有一分支進入大拇趾末端,另一分支進入中趾外側之間。足少陽膽經從腳第四趾之間發出。足太陽膀胱經從腳小趾外側末端發出。足少陰腎經從腳小趾下方發出。了解這些經脈循行路線,便於針刺治療。
治療膀胱經的病症,使用防風、黃柏、羌活等少量藥物。治療胃經的病症,使用葛根、厚朴、白芷等藥。治療脾經的病症,使用白芍、獨活,並用鹽和酒引經。
治療膽經、肝經、三焦經的病症,使用柴胡、丹皮、青皮等藥,並應注意川芎用量要少。治療肺經的病症,使用蔥白、桔梗、白芷等藥。治療心經的病症,使用獨活、細辛等藥。
治療時,羌活、川芎、白芷的用量要少,並注意引經藥的使用,治療胃經、腸經、脾經、肺經的病症,不要使用升麻,特別注意腎經的病症,不要使用肉桂。
3. 看涼熱第四
痧犯太陽則頭痛發熱。犯少陽則耳旁腫脹,寒熱往來,犯陽明則面目如火,但熱不寒。犯太陰則腹痛。犯厥陰則小腹或胸脅痛。犯少陰則腰痛。以上皆身涼。犯肺則咳嗽痰喘微熱,甚則鼻衄。犯心則心痛或心脹,頭額冷汗如珠,而身或熱或涼。犯膀胱則小便溺血、甚則身熱。
犯大腸則痢下膿血,重則嘔吐身熱。犯肝則沉重不能轉側,晡熱內熱,甚則吐血。犯三焦則熱毒內攻,上則口渴,下則更結。
凡痧氣壅阻發而為熱,若誤為外感傳經熱症而發汗溫飲,雖慢痧遲緩,亦必變出頭汗、發狂、譫語種種重症。不知外感之脈浮數而緊,熱症之脈洪數有力,痧症之脈終有不同,或有可疑,須看痧筋有無辨之。
痧症身涼而內熱者宜攻其里,表實者宜透其肌,用藥隨時活變,故不主方。
白話文:
痧症侵犯太陽經脈,就會引起頭痛發燒。侵犯少陽經脈,會導致耳朵旁邊腫脹,忽冷忽熱。侵犯陽明經脈,臉色和眼睛會像火一樣紅熱,只有發熱而不會感到寒冷。侵犯太陰經脈,會引起腹痛。侵犯厥陰經脈,會導致小腹或胸脅疼痛。侵犯少陰經脈,會引起腰痛。以上這些情況都會使身體感到涼冷。侵犯肺臟,會引起咳嗽、痰多喘氣、輕微發熱,嚴重時會流鼻血。侵犯心臟,會引起心痛或心脹,額頭冒出冰冷的汗珠,身體有時發熱有時發涼。侵犯膀胱,會出現小便帶血,嚴重時會全身發熱。
侵犯大腸,會拉痢疾,排出膿血,嚴重時會嘔吐和身體發熱。侵犯肝臟,會感到身體沉重無法翻身,午後發熱,身體內部發熱,嚴重時會吐血。侵犯三焦,會使熱毒向內侵襲,向上會口渴,向下會便秘。
凡是痧氣阻塞導致發熱,如果誤認為是外感引起的傳經發熱,就用發汗或溫熱的藥物,即使是慢性的痧症也會變得遲緩,最終會出現頭部出汗、發狂、胡言亂語等各種嚴重症狀。要知道外感的脈象是浮數而緊,發熱的脈象是洪數而有力,痧症的脈象終究不同,如果有疑慮,必須觀察是否有痧筋來辨別。
痧症身體發涼而內部發熱,應該攻治體內,體表症狀明顯的應該讓痧氣從肌肉透出,用藥要隨時靈活變化,所以不固定開出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