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相璈

《驗方新編》~ 卷二十四 (73)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73)

1. 紫雪散

治丹毒入里,腹痛音啞,煩熱狂叫及口瘡腳氣,瘴毒熱毒,急驚癲癇。寒水石(即石膏)、滑石、磁石各三兩(研細),水煎瀝渣,留汁再拌後藥:升麻、元參、炙草各一兩,川連、木香、沉香、烏藥、羚羊角屑各三錢(切碎,曬燥,研細末),入前汁中煮成稠湯,布絞去渣。方下:

白話文:

治療丹毒進入體內,腹痛、聲音嘶啞,煩躁不安、狂叫,以及口腔潰瘍、腳氣,還有瘴毒、熱毒,急性的驚風癲癇。

寒水石(也就是石膏)、滑石、磁石各三兩(研磨成細末),用水煎煮後瀝取渣滓,保留汁液,再加入以下藥物:升麻、元參、炙甘草各一兩,川連、木香、沉香、烏藥、羚羊角屑各三錢(切碎,曬乾,研磨成細末),放入前述的汁液中煮成濃湯,用布過濾去除渣滓。

方劑如下:

提淨朴硝、七石末各二兩,慢火再煎,柳枝盡攪,至水氣將盡欲凝結時,傾放大盤中。預研震砂三錢,麝香一錢,金箔二十張,共篩入藥內,柳枝攪勻,將盤坐冷水中,候凝結如雪,方取入瓷瓶收貯。大人用一二錢,冷水調糊,徐徐嚥下。小兒只用三五分,每用少許吹搽口瘡。

白話文:

取淨朴硝、七石末各二兩(約60公克),用慢火再煎煮,並用柳枝不斷攪拌,直到水氣將盡欲凝結時,將藥液倒入大盤子中。

預先 研磨震砂三錢(約9公克)、麝香一錢(約3公克)、金箔二十張,將這些藥粉篩入藥液中,用柳枝攪拌均勻,然後將盤子放在冷水中,等藥液凝結成像雪一樣的固體後,取出收存於瓷瓶中。

成人一次服用一二錢(約3-6公克),用冷水調成糊狀,慢慢吞嚥。小兒一次服用三五分(約0.9-1.5公克),每次使用少量藥粉吹敷口瘡即可。

2. 消風導赤湯

治小兒奶鮮,血熱受風諸斑疹。炒研牛子、白蘚皮、生地、赤茯苓、銀花、木通、薄荷各一錢,川連、甘草梢、淡竹葉各五分。

白話文:

治療小兒奶蘚,因血熱受風引起的各種斑疹。將炒研牛子、白蘚皮、生地、赤茯苓、銀花、木通、薄荷各一錢,川連、甘草梢、淡竹葉各五分。

3. 羚羊角散

治小兒葡萄疫及牙疳。羚羊角末、麥冬(去心)、牛子(炒研)、淡竹葉、知母、元參、防風、條芩、甘草等分。

白話文:

治療小兒葡萄疫和牙疳。羚羊角末、麥冬(去核)、牛子(炒研)、淡竹葉、知母、元參、防風、條芩、甘草等分。

4. 胃脾湯

治葡萄疫日久虛弱。白朮(土炒)、麥冬(去心)、遠志、沙參、茯神、陳皮各錢半,炙草、五味子各一錢,自汗加黃耆。

白話文:

治療葡萄疫日久虛弱的方劑:白朮(用土炒過)、麥冬(去掉心)、遠志、沙參、茯神、陳皮各一錢半,炙草、五味子各一錢,如有自汗症狀再加黃耆。

5. 百解散

治丹毒攻裡,痰喘驚搐。葛根八錢,升麻、赤芍各五錢,麻黃(蜜炒)、條芩、桂心、甘草各二錢,研細末,蔥湯每調一二錢服,取汗。

白話文:

治療丹毒攻入體內,引起痰喘、抽搐的症狀。葛根八錢,升麻、赤芍各五錢,麻黃(用蜂蜜炒過)、條芩、桂心、甘草各二錢,研磨成細末,用蔥湯調和,每次服用一二錢,以發汗來治療。

6. 五和湯

大黃、枳殼(煨)、赤茯苓、當歸、炙草等分,煎服,以便取利。

白話文:

大黃、枳殼(烘烤過的)、赤茯苓、當歸、炙草等分,煎煮成藥汁服用,可以通便排氣,緩解腹部脹痛。

7. 保和丸

治滯熱丹毒,傷食積滯。神麯(炒)、山楂肉、法半夏、茯苓各一兩,蘿蔔子(炒)、陳皮、連翹各五錢,研極細末,米湯糊為小丸,白湯每下二錢。

白話文:

治療滯熱丹毒和因傷食造成的積滯。準備神麯(炒過)、山楂肉、法半夏、茯苓各一兩,以及炒過的蘿蔔子、陳皮和連翹各五錢,將這些材料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米湯調成糊狀做成小丸,每次服用二錢,配白湯服用。