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十一 (18)
卷十一 (18)
1. 內外備用諸方
天然透邪丹:治感受風寒暑濕及四時不正之氣,以致頭痛脹悶,鼻塞不通,胸膈不舒等症。
鵝不食草(查藥物備要便知)曬乾研細末,瓷瓶收貯,以蠟封口。每用少許吹鼻中,即刻打噴嚏氣通而愈,功同痧藥。冬月用之尤妙。
仙拈散:治男女遠年風濕,血風皮蛀,寒濕浸淫,流水發癢,搔之疼痛,兩腿黑腫,似爛非爛,或時熱烘麻木等症。寒水石(另研)、飛滑石(另研)、白芷、百部(蒸,炒乾)、白蘚皮各三兩,蛇床子、地膚子、東白薇各四兩,炙鱉甲、大黃(酒炒)各五兩,樟腦(臨用時加少許同研)共研細末如香灰細,麻油調敷。一日一換,不可洗浴,一月即愈。
至遲三月斷根,神效無比。
十全大補湯:治氣血俱虛,並老人癰疽等症。臺黨、炙耆、熟地各四錢,白芍(酒炒)、焦朮、茯苓、上桂(研末沖服)、當歸各二錢,川芎錢半,炙草一錢,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治陽虛自汗,或瘧痢脾虛久不能愈,並一切清陽下陷,中氣不足之症。炙耆錢半,高麗參二錢,炙草一錢,焦術錢半,陳皮一錢,當歸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姜三片,棗三枚,水煎服。
逍遙散:治血虛肝燥,骨蒸勞熱,咳嗽寒熱,口乾便澀,月經不調等症。柴胡、當歸、白芍(酒炒)、焦朮、雲苓各一錢,炙草五分,煨姜三片,薄荷三分,水煎服。
金匱腎氣丸:治腰痛腳腫,小便不利,嘔吐脹痛,四肢虛浮,痰重喘急,脾腎虛弱,水泛為痰,非此不救。此仲景神方也。風濕重者須先去風濕,然後服此藥,以免關門殺賊之患。熟地(四兩)、茯苓(三兩)、牛膝、肉桂、澤瀉、車前、山茱萸、山藥、丹皮各一兩,附子五錢,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米湯飲下。
急病分作數劑煎服亦可,臨臥服補中益氣湯,可收全功。
左歸丸:治煩勞內傷,身熱心煩,頭痛惡寒,懶言惡食。或喘或渴,或陽虛自汗,或氣虛不能攝血,或瘧痢脾虛久不能食,一切清陽下陷,中氣不足等症。蜜耆錢半,臺黨一錢,炙草一錢,白朮(土炒)、陳皮、當歸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姜三片,棗二枚,引。小兒照服,大人分兩加倍。
右歸丸:治元陽不足,陽衰陰盛。益火之劑。熟地八錢,山藥(炒)四錢,棗皮三錢,枸杞(鹽水炒)四錢,鹿膠(酒兌服)四錢,菟絲四錢,杜仲四錢(鹽水炒)、當歸(酒炒)三錢,肉桂(去此,研末兌服)二錢。
六味地黃湯: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腰痛足酸,自汗盜汗,遺精便血,消渴淋瀝,舌燥喉痛,虛火牙痛,下部癰疽等症。九制熟地、山茱萸、真山藥、真雲苓、丹皮、澤瀉,水煎服。
八味地黃湯:治命門火虧,虛弱少氣,尺脈弱者宜服之。照上六味地黃湯加附子、肉桂,水煎服。
白話文:
內外備用諸方
天然透邪丹: 治療因感受風寒暑濕及季節不正之氣,導致頭痛脹悶、鼻塞不通、胸膈不舒等症狀。將鵝不食草曬乾研磨成細粉,用瓷瓶盛裝,以蠟封口保存。每次使用少許吹入鼻中,即可打噴嚏,氣通而痊癒,功效如同痧藥,尤其在冬季使用效果更佳。
仙拈散: 治療男女長期風濕、血風皮損、寒濕浸淫導致流水發癢、搔抓疼痛、雙腿發黑腫脹(似爛非爛)、時而感到熱烘麻木等症狀。將寒水石、飛滑石、白芷、百部(蒸後炒乾)、白蘚皮各三兩,蛇床子、地膚子、東白薇各四兩,炙鱉甲、大黃(酒炒)各五兩,樟腦(使用時加入少許一同研磨)研磨成細粉,像香灰般細膩,用麻油調和後敷患處。每日更換一次,不可洗浴,通常一個月即可痊癒,最遲三個月就能根治,療效非常顯著。
十全大補湯: 治療氣血兩虛,以及老年人癰疽等症狀。使用熟地黃、炙黃耆、熟地各四錢,白芍藥(酒炒)、焦朮、茯苓、桂枝(研末沖服)、當歸各二錢,川芎一錢半,炙甘草一錢,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治療陽虛自汗,或瘧疾、痢疾導致脾虛久治不癒,以及一切清陽下陷、中氣不足的症狀。使用炙黃耆一錢半,人參二錢,炙甘草一錢,焦朮一錢半,陳皮一錢,當歸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服。
逍遙散: 治療血虛肝燥、骨蒸勞熱、咳嗽寒熱、口乾便祕、月經不調等症狀。使用柴胡、當歸、白芍藥(酒炒)、焦朮、白茯苓各一錢,炙甘草五分,煨薑三片,薄荷三分,水煎服。
金匱腎氣丸: 治療腰痛腳腫、小便不利、嘔吐脹痛、四肢浮腫、痰多喘促、脾腎虛弱、水濕泛濫成痰等症狀,此為張仲景名方。風濕較重者,需先治療風濕,再服用此藥,以免造成治療失敗。將熟地黃四兩、茯苓三兩、牛膝、肉桂、澤瀉、車前子、山茱萸、山藥、丹皮各一兩,附子五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八九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急症可分數劑煎服,睡前服用補中益氣湯,療效更佳。
左歸丸: 治療勞累內傷,身體發熱心煩,頭痛惡寒,懶言少食,或喘或渴,或陽虛自汗,或氣虛不能攝血,或瘧疾、痢疾導致脾虛久不能進食,以及一切清陽下陷、中氣不足等症狀。使用蜜炙黃耆一錢半,熟地黃一錢,炙甘草一錢,白朮(土炒)、陳皮、當歸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服。兒童按此劑量服用,成人則加倍。
右歸丸: 治療元陽不足、陽衰陰盛,為溫補陽氣的藥方。使用熟地黃八錢,山藥(炒)四錢,棗皮三錢,枸杞子(鹽水炒)四錢,鹿膠(酒沖服)四錢,菟絲子四錢,杜仲四錢(鹽水炒)、當歸(酒炒)三錢,肉桂(去粗皮,研末沖服)二錢。
六味地黃湯: 治療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腰痛足酸,自汗盜汗,遺精便血,消渴尿頻,舌燥咽痛,虛火牙痛,下部癰疽等症狀。使用九制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丹皮、澤瀉,水煎服。
八味地黃湯: 治療命門火衰,虛弱少氣,尺脈虛弱者宜服用。在六味地黃湯的基礎上,加入附子、肉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