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 (3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 (34)

1. 血塊痛論

產後血塊,是孕成余血之所積也,夫婦人血旺氣衰,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行之有常則曰經,有孕則經水不行,其餘血注於胞中以護胎元。一月名胎胚,二月名始膏,三月始成形而名胎,方受母血之蔭庇。胎形尚小,雖食母血而尚有餘汁,並前兩月之血積於胞中,日久成塊,至產時當隨兒下。

白話文:

產後血塊,是懷孕時多餘血積累的結果。婦女血旺氣衰,二七歲時天癸出現,每三十天月經一次,就像月亮有盈有虧,這種規律的血量就叫做月經。懷孕後月經停止,多餘的血集中在子宮內保護胎兒。一月叫做胎胚,二月叫做始膏,三月開始形成形體,叫做胎兒,這時才開始受到母血的滋養。胎兒還很小,雖然吸收母血,但還是會有剩餘的血汁,加上前兩個月的血積聚在子宮內,日積月累形成血塊,在分娩時應該隨著嬰兒一起排出。

或因產婦送兒送胞勞倦無力,或調護失宜,腹欠溫暖,致血塊日久不散,疼痛拒按。並宜生化湯助血行血,外用熱衣暖腹可也,慎勿輕服峻劑,至崩脫不救。

白話文:

可能是因為產婦送走了孩子和胎盤之後,身體疲倦無力,或是調養不當,腹部欠缺溫暖,導致血塊長時間不散開,疼痛且按壓時有抵抗感。這時適合服用生化湯來幫助血液運行和化解血塊,另外也可以用熱衣暖腹來緩解疼痛。一定要謹慎不要服用峻烈的藥物,否則可能會導致崩漏不止,到時候就無可救藥了。

2. 暈厥論

凡產後暈、厥二證,皆由氣血並竭,苟非急補,何能挽其將絕之元神,無庸疑議者也。但暈在臨盆,證急猶甚於厥,用藥不及,急救法救之。如其人微虛者,則眼花頭眩,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不知人事,少頃即蘇。或因亡血過多,以致虛火乘虛泛上而神不清,身無所主,其陰血暴亡,心神失養,心與胞絡君相之火,得血則安,亡血則危。火上熾故令人昏冒,火乘肺故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亡,不能鎮撫也。

白話文:

凡是產後暈倒、昏厥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氣血都極度虛竭,如果不是及時補救,怎麼能挽救即將消亡的生命元神,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產婦在臨盆時暈倒,情況比昏厥還要危急,用藥不及時,就要趕緊用急救方法救治。如果產婦體質稍微虛弱,就會出現眼花、頭暈,或者心下悶脹,神志昏迷、口不能言,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過一會兒就會甦醒。或者由於失血過多,導致虛火乘虛上行,神志不清,身心失去自主,陰血突然消失,心神失去滋養,心臟與子宮的相火,有了血才能安寧,沒有了血就很危險。火氣上升所以讓人昏迷,火氣乘著肺氣所以閉著眼睛不省人事,這是由於陰血突然消失,不能鎮靜安撫造成的。

《經》云:病氣不足,宜補不宜瀉。瞑目閤眼,病悉屬陰,暴去有形之血,則火上熾,均宜頻灌生化湯,或從權急救。生化湯二三帖,無補血分之虧,則塊化血旺,神清而暈止。大虛者,其證面白眼閉,口開手冷,多汗神昏,六脈微細之甚,是氣隨血脫而欲絕,當大劑人參方可回陽,恐勢急而補陰不及,須以氣藥兼之,此陽生陰長之理也。從權急救加參生化湯,或加參生化湯最效。

白話文:

