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卷二十四 (25)
卷二十四 (25)
1. 竹葉黃耆湯
治癰疽、疔毒、諸瘡,表裡夾熱,口大渴者。人參、生耆、條芩、甘草、當歸、川芎、法半夏、麥冬、白芍、竹葉各一錢,生地、石膏(煅)各二錢,薑、燈心引。
白話文:
這個藥方「竹葉黃耆湯」是用來治療癰疽、疔瘡、各種瘡瘍,這些病症同時有表裡都有熱,而且會感到非常口渴的狀況。
藥方組成:人參、生黃耆、黃芩、甘草、當歸、川芎、法半夏、麥門冬、白芍、竹葉各一錢,生地、煅石膏各二錢,用生薑和燈心草引藥。
2. 乳香黃耆散
治諸腫毒疼痛難忍者。氣虛不能勝毒也。服此,未成即消,已成即潰,不用刀針,惡肉自脫,並治跌撲損傷,人參、生黃耆、當歸、白芍(炒)、川芎、熟地、甘草、陳皮、粟殼(蜜炙)各一錢,乳香、沒藥各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各種腫脹、毒瘡,疼痛難以忍受的症狀。這是因為身體氣虛,無法抵抗毒邪所致。服用這個藥方,尚未形成的腫毒可以消散,已經形成的腫毒可以潰破,不需要動用刀針,壞死的組織會自然脫落。這個藥方同時也能治療跌打損傷。
藥方組成:人參、生黃耆、當歸、炒過的白芍、川芎、熟地、甘草、陳皮、蜜炙粟殼各一錢,乳香、沒藥各五分,用水煎服。
3. 回陽三建湯
治癰疽諸發,初起不紅、不熱、不腫、不疼,堅如頑石,硬若牛皮,色似土朱,粟頂多孔,孔或流血,根腳平散,軟陷無膿,皮肉不腐,身涼脈細,用此溫散之,人參、附子、當歸、川芎、黃耆、枸杞、棗皮、茯苓、陳皮各一錢,紅花、紫草、厚朴、甘草、獨活、蒼朮、木香各五分,煨姜三片,皂角樹根白皮二錢,酒兌煎服,用厚棉覆蓋瘡上,常令溫暖,宜灸不宜針。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癰疽等各種瘡瘍,剛開始發病時不會紅腫、發熱、疼痛,摸起來像堅硬的石頭,又硬得像牛皮,顏色像泥土般的紅棕色,瘡的頂端像小米一樣有多個孔洞,有時孔洞會流血,根部平鋪散開,瘡面軟陷但沒有膿液,皮肉沒有腐爛,身體發涼、脈搏微弱。這種情況用這個方子來溫通散邪。
藥方組成:人參、附子、當歸、川芎、黃耆、枸杞、棗皮、茯苓、陳皮各一錢,紅花、紫草、厚朴、甘草、獨活、蒼朮、木香各五分,另外加入煨過的生薑三片,皂角樹根的白色外皮二錢。
將這些藥材用酒水一起煎煮服用,然後用厚棉布覆蓋在瘡上,讓它保持溫暖。這種病適合用艾灸,不適合用針刺。
4. 雙解貴金丸
治背疽諸毒,初起堅硬木悶,便秘,脈沉實。大黃兩半,白芷一兩,共研極細末,水丸綠豆大,每用三四錢。酒煎蔥頭三個,取湯送下,蓋被靜臥取汗,良久,大便行一二次方效。行後以四君子湯補之。老弱人減半服,用人參加生薑煎湯送下,得睡得汗則已。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叫做「雙解貴金丸」,是用來治療背部癰疽等各種毒瘡的。在毒瘡剛開始發作時,會感覺堅硬、像木頭一樣悶痛,而且會便秘,脈象則是沉實有力。
藥方內容是:大黃二錢半,白芷一兩,將這兩味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水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錢。用酒煎煮三個蔥頭,取藥湯送服藥丸,然後蓋好被子靜臥,讓身體發汗。過一段時間,等到排便一兩次後才會見效。排便後再用四君子湯來補養身體。
年老體弱的人,藥量要減半服用,並改用人參加生薑煎煮的湯來送服藥丸。如果能順利睡著並出汗,就表示藥效發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