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三 (19)
卷二十三 (19)
1. 輕重損傷按穴治法
轉喉穴:在頸直人迎、俠天突陷中,梭子骨尖上橫左一寸,再直下一寸。足陽明氣舍穴,屬心、肺二經。紅花、烏藥、藿香、石斛、當歸、薑黃、陳皮、五加皮、丹參、赤芍、續斷。受傷如刀刺,有時痛有時不痛,重者七日喉閉而死,治法當用蔥、姜熨數次,煎藥加肉桂、石蠶即好。輕者不醫,後必喉痛,用清涼藥治之。
閉氣穴:與轉喉同,亦即氣舍穴。左為轉喉,右為閉氣耳。足陽明,屬心經。澤蘭、枳殼、紅花、烏藥、生地、丹參、陳皮、木通、赤芍、續斷、木香。傷重者即刻悶倒,周時內用原方易治、過期難治。先將枳殼煎湯,磨金沉香服之。後用原方,照前法蔥、姜熨之。
泰山穴:離梭子骨四寸六分,屬心、肝二經。紅花、當歸、續斷、赤芍、元胡索、烏藥、澤蘭、陳皮、秦艽、丹參、茯神、遠志。傷重者,即時發喘,十一日死。輕者不喘,二十八日亡。當日醫用原方,二三日醫加破血藥緩治之,外亦以蔥、姜熨六七次,病稍退輕,後用養血行血藥服之即好。
心井穴:在心窩內軟骨上,即鳩尾穴,任脈,屬五臟。木香、半夏、澤蘭、紅花、當歸、陳皮、骨碎補、銀花、烏藥、赤芍、肉桂、石斛。傷時不論輕重,積血皆重傷,重者三日死,輕者七日死。俱用原方加五加皮,外照前法蔥、姜熨之。極輕者不醫,傷血積入臟腑,後必發出。
傷入心經,則成心痛,用心痛方治之。入肝經,渾身發瘡,用枳殼、雞子煎,紅玉膏抹。入脾經則成痢疾,用枳殼、蘇葉、楂肉各五錢煎,將砂糖衝入服。入肺經則成痰火,用蘇子、蘿蔔子、菠菜子各一兩、白芥子三錢,去殼,共為末,以米糖在飯鍋上蒸化,將藥末三錢調入糖內候冷,白湯送下,每日一服,連服數日而好,凡年久者皆效。入腎經則成白濁,用三聖丸治之即愈,凡遺精、夢泄者皆效。
對門穴:左敝骨下一寸五分,巨闕旁各開二寸,即不容穴。足陽明,屬心、肺二經。木香、當歸、赤芍、澤蘭、陳皮、烏藥、秦艽、紅花、肉桂、薑黃、藿香、元胡索。傷重者五日死,輕者四十九日死。俱用原方,若呼吸稍痛,加蘇木、生地各三錢。
扇門穴:與對門對,男人左對門、右扇門,女人左扇門、右對門。足陽明,屬肺經。澤蘭、紅花、當歸、五加皮、烏藥、陳皮、薑黃、續斷、赤芍、威靈仙。傷重者渾身發熱氣斷,口齒皆焦黑髮臭,七日死。口舌必爛,不爛用原方。若爛加門冬、萆薢、射干、元參。輕者四十九日咽喉閉塞,飲食不能進而死。
血浪穴:在乳直上二寸,即膺窗穴,足陽明胃經。紅花、劉寄奴、歸尾、陳皮、赤芍、薑黃、烏藥、銀花、五加皮、續斷、骨碎補。傷重者浮腫,輕者但痛不腫,俱六十日死。重者原方加桃仁、蘇木,或加大黃,輕者止用原方。
白話文:
輕重損傷按穴治法
轉喉穴:位於頸部,在人迎穴和天突穴之間的凹陷處,相當於鎖骨上緣正中線旁開一寸,再向下垂直一寸。此穴屬於足陽明胃經,也與心、肺二經相關。治療用藥包括:紅花、烏藥、藿香、石斛、當歸、薑黃、陳皮、五加皮、丹參、赤芍、續斷。若受傷如刀刺般,時痛時不痛,嚴重者七天內喉嚨阻塞而死,需用蔥、薑熱敷數次,並煎藥服用,藥方中加入肉桂、石蠶即可。輕微者可不治療,但日後可能會喉嚨疼痛,需使用清涼藥物治療。
