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 (8)

1. 蓐勞骨蒸論

產後去血勞傷,再加之調養失宜,致令骨蒸勞熱。若富貴之家,雖有美食及藥力以調養,必有他事不如意而怒動肝火,耗傷其方生之血,亦能致飲食減少,虛羸體倦。況新產之婦,原屬血虛,所生之血無幾,一經傷耗,則陰血更虛,焉得不成內熱骨蒸也,即藜藿之人,不特無美食藥力滋生氣血,更兼自乳其子,則方生之血豈能驟足。倘本質瘦弱,又焉得而不陰虛內熱以成骨蒸也。

故治產後虛弱,用參歸湯。作寒熱,白茯苓散。虛證雜見成蓐勞者,鱉甲湯。無疾覺虛,十全大補湯,又當歸羊肉湯。有治產後骨蒸,先服清骨散,後服保正湯,又有加味大造丸亦能治骨蒸勞熱。《醫通》云:產後蓐勞,疲極筋力,憂心勞虛。或產後將養失宜,致令虛羸喘乏,寒熱如瘧,百節煩痛,頭疼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絞刺,當扶正為主,六君子加當歸。若脾肺氣虛,咳嗽口乾,異功散加麥冬、五味。

氣虛頭暈,補中益氣倍用歸、耆。肝經血虛,肢體作痛,四物加參、苓、朮、桂。肝腎虛弱,自汗盜汗,往來寒熱,六味丸加五味子。脾虛血弱,腹痛,月經不調,歸脾湯倍木香。血虛有熱,增損柴胡湯。骨蒸勞熱,咳嗽有經者,異功散去朮,加山藥、丹皮、五味、阿膠、童便。

熱而無痰、乾咳、逍遙散,用蜜煎薑、橘,蜜蒸白朮。產後虛損,不時寒熱,或經一二載,元神不復,月事不轉,先與千金當歸芍藥湯,後與烏骨雞丸調補。大抵此證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疲憊而成。當補脾胃,進飲食,則諸臟有所倚賴,病自愈矣!

參歸湯:沼產後虛弱。人參、當歸(酒浸)各二錢,豬腎一個,糯米、蔥白水煎服。

白茯苓散:治產後蓐勞,頭目肢體疼痛,寒熱如瘧。人參、當歸、熟地、川芎、白芍(炒)、黃耆(蜜炙)、桂心各五分,茯苓一錢,豬腎一個,薑、棗引,水煎服。

鱉甲湯:治產後虛證雜見成蓐勞。黃耆(蜜炙)、鱉甲各一錢,牛膝七分(酒蒸),人參、茯苓、當歸、白芍(炒)、桑寄生、麥冬(去心)、熟地、桃仁(去皮尖)、桂心、炙草各五分,續斷三錢(酒製,取淨肉),豬腎煮汁作水,加薑、棗引,煎服。

當歸羊肉湯:治產後無疾覺虛。當歸五兩,黃耆四兩(蜜炙),生薑六兩,肥羊肉一斤,煮取汁煎藥,分四服。

清骨散:治骨蒸勞熱,男女皆可用。柴胡、前胡、胡黃連、烏梅各八分,豬骨髓一段,韭白十根,水煎成,入豬膽汁少許服。一方,將藥為末,豬髓一錢,豬膽汁一個,韭白同搗為丸綠豆大。每服三四十丸,開水食後送下。

保正湯:人參、茯苓、白朮(土炒,如咳嗽用蜜蒸)、麥冬(去心)、白芍(炒)、枸杞、生地、熟地、知母(炒)各一錢,黃耆(蜜炙)、川芎、地骨皮各八分,當歸、天冬(去心)各二錢,五味子十粒,黃柏(炒)六分,炙草四分,棗二枚,水煎服。亦可作丸服。一方,天冬只用一錢,無麥冬。

白話文:

產後由於大量失血,身體受到勞損,再加上調理養護不得當,導致了類似骨蒸的勞熱症狀。即便是在富貴人家,雖然有美食和藥材可以調理,但若遇到不如意的事,生氣引發肝火,也會耗損正在恢復中的血液,這樣就會導致飲食減少,身體虛弱疲倦。更何況剛生產的婦女,原本就屬於血虧狀態,新生的血液量不多,一旦受到損耗,陰血就會更加虛弱,怎麼可能不形成內熱和骨蒸呢?即便是貧困的人家,不僅沒有美食和藥材來滋養氣血,還要親自哺乳孩子,新生的血液怎麼可能迅速充足呢?如果本來體質就瘦弱,怎麼可能不形成陰虛內熱,最終發展成骨蒸呢?

因此,對於產後虛弱的情況,我們使用參歸湯來治療。對於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我們使用白茯苓散。對於虛弱綜合症狀,形成產後勞損的,我們使用鱉甲湯。對於無病卻感到虛弱的,我們使用十全大補湯,或者當歸羊肉湯。對於產後骨蒸,我們先使用清骨散,然後使用保正湯,或者使用加味大造丸,這些都可以治療骨蒸勞熱。《醫通》中說,產後勞損,極度疲憊,憂慮勞虛。或者產後調養不得當,導致虛弱、喘息、乏力,像瘧疾一樣的寒熱交錯,全身關節煩痛,頭痛自汗,肢體疲倦,咳嗽痰多,腹部絞痛,應該以扶正為主,使用六君子湯加當歸。如果脾肺氣虛,咳嗽口乾,可以使用異功散加麥冬、五味子。

對於氣虛引起的頭暈,我們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倍使用當歸、黃耆。對於肝經血虧,肢體疼痛,我們使用四物湯加人參、茯苓、白朮、肉桂。對於肝腎虛弱,自汗盜汗,寒熱交錯,我們使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對於脾虛血弱,腹部疼痛,月經不調,我們使用歸脾湯,加倍使用木香。對於血虧有熱,我們使用增損柴胡湯。對於骨蒸勞熱,咳嗽有經的,我們使用異功散去掉白朮,加山藥、丹皮、五味子、阿膠、童便。

對於熱而無痰、乾咳的,我們使用逍遙散,使用蜂蜜煎薑、橘,蜂蜜蒸白朮。對於產後虛損,不時出現寒熱,或者經歷一年兩載,元神無法恢復,月事不正常,我們先使用千金當歸芍藥湯,然後使用烏骨雞丸來調理補充。大體來說,這種症狀多是因為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導致疲憊而成。應該補充脾胃,增加飲食,這樣其他臟器就有依賴,疾病自然就能痊癒。

接下來詳細介紹了各種湯劑的組成和使用方法,包括參歸湯、白茯苓散、鱉甲湯、當歸羊肉湯、清骨散、保正湯、增損柴胡湯、千金當歸芍藥湯以及烏骨雞丸等,其中涉及到了許多中藥材的使用,例如人參、當歸、茯苓、黃耆、麥冬、白朮、枸杞、生地、熟地、知母、川芎、地骨皮、柴胡、製半夏、陳皮、桂心、薑、棗等,以及特定的動物組織,例如豬腎、豬骨髓、烏骨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