《醫學經書》說:病氣不足,應該補養不應該瀉下。如果眼睛閉合不開,病情都屬於陰證,突然放出有形的血,那麼上火的症狀會更加嚴重。因此,都應該頻繁灌服生化湯,或者權宜急救。服用二到三劑的生化湯,血氣的虧損沒有得到補充,那麼血凝固成塊,就會精神清爽而暈眩停止。身體虛弱的人,症狀是臉色蒼白,眼睛閉合,嘴巴張開,手腳冰冷,出很多汗,精神昏沉,六脈細微到極點,這是因為氣隨著血而虛脫即將斷絕,應該用大人參的藥方纔可以回陽救命,恐怕情況緊急而補陰來不及,必須用補氣的藥一起服用,這是陽生陰長的道理。權宜急救時加上參生化湯,或者加上參生化湯最有效。

如製藥不及,速用獨參湯兩許,煎湯急救之,但得下咽,即可望生。若少遲延,則無及矣。有人謂產後七日,方可用參,此愚昧訛傳,不知始自何人,萬不可信。但暈發頃刻,而急救外治之法,又不可緩,速宜輕輕扶坐,勿令臥倒。或燒紅炭,沃之以醋;或燒舊漆器,令煙氣透入口鼻即蘇;急捏人中,靜以待之,元氣漸復。不可亂動,致令神氣散亂。

白話文:

如果來不及配製藥物,應立即服用兩倍量的獨參湯,煎成湯藥緊急搶救,只要能服下,就有希望救活。如果稍有耽擱,就來不及了。有人說產後七天纔可以用人參,這是愚昧的訛傳,不知從何人開始,絕不可相信。但暈厥發作頃刻之間,除了立即搶救之外,其他外治方法也不可延誤,要趕緊輕輕扶起病人讓其坐著,不要讓她躺下。或者把木炭燒紅,然後用醋澆灌,或者把舊的漆器燒掉,讓煙氣透過口鼻進入,病人就會蘇醒;緊急掐捏人中穴,安靜等待,元氣就會逐漸恢復。不能胡亂動,以免神氣散亂。

或用韭菜一握,切碎入有嘴瓷瓶內,將醋煮滾澆入瓶內,急蓋口,以瓶嘴向婦鼻孔,令氣透入鼻中即蘇。但凡大病大虛之人,皆能作暈,產後之暈因血去而名之曰血暈,實非因血而致暈也。若偏信古方,認暈證為惡血搶心,而輕用蘇木、牛膝、紅花等類以及牡丹奪命等方,或認為痰水,而用調補消痰之方,誤之甚矣。俗治產婦或因死胎及胎衣惡血上逆,搐嘔昏暈,用小便乘熱灌之,但得一口下咽即止。

白話文:

可以用一把韭菜切碎後,放入帶嘴的瓷瓶中,把醋煮滾後倒入瓶中,趕緊蓋上瓶口,用瓶嘴對準婦女的鼻孔,讓氣息透過鼻子進入,她就可以醒過來了。凡是大病大虛的人,都會暈倒,產後暈倒是由於血的流失而得名,並非是血而暈倒。

如果過於相信古方,認為暈證是惡血搶心,而輕易使用蘇木、牛膝、紅花等類和牡丹奪命等藥方;或認為是痰水,而使用調補消痰的藥方,這種想法十分錯誤。民間治療產婦或因死胎及胎衣惡血上逆,搐嘔昏暈,用小便趁熱灌之,喝進一口即可停止昏暈。

設遇胃氣壯盛之婦,不畏臊氣,獲效者有之。然童便非能止暈回元,蓋取其下行舊路,降火消瘀。考之方書內云:敗血流入肝經,眼生黑花,頭目昏暈,不省人事。此血熱乘虛逆上湊心,故昏迷不省,氣閉欲絕也,服童便最好。此論但照管敗血,全不顧產虛,且有氣閉欲絕四字,豈童便可挽回元氣欲絕乎?即有惡血上逆、血滯等證,亦莫若生化湯溫而行之,去瘀止暈之妙也。

白話文:

