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附錄:咽喉秘集 (13)

回本書目錄

附錄:咽喉秘集 (13)

1. 咽喉秘集下

舌門八:蓮花舌。

蓮花舌,因心、肺之火,飛騰舌底,即針刺小舌出血,吹藥,用三黃石膏湯,加甘草五分,草河車二錢,外針商陽穴,即愈。

舌門九:焦黃舌。

焦黃舌,因嗜酒太過,遇寒而起,大舌乾黃,三黃湯加枳椇子、生石膏、人中黃。身發寒熱,用大柴胡湯加羌活錢半。如嘔吐心煩,脈象洪大,加生軍四錢,佐以牛蒡、赤芍、乾葛之類,再無不應。

舌門十:舌上珠。

舌上珠,此心、脾積熱,舌生白泡,大小不一,六脈洪大,搽吹藥,用三黃湯加石膏五錢,草河車二錢,地丁一錢,兼服玉樞丹五分。如六脈遲細者,不可用前藥。

舌門十一:舌下珠。

舌下珠,此脾腎兩虛之症,六味湯加鹽炒元參、生地、鹽炒知母、黃柏、木通等分,煎服,兼搽吹藥,余藥照前。

舌門十二:左雀舌。

左雀舌,因多食煎炒炙爆之物,積毒於胃,故發於舌之旁,似生小舌,位近牙根。初起針破出血,搽吹藥,用六味湯加三黃湯、涼膈散治之。久之必爛,用龍骨生肌散收功。

舌門十三:右雀舌。

右雀舌,亦因積毒,治法如左雀舌,大同小異,用六味湯加犀角地黃湯治之。搽藥同前。

小舌門一:胃火小舌。

胃火小舌,因脾經火毒郁久而發,小舌生白點爛,胃脈浮洪。用六味湯加生石膏四兩,酒炒黃芩二錢,花粉三錢,葛根二錢,山梔一錢,二服。如不愈,用吹藥,兼服柏枝汁。此乃多食炙爆醇酒厚味,或魚骨刺傷,非結毒可比。須診脈浮洪者屬胃火,脈沉實者屬結毒。詳辨為要。

小舌門二:胃毒小舌

胃毒小舌,因毒結胃經,發於小舌,形如前症。胃脈沉實而洪大者是結毒,臨症不可忽。有紅腫爛者,治法亦同前。用十八味神藥,同玉樞丹一錢,土茯苓每日四兩煎湯代水,多吃為妙。如一月不愈,宜合結毒紫金丹一料,沖玉樞丹同服,土茯苓湯下,每晚三錢,可收功。

小舌門三:積熱小舌。

積熱小舌,因肝、胃二經火毒飛騰,所以小舌長硬,白衣裹滿,咽物不下,右關之脈浮大。六味湯加山梔一錢,連翹二錢,酒炒黃芩二錢,黃柏一錢半,生石膏三錢,滑石二錢,赤芍、木通、葛根各一錢。外吹藥,兼用玉樞丹二三次,無不愈。

小舌門四:純白小舌。

純白小舌,因胃經積毒,小舌忽變白色,軟大而腫痛,右關之脈洪沉。先用玉樞丹,每服七分,或十服,或五服,再用土茯苓煎湯代水。後用廣瘡藥二十一服,銀花湯下。如胃脈不沉,反洪大,作火症看,用六味湯加生石膏三錢,酒炒黃芩、車前各二錢,山梔一錢,木通一錢,滑石三錢,葛根三錢,天花粉一錢半,山豆根二錢,三服。此即一症兩治之法,臨症細參脈理,然後用藥,慎之!慎之!

小舌門五:懸旗小舌。

白話文:

咽喉秘集下

蓮花舌:因心肺火旺,熱氣上衝舌底,舌尖刺出血,需吹藥治療。用三黃石膏湯加甘草、草河車,並針刺商陽穴,即可痊癒。

焦黃舌:因飲酒過度,遇寒邪而起,舌頭乾燥焦黃。用三黃湯加枳椇子、生石膏、人中黃。若伴有寒熱,則用大柴胡湯加羌活。若嘔吐心煩,脈象洪大,加生薑、牛蒡子、赤芍、葛根等。

舌上珠:因心脾積熱,舌頭長出大小不等的白泡,脈象洪大,需吹藥治療。用三黃湯加石膏、草河車、地丁,並服用玉樞丹。若脈象遲細,則不可使用此方。

舌下珠:因脾腎兩虛,用六味地黃湯加鹽炒元參、生地、鹽炒知母、黃柏、木通等量,煎服,並吹藥治療。

左雀舌:因食用過多煎炒炙爆的食物,胃中積毒,舌頭旁邊長出似小舌的腫物,靠近牙根。初期可用針刺放血,吹藥治療,用六味地黃湯加三黃湯、涼膈散。久病不愈則會潰爛,需用龍骨生肌散收斂。

右雀舌:與左雀舌成因相同,治療方法類似,用六味地黃湯加犀角地黃湯,吹藥治療。

胃火小舌:因脾經火毒鬱結,小舌生白點潰爛,胃脈浮洪。用六味地黃湯加生石膏、酒炒黃芩、花粉、葛根、山梔,服用兩劑。若不癒,則吹藥,並服用柏枝汁。此症因多食炙爆辛辣醇酒厚味,或魚骨刺傷引起,需區分胃火(脈浮洪)與積毒(脈沉實)。

胃毒小舌:因毒素積聚於胃經,小舌出現與胃火小舌相似的症狀,但脈象沉實而洪大。紅腫潰爛者,治療方法相同,用十八味神藥,加玉樞丹,並用土茯苓煎湯代水服用。若一月不癒,需加服結毒紫金丹及玉樞丹,並服用土茯苓湯。

積熱小舌:因肝胃二經火毒上衝,小舌堅硬,表面覆蓋白色膜,吞咽困難,右關脈浮大。用六味地黃湯加山梔、連翹、酒炒黃芩、黃柏、生石膏、滑石、赤芍、木通、葛根,並吹藥,服用玉樞丹。

純白小舌:因胃經積毒,小舌變白、腫脹疼痛,右關脈洪沉。先服用玉樞丹,再用土茯苓煎湯代水,然後服用廣瘡藥,並服用銀花湯。若胃脈不沉反洪大,則視為火症,用六味地黃湯加生石膏、酒炒黃芩、車前子、山梔、木通、滑石、葛根、天花粉、山豆根。此症需根據脈象辨證施治。

懸旗小舌:(此段內容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