閉氣穴:位置與轉喉穴相同,都是氣舍穴。左側為轉喉穴,右側為閉氣穴。屬於足陽明胃經,也與心經相關。治療用藥包括:澤蘭、枳殼、紅花、烏藥、生地、丹參、陳皮、木通、赤芍、續斷、木香。傷勢嚴重者會立刻昏倒,治療需在短時間內使用原方藥物,時間過長則難以治愈。治療方法是先用枳殼煎湯,再磨碎金沉香服用,之後再使用原方藥物,並配合蔥、薑熱敷。
泰山穴:位於鎖骨上方四寸六分處,與心、肝二經相關。治療用藥包括:紅花、當歸、續斷、赤芍、元胡索、烏藥、澤蘭、陳皮、秦艽、丹參、茯神、遠志。傷勢嚴重者會立即呼吸困難,十一天內死亡;輕微者不喘,但二十八天內會死亡。治療方法是當天使用原方藥物,二三日後加用破血藥物緩解病情,並配合蔥、薑熱敷六七次,待病情好轉後,再服用養血行血藥物。
心井穴:位於心窩處軟骨上方,即鳩尾穴,屬於任脈,與五臟相關。治療用藥包括:木香、半夏、澤蘭、紅花、當歸、陳皮、骨碎補、銀花、烏藥、赤芍、肉桂、石斛。無論傷勢輕重,都會有積血,嚴重者三日內死亡,輕微者七日內死亡。治療方法是使用原方藥物並加入五加皮,同時配合蔥、薑熱敷。極輕微者可不治療,但積血會進入臟腑,日後可能會發作。
若傷及心經,會導致心痛,需使用心痛的藥方治療;傷及肝經,會全身長瘡,需用枳殼、雞蛋煎煮,再塗抹紅玉膏;傷及脾經,會導致痢疾,需用枳殼、蘇葉、山楂肉各五錢煎服,並加入砂糖;傷及肺經,會導致痰火,需用蘇子、蘿蔔子、菠菜子、白芥子研磨成末,與米糖一起蒸化後服用;傷及腎經,會導致白濁,需使用三聖丸治療,此法也適用於遺精、夢遺。
對門穴:位於左側肋骨下緣一寸五分,巨闕穴旁開二寸處,即不容穴。屬於足陽明胃經,也與心、肺二經相關。治療用藥包括:木香、當歸、赤芍、澤蘭、陳皮、烏藥、秦艽、紅花、肉桂、薑黃、藿香、元胡索。傷勢嚴重者五日內死亡,輕微者四十九日內死亡。治療方法是使用原方藥物,若呼吸略感疼痛,可加蘇木、生地各三錢。
扇門穴:位置與對門穴相對,男性左側為對門穴,右側為扇門穴;女性則相反。屬於足陽明胃經,也與肺經相關。治療用藥包括:澤蘭、紅花、當歸、五加皮、烏藥、陳皮、薑黃、續斷、赤芍、威靈仙。傷勢嚴重者會全身發熱,呼吸停止,口齒焦黑髮臭,七日內死亡;若口舌未潰爛,則使用原方藥物;若已潰爛,則需加入門冬、萆薢、射干、元參。輕微者四十九日內會咽喉阻塞,無法進食而死亡。
血浪穴:位於乳頭正上方二寸處,即膺窗穴,屬於足陽明胃經。治療用藥包括:紅花、劉寄奴、當歸尾、陳皮、赤芍、薑黃、烏藥、銀花、五加皮、續斷、骨碎補。傷勢嚴重者會浮腫,輕微者僅疼痛不腫脹,皆在六十日內死亡。嚴重者需在原方藥物中加入桃仁、蘇木,或加大黃;輕微者僅需使用原方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