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附錄:咽喉秘集 (6)

回本書目錄

附錄:咽喉秘集 (6)

1. 張氏咽喉七十二症治圖說

咽喉門一:簾珠喉。

簾珠喉,滿喉如白細網狀,兩邊微腫,根有白點帶紅色,小舌紅腫,咽水大痛。此症因鬱積熱毒而發。其脈兩寸浮洪,兩尺亦數大而洪。此上盛下虛之症也,宜清火。用六味湯加鹽炒黃柏二錢,酒炒黃芩二錢,鹽炒知母二錢,熟石膏五錢,山豆根二錢,鹽炒元參二錢,山梔一錢,木通一錢,生地二錢,服一劑,來日再加連翹三錢,紫花地丁三錢,熟地二錢,丹皮二錢,草河車二錢,川連一錢,金汁一杯或煎柏枝汁一杯沖服乃妙。外吹藥,六七日可愈。

白話文:

簾珠喉,整個喉嚨看起來像佈滿白色細網,兩邊稍微腫脹,喉嚨根部有白色點點帶紅色,小舌頭紅腫,吞嚥口水時會非常疼痛。這個病症是因為體內積累了熱毒而引起的。把脈時,兩手的寸脈呈現浮脈且脈象洪大,兩手的尺脈也呈現數脈且脈象大而洪。這是屬於上實下虛的症狀,應該要清熱降火。

治療可以使用六味湯,再加上鹽炒過的黃柏二錢、酒炒過的黃芩二錢、鹽炒過的知母二錢、熟石膏五錢、山豆根二錢、鹽炒過的元參二錢、山梔一錢、木通一錢、生地二錢。服用一劑後,隔天再加入連翹三錢、紫花地丁三錢、熟地二錢、丹皮二錢、草河車二錢、川連一錢,以及金汁一杯或是煎煮過的柏枝汁一杯沖服,效果會更好。另外,可以搭配外用的吹喉藥,大約六七天可以痊癒。

2. 咽喉門二:嗆食啞喉。

嗆食啞喉,此症因伏邪在肺,聲啞嗆食,六脈遲細,甚屬陰症。余曾治一人,年二十,患此三年,飲食少進,病在將危。余診視再三,病雖久,脈尚有力根,或可治。用六味湯加麻黃二錢,桂枝一錢,蘇葉三錢,木通一錢,細辛二錢,白芷一錢,訶子二錢,皂核三錢,姜炒半夏二錢,連服五六日,病雖退而聲啞未除,換加桔梗一兩,訶子七錢,甘草七錢,薄荷一錢(以上俱童便炒),麻黃一錢,煎數沸,含嗽徐徐嚥下,服十劑乃愈。後用補藥健脾。

咽喉門三:內外腫喉。

內外腫喉,此症生於喉關之下,陰陽相結,內外皆腫,或有爛斑火鬱之症。用六味湯加炒黃芩三錢,熟軍五錢,海浮石二錢,外吹藥,來日換加丹皮一錢半,生地二錢,酒炒黃芩二錢,生石膏三錢,炒山梔一錢,木通一錢,即針少商、商陽兩手四穴,如背寒加羌活,胃泛加葛根、柏枝汁,亦可漱之。

咽喉門四:風熱喉。

風熱喉,此症感風熱而起,滿喉發細紅點,根帶淡白,舌下兩邊三四塊,六脈洪緊,用六味湯加鹽炒元參二錢,酒炒黃芩三錢,山梔一錢,花粉一錢,一服可愈。外用吹藥,兼服八仙散。

咽喉門五:紫色虛喉。

紫色虛喉,喉間紫紅,久之變爛如生漆色。因初起便服寒涼之藥故也。此症肺胃伏寒,平而不腫,飲食難進,吐出乃腐肉者,宜急治之。如誤認為火熱之症,反以三黃、犀角、羚羊角等藥,則吃成死症矣!余見此等紫色之症,不論名色,喉間絕無影形,滿喉皆紫,脈緩身涼者,用六味湯加細辛五分,葛根一錢,蘇葉一錢,白芷、川芎、麻黃各一錢,服後紫變為紅,換加鹽炒元參二錢,酒炒黃芩二錢,花粉二錢,即愈。

咽喉門六:喉癬

喉癬,此症因腎虛火旺,髮癬於喉,不腫而微紅,上有斑點,青白不一如芥子大,或針孔綠豆大,每點生芒刺,入水大痛,喉間聲啞,咳嗽無痰,六脈細數者,用知柏地黃湯兼四物湯,加麥冬、炒元參、鹽炒女貞子、枸杞、人參、洋參(二參或煎藥不用,入丸藥亦可)、首烏、阿膠各二錢,十服後,用桂附八味丸加女貞、枸杞、二參(俱鹽炒),淡鹽湯下,每服四錢。如前知柏地黃湯、四物湯服後不應,酌加附、桂,每服各三錢,冷服,此引火歸原之法也。

