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四 (5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55)

1. 麥靈丹

治癰疽腫毒疔瘡回里,煩悶神昏,婦人初發乳症,小兒痘後餘毒,一切暴腫。鮮蟾酥三錢,黑大蜘蛛二十一個,兩頭尖鼠糞一錢,飛羅面六面,共研極勻,用菊花成膏,布絞去渣,糊藥捻為麥子狀陰乾。每服七丸,小兒五丸,上部白湯送下,下部酒送下。

白話文:

治療因腫瘤毒瘡腫脹而引發的內部感染、神志不清、婦女生產後乳汁分泌異常、小兒痘瘡後殘留的毒素,以及各種突然腫脹的疾病。用新鮮蟾蜍的酥油三錢、黑色大蜘蛛二十一個、兩端尖鼠的糞便一錢、飛羅面的花六朵,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極其均勻的粉末,用菊花熬成膏狀,用布過濾掉渣滓,將藥粉糊成麥子狀,陰乾。成人每次服用七丸,小兒每次服用五丸,用白開水上部服用,用米酒下部服用。

2. 六一散

治癰疽初起,煩燥口渴,小便不通,體盛濕多者。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研末,燈心湯調服三錢。加辰砂少許名益元散

白話文:

針對癰疽初發,煩躁口渴、小便不通而體內濕氣較重的人。使用6兩滑石、1兩甘草,研磨成粉末,用燈心湯服用三錢。加入少許辰砂,則稱為益元散。

3. 山甲內消散

治臍腹生疽,色紫堅硬,初起用此。山甲(炙)三錢,歸尾、大黃甘草節各二錢,土鱉三個,殭蠶(炒)、黑醜末各一錢,酒水煎,空心服,大便行三五次,方吃粥補住,不下再煎服。

白話文:

治療肚臍腹部長疽瘡,顏色紫黑堅硬,初期可使用這個方子。山甲(炙)三錢,生地黃尾、大黃、甘草節各二錢,土鱉三個,殭蠶(炒)、黑豆末各一錢,用酒水煎服,空腹服用,直到大便通暢三到五次,纔可以喝粥調理身體,如果沒有效再繼續煎服。

4. 瘡科流氣飲

治下脘穴疽初起,色赤高腫。人參厚朴(炒)、防風桔梗、生耆、酒芍、當歸川芎、蘇葉、枳殼各一錢,木香烏藥、桂心、檳榔甘草各五分,生薑引。治流注,加白芷

白話文:

治療下脘穴的位置感染,初期呈現紅腫高漲。人參、炒過的厚朴、防風、桔梗、生曬的人參、炒過的芍藥、當歸、川芎、蘇葉、枳殼各一錢,木香、烏藥、桂心、檳榔、甘草各五分,以生薑引導藥效。治療流注,另添加白芷。

5. 內補十宣散

治七情火鬱,臍下生疽,初起紅腫牽痛,老弱脈虛者。人參、生耆、當歸各二錢,桂心、川芎白芷防風桔梗厚朴甘草各一錢,酒引,頻服。將成令其速潰,免透肉膜。此方加白芷、連翹木香乳香沒藥,名托裡散。治發背疔瘡,形羸脈無力者。後有一方治實症。

白話文:

治療由七情鬱結引起的火熱,導致臍下生瘡。初期症狀為紅腫疼痛,特別是針對體弱或脈搏虛弱者。使用人參、生耆、當歸各二錢(約六克),桂心、川芎、白芷、防風、桔梗、厚朴、甘草各一錢(約三克),與酒一起服用,並頻繁服用。若瘡瘍成形,應使其快速潰破,避免穿透肌肉膜。在這個方劑中加入白芷、連翹、木香、乳香、沒藥,即稱為託裡散。此方用於治療發背疔瘡,特別是體弱脈無力者。後有另一方劑用於治療實症。

6. 化斑解毒湯

治肝脾風熱,盛極內發丹毒,升麻(酒炒)、牛子(炒研)、石膏末、人中黃、黃連連翹、元參、知母淡竹葉

白話文:

用於治療肝臟和脾臟鬱積過多導致的風熱證,症狀嚴重到內部發作丹毒,藥方包括:

  • 升麻(與酒一起炒過):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 牛蒡子(炒研製成粉末):疏散風熱,清肺利咽,解毒。
  • 石膏(研製成粉末):清熱涼血,解熱毒。
  • 人中黃(一種中藥材):清熱解毒,斂瘡止痛。
  • 黃連:清熱燥溼,解毒殺菌。
  •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元參:清熱涼血,養陰安神。
  • 知母:清熱滋陰,潤燥止渴。
  • 淡竹葉:清熱除煩,涼血止血。

以上藥物一起使用,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肝臟和脾臟的風熱,治療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