如果碰到胃氣壯盛的婦女,不怕尿臊味,使用童便止暈確實有效果。但是,童便並非可以止暈補氣,而是因為它走下行舊路,可以降火化瘀。查考醫書中說:敗血流入肝經,眼睛就會產生黑斑,頭暈目眩,不省人事。這是因為血熱乘虛逆上,直衝心臟,所以昏迷不省,氣息閉塞,生命垂危,此時服用童便最好。

這種說法只顧及敗血,完全不考慮產後虛弱的狀況,而且還有「氣息閉塞,生命垂危」四個字,難道童便可以挽回垂危的元氣嗎?即使有惡血上逆、血滯等症狀,也不如生化湯溫和地運行氣血,以化瘀止暈為妙。

予見江南產科有用當歸二錢,益母草一錢,人參二錢,紅花六分,炮姜八分,煎熱沖童便服之以治暈,此方兼得之義,庶幾近之。如婦人有血暈之證者,不若於將產數日前,預煎擇服八珍、十全、歸脾等類調補氣血,臨產又用人參催生,補於未產未虛之前,產後無虛可乘,無暈可發矣。

白話文:

我曾在江南見過一種產科方劑,配方為當歸二錢、益母草一錢、人參二錢、紅花六分、炮薑八分,煎熱後沖入童便服用,用於治療暈厥。這個方劑兼有多種功用,頗有道理。如果婦女有血暈的症狀,不如在臨產前幾天,預先煎煮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等補氣血的藥方,臨產時再用人參催生,在產前未虛弱時就進行補養,產後就不會虛弱,也不會發生暈厥。

至於厥證,在分娩之後,因產時用力過多,勞倦傷脾,孤臟不能注於四旁,故手足逆冷而發厥。《經》云: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厥氣上行,滿脈去形。蓋逆氣上滿於經絡,則神氣浮越去身而散也。宜大補回陽,生化湯連用兩服。俟血氣旺而神復,厥證自止矣,又非偏補血分之可得而愈也。

白話文:

至於厥證,通常發生在生產之後,因為生產的時候用力過多,導致勞倦傷脾,脾臟這個孤獨的臟器,沒辦法將養分散佈到四肢,所以手腳發冷而生厥。經典中提到:陽氣衰弱在下部,就會引起寒厥,厥氣向上運行,充滿脈絡,導致身體虛弱消瘦。這是因為逆氣充滿經絡,導致神氣浮越而離開身體散失。應該用大補回陽的方法,連用兩次生化湯。等到血氣旺盛,精神恢復後,厥證自然就停止了,而不是單純補血就能治好的。

若服藥而口渴,另用參麥散以代茶,助津以救臟燥也。又有四肢逆冷、泄痢,類傷寒陰證,不可用四逆湯,必生化湯倍參煎服,或加熟附子一片,則可以止逆回陽,而見參、歸之功矣。若血塊痛止而厥,滋榮益氣湯最效。

白話文:

如果服用藥物後感到口渴,可以改用參麥散代替茶水,以生津潤肺來緩解臟腑的燥熱。另外,如果出現四肢逆冷、腹瀉等類似於傷寒陰症的症狀,不能使用四逆湯,必須使用倍參煎服的生化湯,或者加入一片熟附子,這樣才能止住逆冷、回陽,而且能看到參、歸的功效。如果血塊疼痛停止而出現厥症,滋榮益氣湯最為有效。

凡暈厥乃產後危急二證,若新產塊痛未除,又未可遽加耆、術,故急加人參,從權以救之,俟暈止厥回,再去參以除塊痛,此要訣也。

白話文:

暈厥和厥逆都是產後產婦危急的症狀,若產婦剛生完孩子,疼痛尚未消除,又不能急於添加耆、術來治療,因此要趕快加人參,權宜之道以挽救產婦的生命,等到暈厥和厥逆的症狀消失後,再服用人參來消除腹痛,這是治療產後暈厥和厥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