如六脈洪數,恐難脫體,外兼用吹藥治之。

咽喉門七:喉疳。

喉疳,此症腎虛火旺,沸騰上部而發喉間,上齶有青白紅點,平坦無刺,故名喉疳。聲不啞、不咳嗽,兩尺脈虛者是也。先用六味湯,去荊、防、蠶三味,加鹽炒元參一錢,酒炒黃芩二錢,丹皮二錢,生地二錢,鹽炒山梔一錢,鹽炒水拌再炒女貞子一錢半,鹽炒知母一錢半,男加龜板五錢,女加鱉甲五錢,服五劑或十劑。

白話文:

咽喉門二:嗆食啞喉

嗆食啞喉,這種病症是因為邪氣入侵肺部,導致聲音嘶啞、吞嚥困難,脈象遲緩細弱,屬於陰虛的病症。我曾經治療過一位二十歲的病人,患病三年,飲食減少,病情危急。我反覆診治,雖然病程很長,但脈象還有一些力量,或許可以治療。我用六味湯加麻黃2錢,桂枝1錢,蘇葉3錢,木通1錢,細辛2錢,白芷1錢,訶子2錢,皂角3錢,薑炒半夏2錢,連續服用五六天,病情雖然減輕,但聲音嘶啞沒有消除,於是改用方劑,加入桔梗1兩,訶子7錢,甘草7錢,薄荷1錢(以上都用童尿炒制),麻黃1錢,煎煮幾沸,含在口中慢慢咽下,服用十劑就痊癒了。之後再服用補藥健脾。

咽喉門三:內外腫喉

內外腫喉,這種病症發生在喉嚨下方,陰陽失調,內外都腫脹,有的會有潰爛的斑點和鬱熱的症狀。使用六味湯加炒黃芩3錢,熟軍5錢,海浮石2錢,同時外用吹藥治療,第二天換藥,加入丹皮1.5錢,生地2錢,酒炒黃芩2錢,生石膏3錢,炒山梔1錢,木通1錢,並用針刺少商、商陽穴(左右手各兩穴)。如果病人畏寒,加羌活;如果胃部不適,加葛根、柏枝汁,也可以用藥漱口。

咽喉門四:風熱喉

風熱喉,這種病症是由於感受風熱引起的,喉嚨佈滿細小的紅點,根部顏色淡白,舌下兩側有三四個紅點,脈象洪大有力,用六味湯加鹽炒元參2錢,酒炒黃芩3錢,山梔1錢,花粉1錢,一劑即可痊癒。外用吹藥,同時服用八仙散。

咽喉門五:紫色虛喉

紫色虛喉,喉嚨呈紫紅色,時間久了會變成像生漆一樣的顏色。這是因為初期服用寒涼藥物所致。這種病症是肺胃虛寒,喉嚨平坦不腫脹,飲食困難,吐出腐肉,應該緊急治療。如果誤認為是火熱症,反而用三黃、犀角、羚羊角等藥物治療,就會導致死亡!我見過這種紫色的病症,不論名稱或顏色,喉嚨完全沒有形狀,滿喉都是紫色,脈象緩慢,身體冰冷的病人,使用六味湯加細辛0.5錢,葛根1錢,蘇葉1錢,白芷、川芎、麻黃各1錢,服用後紫色變成紅色,再改用方劑,加入鹽炒元參2錢,酒炒黃芩2錢,花粉2錢,即可痊癒。

咽喉門六:喉癬

喉癬,這種病症是由於腎虛火旺,在喉嚨長出癬,不腫脹但略微紅腫,上面有斑點,青白顏色不均勻,像芥子大小,或像針孔綠豆大小,每個斑點都長有芒刺,遇水劇痛,喉嚨聲音嘶啞,咳嗽無痰,脈象細數,使用知柏地黃湯和四物湯,加麥冬、炒元參、鹽炒女貞子、枸杞、人參、西洋參(兩種參可以不煎藥,也可以做成丸藥服用)、首烏、阿膠各2錢,服用十劑後,用桂附八味丸加女貞子、枸杞、兩種參(都用鹽炒),用淡鹽水送服,每次服用4錢。如果之前服用的知柏地黃湯、四物湯無效,可以酌量增加附子、桂枝,每次各3錢,冷服,這是引火歸元的方法。

如果脈象洪大有力,恐怕難以痊癒,同時外用吹藥治療。

咽喉門七:喉疳

喉疳,這種病症是腎虛火旺,火氣上炎,發生在喉嚨,上齶有青白紅色的斑點,平坦無刺,所以叫做喉疳。聲音不嘶啞,不咳嗽,寸口脈虛弱。先使用六味湯,去除荊芥、防風、僵蠶三味藥,加鹽炒元參1錢,酒炒黃芩2錢,丹皮2錢,生地2錢,鹽炒山梔1錢,鹽炒水拌再炒女貞子1.5錢,鹽炒知母1.5錢,男性加龜板5錢,女性加鱉甲5錢,服用五劑或十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